一种多功能地埋式除臭垃圾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51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地埋式除臭垃圾工作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地埋式除臭垃圾工作站。



背景技术:

垃圾站多设置于地面,垃圾暴露在外,垃圾容易腐烂发臭,从而污染周围空气,且由于投放垃圾及翻检垃圾时容易散落在垃圾站周边地面上,影响周围环境。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设置埋地式垃圾站;现有埋地式垃圾站需配套使用压缩垃圾箱,不能适用各种压缩垃圾箱;同时现有的埋地式垃圾站只能实现垃圾箱体的上升与下降,不能实现垃圾箱体的倾斜,因此不便于垃圾箱体内垃圾的倾倒;同时现有的埋地式垃圾站不能水平移动,导致倾倒垃圾时会有一部分垃圾不慎掉入到地坑内,掉入地坑内的垃圾很难被清理出来;另外现有埋地式垃圾站地坑内存在大量从垃圾箱内传出的臭味,当地坑打开时臭味将传至周边;同时地坑内平时为密封状态,空气不易流通,容易滋生病菌,加重臭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地埋式除臭垃圾工作站,运行平稳,结构简单,垃圾箱体升起后可实现水平移动并且可以自动倾倒垃圾,垃圾倾倒同时不会使垃圾掉入坑中,具体进气及出气口,使坑内气体流通且可喷洒除臭剂,利于环保。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地坑(1)、液压剪式举升机(2)、举升平台(3)和箱体放置台(4);所述地坑(1)上端设置有开合式地门(5);所述地坑(1)地面固定设置有底座(6),底座(6)上设置有左右滑动轨(7),所述举升平台(3)可水平滑动的设置在滑动轨(7)上,举升平台(3)上设置有液压剪式举升机(2)和储存罐(8);所述液压剪式举升机(2)包括两个相互交叉的左下臂(201)、右下臂(202)以及与连接在左下臂(201)与右下臂(202)上端相互交叉的左上臂(203)与右上臂(204)和液压升降机构(205);所述右下臂(202)下端设置有下滑动轮(2021),所述右上臂(204)上端设置有上滑动轮(2041);所述左下臂(201)下端和下滑动轮(2021)分别可活动的连接在举升平台(3)上的底部支座(301)和底部滑动支座(302)上;所述底部滑动支座(302)侧面设置有长方形活动槽;所述左上臂(203)和上滑动轮(2041)分别可活动的连接在箱体放置台(4)侧面的上部支座(401)和台面滑动支座(402)内;所述箱体放置台(4)上端四周分别设置前固定液压缸(403)、左固定液压缸(404)、右固定液压缸(405)和后固定液压缸(406);所述箱体放置台(4)中央可放置垃圾箱(11);所述储存罐(8)上设置有喷液管(801)和加液管(802),所述喷液管(801)底端伸入储存罐(8)内且底端设置有水泵,所述加液管(802)顶端高出于地坑(1);所述地坑(1)侧壁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101)和出气管(102),所述进气管(101)和出气管(102)顶端分别设置有抽气真空泵,所述进气管(101)内抽气真空泵进气口朝外,所述出气管(102)内抽气真空泵进气口朝内,开合式地门(5)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

进一步的,举升平台(3)后端设置有底部液压升降杆(9),所述底部液压升降杆(9)顶端设置在箱体放置台(4)底部后端,其连接处可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台面滑动支座(402)为圆弧形,所述台面滑动支座上设置有圆弧形滑动槽。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平台(3)左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底座推拉液压缸(10),且所述底座推拉液压缸(10)左端固定连接在地坑(1)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102)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

进一步的,喷液管(801)顶端设置有扩大覆盖面洒水喷头。

进一步的,垃圾箱(11)为压缩式垃圾箱,且上端设置垃圾投放口。

进一步的,储存罐(8)内储存有除臭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可使密封的地坑内空气流通,且出气管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使垃圾站内不易滋生病菌且保护环境。

2、通过加液管方便添加除臭液,通过喷液管将除臭液喷出,减弱垃圾站内部臭味,从而保护垃圾站周边空气环境。

3、垃圾箱升起后通过底部液压升降杆推动垃圾箱体向上移动,由于箱体放置台上部支座支点不动,上滑动轮相对于台面滑动支座向下滑动,台面滑动支座为圆弧状,使运动过程更加流畅;使垃圾箱前端向下倾斜,从而时设置有前门的垃圾箱方便倾倒垃圾。

4、垃圾箱体升起后通过底座推拉液压缸带动举升平台在底座滑动轨上水平移动,从而实现了垃圾箱的水平移动,避免了倾倒垃圾的同时使垃圾掉入地坑中的情况。

5、箱体放置台上设置有前固定液压缸、左固定液压缸、右固定液压缸和后固定液压缸,通过调节液压缸伸长量,可固定住各种垃圾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开合式地门关闭)。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液压剪式举升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地坑;2、液压剪式举升机;3、举升平台;4、箱体放置台;5、开合式地门;6、底座;7、滑动轨;8、储存罐;9、底部液压升降杆;10、底座推拉液压缸;201、左下臂;202、右下臂;203、左上臂;204、右上臂;205、液压升降机构;2021、下滑动轮;2041、上滑动轮;301、底部支座;302、底部滑动支座;401、上部支座;402、台面滑动支座;403、前固定液压缸;404、左固定液压缸;405、右固定液压缸;406、后固定液压缸;801、喷液管;802、加液管;101、进气管;102、出气管;11、垃圾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地坑1、液压剪式举升机2、举升平台3和箱体放置台4;所述地坑1上端设置有开合式地门5;所述地坑1地面固定设置有底座6,底座6上设置有左右滑动轨7,所述举升平台3可水平滑动的设置在滑动轨7上,举升平台3上设置有液压剪式举升机2和储存罐8;所述液压剪式举升机2包括两个相互交叉的左下臂201、右下臂202以及与连接在左下臂201与右下臂202上端相互交叉的左上臂203与右上臂204和液压升降机构205;所述右下臂202下端设置有下滑动轮2021,所述右上臂204上端设置有上滑动轮2041;所述左下臂201下端和下滑动轮2021分别可活动的连接在举升平台3上的底部支座301和底部滑动支座302上;所述底部滑动支座302侧面设置有长方形活动槽;所述左上臂203和上滑动轮2041分别可活动的连接在箱体放置台4侧面的上部支座401和台面滑动支座402内;所述箱体放置台4上端四周分别设置前固定液压缸403、左固定液压缸404、右固定液压缸405和后固定液压缸406;所述箱体放置台4中央可放置垃圾箱11;所述储存罐8上设置有喷液管801和加液管802,所述喷液管801底端伸入储存罐8内且底端设置有水泵,所述加液管802顶端高出于地坑1;所述地坑1侧壁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101和出气管102,所述进气管101和出气管102顶端分别设置有抽气真空泵,所述进气管101内抽气真空泵进气口朝外,所述出气管102内抽气真空泵进气口朝内,开合式地门5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

优选的,举升平台3后端设置有底部液压升降杆9,所述底部液压升降杆9顶端设置在箱体放置台4底部后端,其连接处可自由转动。

优选的,所述台面滑动支座402为圆弧形,所述台面滑动支座上设置有圆弧形滑动槽。

优选的,所述举升平台3左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底座推拉液压缸10,且所述底座推拉液压缸10左端固定连接在地坑1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102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

优选的,喷液管801顶端设置有扩大覆盖面洒水喷头。

优选的,垃圾箱11为压缩式垃圾箱,且上端设置垃圾投放口。

优选的,储存罐8内储存有除臭液。

具体使用时:将垃圾箱11放置于箱体放置台4上,通过调节前固定液压缸403、左固定液压缸404、右固定液压缸405和后固定液压缸406伸长量,将垃圾箱11固定;通过液压剪式举升机2将箱体放置台4沉入地坑1内,打开垃圾箱11及开合式地门5上的垃圾投放口,关闭开合式地门5;将垃圾通过垃圾投放口投入垃圾箱11内,垃圾暂存于垃圾箱11内期间,进气管101和出气管102内抽气真空泵工作,使地坑内空气流通,同时喷液管801将储存罐8内除臭液喷出;垃圾箱11堆满后,打开开合式地门5,通过液压升降机构205带动的液压剪式举升机2和底部液压升降杆9将垃圾箱11升起,前固定液压缸403、左固定液压缸404、右固定液压缸405和后固定液压缸406后退,更换垃圾箱11;或者底座推拉液压缸10带动举升平台3向前运动,从而使垃圾箱11向前运动,然后底部液压升降杆9向上升起使垃圾箱11前端向下倾斜,垃圾箱11前门打开,垃圾从前门倾倒而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