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965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束线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束线组件,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用于集束线材的束线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通常搭配电线,以达到电源供应或信号传输的作用。电子产品的电线一般是利用绑束元件捆束在一起,以方便运送或包装。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子产品的研发除了着重于产品的功能性,也日益重视产品包装的美感。

常见的绑束元件例如塑胶包覆金属线、具有卡扣头的塑胶束线、黏贴式的束线等。然而,利用塑胶包覆金属线以拧札方式将电线绑束在一起,作业不便且成型后外型较不美观;具有卡扣头的塑胶束线绑束电线后会产生突兀的材料留存,且需要额外的裁切步骤提升外观美感;黏贴式的束线对位不易,容易偏斜而较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束线材的束线组件,其对位容易、且可减少冗余材料留存。

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集束线材的束线组件,其包含集线器及束线带,集线器具有凸块;束线带具有本体部及固定部,固定部连接本体部且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本体部的延伸方向相交,本体部环绕凸块设置,线材沿着本体部的延伸方向层迭缠绕于凸块后,固定部可相对于本体部形成环圈以箍住线材。

于一实施例,该集线器更具有走线槽,走线槽设置于凸块,且该走线槽用于让该线材通过以穿越该凸块。

于一实施例,该本体部具有至少一避位部,该本体部环绕该凸块设置时,该至少一避位部对应该走线槽于该凸块上的槽口。

于一实施例,该避位部为形成于该本体部的孔洞或凹口。

于一实施例,该凸块具有一凹陷部,其中该凹陷部为该凸块的一侧边相对于该线材的缠绕方向凹入所形成。

于一实施例,该线材为一电线,该电线连接于一电子装置,该集线器更具有一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设置于该凸块的一侧,该定位机构用于定位该电子装置,以定位该电线的缠绕起始位置。

于一实施例,该固定部包含第一固定段及第二固定段,该第一固定段及该第二固定段的一端分别连接该本体部的对应两侧边,且该第一固定段及该第二固定段的另一端可相互连接以形成该环圈。

于一实施例,该第一固定段及该第二固定段通过双面胶带、魔鬼粘或卡合机构相互连接形成该环圈。

于一实施例,该固定部的一端固定于该本体部的一侧,且该固定部的另一端可沿该线材的层迭方向环绕并连接于该本体部的另一侧而形成该环圈。

于一实施例,该凸块具有一凹陷部,其中该凹陷部为该凸块的一侧边相对于该线材的缠绕方向凹入所形成,且该固定部的该另一端在该凹陷部连接于该本体部的该另一侧。

于一实施例,该束线带具有多个该固定部,其中该多个固定部沿该本体部的该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于一实施例,该本体部沿该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相互连接形成一封闭环体,以套设于该凸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束线组件利用集线器的凸块与束线带的配合,使得集束成型的线材在缠绕方向具有本体部的支撑且在层迭方向具有固定部的固定,使得线材集束成型后比较不容易松脱。本实用新型通过束线带的本体部在缠绕方向提供的支撑,可使固定部容易对位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束线带的固定部相对于本体部形成环圈箍住线材,可减少冗余材料留存。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束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

图2A为图1A的束线组件用于集束线材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集束成型的线材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束线带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束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束线组件集束成型的线材及电子装置的包装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束线带的示意图。

图6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束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7A为使用图6C的束线组件用于集束线材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集束成型的线材与电子装置的包装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束线组件

110 集线器

112、112’ 凸块

114 凹陷部

116 走线槽

116a、116b 槽口

118 定位机构

120、120’、120” 束线带

122、122’、122” 本体部

124、124’ 固定部

124a 第一固定段

124b 第二固定段

126a、126b 避位部

130、132 黏合元件

20 线材

30 电子装置

40 包装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并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常见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如图1A及图1B所示,于一实施例,束线组件10包含集线器110及束线带120。束线组件10用于集束线材20(显示于图2A),例如电源线、信号传输线等,不以此为限。依据实际应用,束线组件10也可用于集束任何需要利用集线器110成型并利用束线带120捆束的线材。集线器110具有凸块112;束线带120具有本体部122及固定部124,固定部124连接本体部122且固定部124的延伸方向与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相交,本体部122可拆卸地环绕凸块112设置,固定部124可相对于本体部122形成环圈,用于箍住线材20。

具体而言,集线器110的凸块112较佳具有预设外形,而可使线材20缠绕凸块112周围后具有对应的形状。举例而言,凸块112可为椭圆形凸块,使得线材20可利用凸块112整型成具有椭圆外型,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依据实际应用,凸块112的外形可为三角形、圆形、矩形、多边形等。于一实施例,凸块112具有凹陷部114,且凹陷部114为凸块112的一侧边相对于线材20的缠绕方向凹入所形成。也就是说,凹陷部114相对于凸块112的预设外形朝凸块112凹入形成一缺口,而在凸块112与预设外形周边形成提取空间,以增进线材20缠绕于凸块112后取出的便利性。

束线带120较佳是由聚合物形成的片体裁切成具有本体部122与固定部124的条带,或者是由射出成形方式形成具有本体部122与固定部124的条带。于一实施例,束线带120为厚度0.2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束线带。于一实施例,本体部122为沿方向X延伸的矩形条带,且本体部122的延伸长度并不受限,只要束线带能与凸块112紧密贴合且固定即可。在线材20缠绕于凸块112之前,束线带120的本体部122可环绕凸块112紧贴着凸块112的外缘设置。本体部122可利用各种固定方式(例如黏着、卡合)设置于凸块112外周侧边上,而不会轻易从凸块112脱落。

固定部124包含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且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的一端分别连接本体部122的对应两侧边。于此实施例,固定部124与本体部122为一体成型,且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分别由本体部122平行于方向X的两个侧边朝方向Y延伸而出。固定部124的延伸方向(例如方向Y)较佳与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例如方向X)垂直,使得本实施例的束线带120具有类似十字的外形。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段124a从本体部122的上边朝上延伸,而第二固定段124b从本体部122的下边朝下延伸,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固定部124的延伸方向可与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倾斜相交。也就是说,固定部124相对于本体部122为斜向延伸,使得固定部124的延伸方向与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不是直角。

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的延伸长度总和依据线材20的缠绕层数及线材直径来决定,由此使得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延伸出的一端相互连接后可形成具有适当尺寸的环圈。举例而言,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可通过黏合元件130(例如双面胶带、魔鬼粘)或卡合机构相互连接形成环圈。当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使用黏合元件130相互连接形成环圈时,黏合元件130的位置较佳对应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二固定段124b的重迭部分。

如图2A所示的束线带120以上述方式设置于集线器110的凸块112后,线材20较佳沿着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层迭缠绕于凸块112。也就是说,线材20缠绕于凸块112的外周侧边时,束线带120的本体部122是位在凸块112与线材20间。线材20缠绕完成后,可将固定部124的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一固定段124b的末端互相拉近连接,以相对于本体部122形成环圈而箍住线材20。也就是说,本体部122沿着线材20的缠绕方向提供相当程度的支撑,第一固定段124a及第一固定段124b只要沿线材20的层迭方向彼此靠近就可轻易对准,然后可利用例如设置固定部124的黏合元件130彼此黏合,以箍住线材20。于此实施例,束线带120较佳具有两个固定部124,且两个固定部124较佳分别设置在凸块112的相对两侧,而可使两个固定部124分别箍住线材20集束成型后的相对两侧,以加强线材20的集束外形,但不以此为限。依据实际应用,固定部124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线材20集束成型后,可利用凹陷部114形成的提取空间,将集束成型的线材20从凸块112取下。如图2B所示,集束成型的线材20具有对应凸块112形状的环状外型,例如椭圆形,而本体部122位在线材20环状外型的内侧,且固定部124位在线材20环状外型的外侧,由此将线材20箍在固定部124与本体部110之间,而可使线材20保有集束后的外型。

于另一实施例,如图3A及图3B所示,束线带120’的本体部122’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较佳可相互连接,而形成封闭环体。由此,可利用套设方式将束线带120’的本体部122’固定于凸块112。具体而言,本体部122’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可设有黏合元件132(例如双面胶、魔鬼粘),而可轻易将两端连接,使本体部122’变成封闭环体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可利用射出成形方式,使本体部122’为一体成型的封闭环体,而可省略额外的连接步骤。此外,本体部122’更具避位部126a、126b,以配合集线器的走线设计。举例而言,避位部126a、126b可为形成于本体部122’的凹口。

如图4A所示,于一实施例,集线器10’更具有于让线材20通过的走线槽116。走线槽116设置于凸块112’且穿越凸块112’,而在凸块112’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槽口116a、116b。走线槽116较佳为开放式凹槽,使得线材20可从凸块112’的顶端进入走线槽116,增加作业方便性。走线槽116的宽度依据要容置在走线槽116中的线材20直径设计。举例而言,当线材20具有均匀的直径时,走线槽116的宽度由槽口116a至槽口116b可保持相同。当线材20容置于走线槽116的部分具有局部较大的直径时,走线槽116的宽度可对应的局部加大。

如图4B所示,当图3B的束线带120’的本体部122’套设于凸块112’时,本体部122’的避位部126a、126b分别对应走线槽116于凸块112’上的槽口116a、116b。也就是说,当束线带120’的本体部122’套设于凸块112’时,本体部122’的凹口(即避位部126a、126b)分别通过槽口116a、116b与走线槽116连通,而不妨碍线材20通过本体部122’及走线槽116。在此需注意,图4B虽然显示是先将束线带120’套设于凸块112’上,但是也可以先将线材20穿设在走线槽116中,再将束线带120的本体部122’套设于凸块112’上。

此外,集线器10’更具有定位机构118。定位机构118设置于凸块112’的一侧。当线材20为电子装置30的电线时,定位机构118可用于定位电子装置118,且电线(即线材20)连接于电子装置30,进而可定位电线的缠绕起始位置。举例而言,电子装置30可为行动装置,例如手机,但不以此为限。定位机构118可为对应电子装置30外形设置的定位柱,例如对应矩形电子装置30的四个角落设置四个L型定位柱,但不以此限。于其他实施例,可对应矩形电子装置30的两个相对斜角设置两个L型定位柱。如图4C所示,电线(即线材20)连接于电子装置30后,将电子装置30利用定位机构118定位在集线器10’上,就可以同时定位电线的缠绕起始位置,而不需要额外的电线定位程序。然后类似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将电线(即线材20)沿着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层迭缠绕于凸块112’。电线集束成型后,再将固定部相对于本体部122’形成环圈来箍住电线(即线材20),就可使电线(即线材20)保有预设的集束外型,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电线(即线材20)集束成型后,可利用凹陷部114形成的提取空间,将电子装置30从定位机构118取出并将集束成型的电线从凸块112取下,再将电子装置30及集束成型的电线(即线材20)放入包装盒40中,使得电子装置30及电线的包装更方便也更美观。

如图6A至图6C所示,于另一实施例,束线带120”与束线带120’的差异在于避位部126a、126b及固定部124’的设计。具体而言,于此实施例,避位部126a、126b为形成于本体部122”的孔洞,且为了方便线材20通过,本体部122”于孔洞下方可以割开,但不以此为限。于此实施例,固定部124’从本体部122”单侧延伸。也就是说,固定部124’的一端固定于本体部122’的一侧,例如固定于下侧且向下延伸。固定部124’的延伸长度较佳依据线材20的缠绕层数及线材直径来决定,使得固定部124’的另一端可沿线材20的层迭方向环绕并连接于本体部122”的另一侧而形成大小适当的环圈。多个固定部124’沿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时,对应于固定部124’的位置,凸块112’具有多个凹陷部114,使得固定部124’的末端可以在凹陷部114连接于本体部122”的另一侧,增加作业的便利性。也就是说,当本体部122”设置于凸块112”时,固定部124’的位置对准凹陷部114。在此需注意,凹陷部114可以是凸块112’的侧边相对于线材的缠绕方向凹入所形成,也可以是对应走线槽116的槽口(例如116a、116b)所在的位置,使得走线槽116于槽口附近所形成的空间作为凹陷部。

如图7A及图7B所示,4个凹陷部114分别形成在椭圆形凸块112’的长轴及短轴的相对两端,且当束线带120”设置于凸块112’时,各固定部124’分别对应各凹陷部114。在线材20沿着本体部122”的延伸方向层迭缠绕于凸块112’后,由于本体部122”沿着线材20的缠绕方向提供相当程度的支撑,可将固定部124’的末端沿着线材20的层迭方向环绕线材20,并利用黏合元件130黏贴在本体部122”面对凸块112’的表面,而形成环圈箍住线材20。线材20的集束成型后,将电子装置30从定位机构118取出并将集束成型的电线从凸块112取下,再将电子装置30及集束成型的线材20一起放入包装盒40中,使得电子装置30及线材20具有一体的外观而使包装更方便也更美观。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束线组件利用集线器的凸块与束线带的配合,使得集束成型的线材在缠绕方向具有本体部的支撑且在层迭方向具有固定部的固定,使得线材集束成型后比较不容易松脱。本实用新型通过束线带的本体部在缠绕方向提供的支撑,可使固定部容易对位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束线带的固定部相对于本体部形成环圈箍住线材,可减少冗余材料留存。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目的而非用于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知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于此特别说明的实施例可有例示实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范畴亦涵盖此类修改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