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32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性浸胶材料储存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水性浸胶材料的性能易收到温度波动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将会影响水性浸胶材料的性能。为了保证水性浸胶材料的优良性能,则需要保证货物仓库的温度保持在10–15℃。在寒冷的冬季或者炎热的夏季,常常都将需要采用空调来调节水性浸胶材料储藏室的温度,但是由于储藏室空间较大,只能通过调整整个储藏室的温度来调整水性浸胶材料的保持温度,使得温度调控没有针对性,难以对水性浸胶材料的集装桶进行针对性的控温,不仅使得保温过程耗能较大,而且难以实现对水性浸胶材料的集装桶针对性的保温。

经检索,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水性浸胶材料成品保温仓库的保温系统(专利号:ZL201420370492.9,申请日:2014.07.04),其包括真空锅炉、取暖水箱和仓库保温组件,真空锅炉的燃料入口包括废水性浸胶材料进料支路和柴油进料支路;真空锅炉的热水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取暖水箱的循环热水进口,取暖水箱的循环冷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真空锅炉的冷水输入口,真空锅炉上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自来水入口;取暖水箱与仓库保温组件相连接,该仓库保温组件包括热水输送管道、冷水回用管道和散热器。该方案可以使得可燃性废水性浸胶材料得以资源化综合利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储藏室,通过调节储藏室的温度来调控水性浸胶材料的保持温度,仍然会消耗较大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水性浸胶材料保温过程耗能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集装桶、热媒储存罐和热媒回收罐构成保温系统,可以对每个集装桶针对性的保温,可以降低保温系统的能耗;进一步地,通过法兰连接,便于拆卸或者集装桶;进一步地,结合内桶传热管,可以调控集装桶内的温度,并保证水性浸胶材料的性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包括集装桶、热媒储存罐和热媒回收罐,所述的热媒储存罐与热媒回收罐之间通过法兰并联或者串联有集装桶,其中并联的集装桶与热媒回收罐之间设置有热媒供给泵,串联的集装桶之间通过热媒供给管依次相连;上述的集装桶包括内桶和热媒保温单元,所述的内桶中开设有空腔,内桶顶部设置有桶盖;所述的内桶外部设置有热媒保温单元;所述的热媒保温单元包括保温外壁、热媒循环泵和内桶传热管,所述的保温外壁包覆于内桶外部,保温外壁与内桶构成热媒容纳腔,保温外壁上设置有热媒循环泵,所述的热媒循环泵的循环泵进口与热媒容纳腔相连,该的热媒循环泵的循环泵出口经管道与内桶传热管的传热管进口相连通,所述的内桶传热管伸入内桶内部,内桶传热管的传热管出口与热媒容纳腔相连通。

所述的保温外壁设置有热媒进管和热媒出管,所述的热媒进管经热媒容纳腔与热媒出管相连通。

热媒储存罐的储存罐出口与集装桶的热媒进管相连通,热媒回收罐的回收罐进口与集装桶的热媒出管相连通。

串联的相邻集装桶的热媒出管与热媒进管通过热媒供给管相连通。

循环泵出口与传热管进口之间的管道外部包覆有管外隔热层。

保温外壁的底部与内桶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用于支撑内桶。

内桶传热管的传热管出口位于传热管进口的下部。

保温外壁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倒角。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热媒储存罐与热媒回收罐之间通过法兰并联或者串联有集装桶,其中并联的集装桶与热媒回收罐之间设置有热媒供给泵,串联的集装桶之间通过热媒供给管依次相连,集装桶、热媒储存罐和热媒回收罐构成保温系统,可以对每个集装桶针对性的保温,可以降低保温系统的能耗;

(2)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集装桶内桶外部设置有热媒保温单元,实现对集装桶针对性的保温,可以降低集装桶内桶的保温能耗,并提高了保温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在热媒循环泵的作用下,热媒容纳腔的传热媒介由循环泵进口入口进入热媒循环泵,并由循环泵出口进入内桶传热管,在内桶传热管中传热媒介与可直接与集装桶内桶的物料接触,并且增大了传热媒介与桶内物料的热交换的面积,提高了热媒保温单元对集装桶内桶的保温作用和保温效果,并保证了产品质量;

(4)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热媒循环泵促进了内桶传热管中的传热媒介的流动,提高了传热效率,而且促进了热媒容纳腔内的传热媒介的流动,避免在热媒容纳腔形成流动死角,提高了热媒容纳腔与集装桶内桶的传热效率;

(5)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保温外壁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倒角,过渡倒角减小了传热媒介由热媒容纳腔的竖直段流入水平段的阻力,同时避免了传热媒介在竖直段与水平段的连接处产生流动死角,提高了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集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集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集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热媒保温单元;110、支撑部件;120、保温外壁;121、热媒进管;122、热媒出管;123、热媒容纳腔;124、过渡倒角;130、热媒循环泵;131、循环泵进口;132、循环泵出口;133、管外隔热层;140、内桶传热管;141、传热管进口;142、传热管出口;

200、内桶;210、桶盖;220、测温计;

300、热媒储存罐;301、储存罐进口;302、储存罐出口;310、储存罐隔热层;320、热媒供给泵;330、热媒供给管;340、法兰;350、热媒阀门;

400、热媒回收罐;401、回收罐进口;402、回收罐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和示例实施例可结合附图来更好地理解,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和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性浸胶材料保温储存系统,包括集装桶、热媒储存罐300和热媒回收罐400,所述的热媒储存罐300的顶部设置有储存罐进口301,热媒储存罐300的底部设置有储存罐出口302,热媒储存罐300外部设置有储存罐隔热层310,储存罐隔热层310用于对热媒储存罐300进行保温。热媒回收罐400的顶部设置有回收罐进口401,热媒回收罐400的底部设置有回收罐出口402。如图4所示,热媒储存罐300与热媒回收罐400之间通过法兰340并联或者串联有集装桶,其中并联的集装桶与热媒回收罐400之间设置有热媒供给泵320,串联的集装桶之间通过热媒供给管330依次相连;串联的相邻集装桶的热媒出管122与热媒进管121通过热媒供给管330相连通。当然,当集装桶数量大于2个时,集装桶并列设置于热媒储存罐300与热媒回收罐400之间,则构成并联;集装桶串联设置于热媒储存罐300与热媒回收罐400之间,则构成串联;当然也可以先串联再并联。当然,如果只有一个集装桶时,就谈不上串联或者并联,同样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可以对每个集装桶针对性的保温,降低了保温系统的能耗。

保温外壁120设置有热媒进管121和热媒出管122,热媒进管121经热媒容纳腔123与热媒出管122相连通,热媒储存罐300的储存罐出口302与集装桶的热媒进管121相连通,热媒回收罐400的回收罐进口401与集装桶的热媒出管122相连通,且管道连接处通过法兰340连接,从而便于拆卸,使得集装桶既可以组装成一体化系统进行保温,又能单独保温。储存罐出口302与靠近热媒储存罐300的集装桶的热媒进管121之间设置有热媒供给泵320,热媒供给泵320与储存罐出口302之间设置有热媒阀门350。

上述的集装桶包括内桶200和热媒保温单元100,所述的内桶200中开设有空腔,内桶200顶部设置有桶盖210,打开桶盖210,可将水性浸胶材料注入内桶200内。当然,该内桶200也可以用于储存其他物料,内桶200外部设置有热媒保温单元100。

本实施例的热媒保温单元100包括保温外壁120、热媒循环泵130和内桶传热管140,保温外壁120包覆于内桶200外部,保温外壁120与内桶200构成热媒容纳腔123,热媒容纳腔123用于容纳传热媒介,本实施例的传热媒介为水或者导热油,传热媒介的温度为10-15℃。保温外壁120设置有热媒进管121和热媒出管122,且热媒进管121位于保温外壁120的下部,热媒进管121用于输入传热媒介,热媒出管122位于保温外壁120的上部,热媒出管122用于输出传热媒介。热媒进管121经热媒容纳腔123与热媒出管122相连通,传热媒介由热媒进管121流入热媒容纳腔123,而后由热媒出管122流出,从而保持内桶200的温度。

保温外壁120上设置有热媒循环泵130,热媒循环泵130的循环泵进口131与热媒容纳腔123相连,该热媒循环泵130的循环泵出口132经管道与内桶传热管140的传热管进口141相连通,所述的内桶传热管140伸入内桶200内部,内桶传热管140的传热管出口142与热媒容纳腔123相连通,内桶传热管140的传热管出口142位于传热管进口141的下部。

在热媒循环泵130的作用下,热媒容纳腔123的传热媒介由循环泵进口131入口进入热媒循环泵130,并由循环泵出口132进入内桶传热管140,在内桶传热管140中传热媒介与可直接与内桶200的物料接触,并且增大了传热媒介与桶内物料的热交换的面积,从而提高了热媒保温单元100对内桶200的保温作用和保温效果,避免了内桶200的物料发生性能改变。此外,热媒循环泵130促进了内桶传热管140中的传热媒介的流动,提高了传热效率,而且促进了热媒容纳腔123内的传热媒介的流动,避免在热媒容纳腔123形成流动死角,提高了热媒容纳腔123与内桶200的传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循环泵出口132与传热管进口141之间的管道外部包覆有管外隔热层133,管外隔热层133由隔热材料制成,从而防止外界气温与管道内的传热媒介进行热交换,减小外界气温对保温过程的影响。

此外,保温外壁120的底部与内桶200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110,支撑部件110用于支撑内桶200,防止内桶200承受过大的支撑力而损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保温外壁120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倒角124,即在保温外壁120的竖直侧壁与水平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倒角124,过渡倒角124减小了传热媒介由热媒容纳腔123的竖直段流入水平段的阻力,同时避免了传热媒介在竖直段与水平段的连接处产生流动死角,提高了传热效率。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内桶200上安装有测温计220,该测温计220可以实现对内桶200温度的时时监测,从而实现对内桶200温度的时时调控。

在上文中结合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应仅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果存在任何这样的修改和变型,那么它们都将落入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背景技术旨在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意义,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或本申请和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

更具体地,尽管在此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面的详细描述可认识到的经过修改、省略、例如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组合、适应性改变和/或替换的任何和全部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限定可根据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语言而进行广泛的解释,且不限于在前述详细描述中或在实施该申请期间描述的示例,这些示例应被认为是非排他性的。在任何方法或过程权利要求中列举的任何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并且不限于权利要求中提出的顺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上文给出的说明和示例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