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卸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685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送和卸料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卸料机。



背景技术:

料节,也成为棒料,通常是一些工件毛坯的原料,例如变速箱齿轮的毛坯原料。料节在墩粗冲压前需要将其加热到一定的高温,料节被加热至通红,俗称红料。料节加热至红料后由于其高温性质,会给人工操作带来不便,这时通常是通过车间的行车将其运输至冲压机床处,在由机械手夹持进行冲压,但是目前在卸料过程中依然需要过多的人工操作,不仅生效效率底下,也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并且简单机械手夹持开口的角度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料节卸载后乱七八糟的排放也不利于机械手夹持,依然需要过多的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减少卸载红料的人工操作,卸料方便、卸料后便于机械手夹持和提高生产安全性的自动卸料机。

本方案中的自动卸料机,包括支撑底座、翻料板、气缸和卸料箱;所述翻料板一端与支撑底座活动连接,气缸的底座设在支撑底座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翻料板的下板面,翻料板的上板面放置卸料箱,翻料板的四周均设有防止卸料箱滑动的挡板,所述卸料箱的一侧箱体下部设有一开门,所述卸料箱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挂环;所述开门处还设有一缩口状梯形结构的导料滑槽,所述导料滑槽出口处的中间位置上设有一挡块,挡块将导料滑槽均分成两个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小于料节的长度,大于料节长度的四分之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间内的行车将卸料箱运送到翻料板上,并使其开门对准导料滑槽,导料滑槽对准接料箱,打开开门,气缸的活塞杆将翻料板翻起一定角度,这时卸料箱内料节随着倾斜并且顺着导料滑槽滑出,由于导料滑槽出口处的中间位置上设有一挡块,挡块将导料滑槽均分成两个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小于料节长度的三分之二,大于料节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一些横向滑出的料节会在导料滑槽的出口处撞击到挡块,进而由横向改变为纵向,方便后续加工中机械手的夹持,减少了一定量的人工操作,提升了生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为正方形框架结构,支撑底座包括四根立柱,每两根相邻立柱之间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连接杆,所述气缸的底座铰接在其中一根下部一根连接杆的枢轴上;所述挡板为角铁,支撑底座的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角铁。结构简单,稳固,并且使用角铁作为挡板,可以利用生产废料,节约成本。

进一步,所述卸料箱为上端开口的正方形箱体,开门设在正方形箱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所述开门包括一矩形的开口、插槽、门板和勾环,插槽设在门口的两端,门板的两端可插入插槽内,门板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弯折边,弯折边的上端面焊接勾环。结构简单稳定,并且方便操作,工人使用长勾勾住门板上的勾环即可打开开门,这样可降低生产危险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挡块为圆柱体。柱形面圆滑,可减少卸料时发生卡件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卸料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支撑底座,2为翻料板,3为气缸,4为卸料箱,5为挡板,6为开口,7为插槽,8为门板,9为勾环,10为导料滑槽,11为挡块,12为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卸料机,包括支撑底座1、翻料板2、气缸3和卸料箱4;翻料板2一端与支撑底座1通过枢轴铰接,气缸3的底座与支撑底座1连接,支撑底座1为正方形框架结构,支撑底座1包括四根立柱,每两根相邻立柱之间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连接杆,所述气缸3的底座铰接在其中一根下部一根连接杆的枢轴上。气缸3的活塞杆铰接翻料板2的下板面,翻料板2的上板面用于放置卸料箱4,翻料板2的四周均焊接有防止卸料箱4滑动的挡板5,挡板5的作用为放置卸料箱4在倾斜的时候滑动,挡板5为角铁,支撑底座1的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角铁,角铁作为挡板5,可以利用生产废料,节约成本。

卸料箱4的一侧箱体下部设有一开门,卸料箱4为上端开口6的正方形箱体,开门设在正方形箱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所述开门包括一矩形的开口6、插槽7、门板8和勾环9,插槽7设在门口的两端,门板8的两端可插入插槽7内,门板8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弯折边,弯折边的上端面焊接勾环9。结构简单稳定,并且方便操作,工人使用长勾勾住门板8上的勾环9即可打开开门。

卸料箱4顶部的两端分别焊接一挂环12,挂环12用于与行车的吊钩连接;开门处为一缩口状梯形结构的导料滑槽10,导料滑槽10出口处的中间位置上设有一挡块11,挡块11将导料滑槽10均分成两个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小于料节长度的三分之二,大于料节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一些横向滑出的料节会在导料滑槽10的出口处撞击到挡块11,进而由横向改变为纵向,方便后续加工中机械手的夹持,为了减少卸料时发生卡件现象,挡块11为圆柱体。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