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75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人员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人员。



背景技术:

已知利用自动扶梯和自动步道输送人员。自动扶梯和自动步道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利用驱动电机旋转。即使只有一个人正在使用自动扶梯或步道,驱动电机也必须旋转整个回路。

文献US2010/0162916A1公开了一种具有围绕轨迹(track)运行的轿厢的输送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输送人员的新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提供静止的轨道系统。沿该静止的轨道系统提供多个移动轿厢。检测沿静止的轨道系统的每个移动轿厢的位置,并且检测关于将要输送的人员的负载情况。基于轿厢的位置和负载情况单独地控制每个移动轿厢。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移动轿厢是系统中唯一的移动部分。因此,所有移动轿厢不必同时移动。可以基于负载情况和轿厢的位置,单独地控制每个移动轿厢的速度和加速度。因此,可以实现人员的平稳和有效的转送。

根据一实施例,静止的轨道系统是模块化轨道系统。模块化轨道系统例如可以包括直段、弯曲段和端部段。此外,可以容易地调整在轨道系统中的移动轿厢的数量。因此,该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可以以灵活的方式扩展和变换。

根据另一实施例,轨道系统包括定位在距轨道系统的端部一距离处的旁路轨迹。旁路轨迹还给系统提供灵活性。空的轿厢可以绕过轨道系统的 端部,由此,空的轿厢例如可以有效地被转送到负载情况高的轨道系统的端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解决方案。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轨道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横截面,

图3为人员输送系统的图解,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5位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6为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并且

图7位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轨道系统1。轨道系统1包括轨迹2和导轨3。轨道系统1还可以包括壁4。

轨迹2可以包括轨道,移动轿厢沿该轨道行进。轨迹2还可以为地板并且移动轿厢用它们的轮子在地板上滚动。

导轨3还引导移动轿厢在侧方向上的移动和定位。因此,轿厢7具有围绕导轨3的夹具(gripping)16。

壁4保护轨迹使得没有人意外地进入轨迹。壁4例如可以包括玻璃屏蔽件。

在轨道系统1的每个端部1a和1b处有进入区域5和出口区域6。在进入区域5,使用输送系统的人员等待下一个可用的移动轿厢。人员从进入区域5进入移动轿厢7。移动轿厢输送和转送人员到另一端部。人员在另一端部处离开轿厢并且走过出口区域6。

输送系统还包括多个移动轿厢7。轨道系统1是静止的,而轿厢7沿静止的轨道系统1移动。

每个移动轿厢包括乘客平台8。当移动轿厢7利用输送系统从轨道系统1的一个端部转送人员9到轨道系统1的另一端部时,使用输送系统的人员9站在乘客平台8上。

移动轿厢7可以包括扶手10。扶手10被定位在移动轿厢的前面,由此当使用输送系统时,人员9可以握住扶手10。移动轿厢7还可以包括内壁15。内壁15保护导轨3和夹具16,使得它们不会意外地被使用输送系统的人员触碰到。否则,移动轿厢不需要具有任何壁和/或门,而是它们的结构是开放的。因此,使用移动轿厢非常容易和方便使用。

输送系统例如可以在机场或购物中心使用。因此,输送系统可以例如在机场转送乘客或在购物中心转送顾客。

图3示出了人员输送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每个单独的移动轿厢包括其自己的动力驱动单元。动力驱动单元的一个示例是线性电机。在线性电机的情况下,导轨3可以包括永磁轨道。

导轨3被定位在地板之上距地板一距离处。该从地板到导轨3的距离例如可以大于50cm。轿厢的动力驱动单元可以被定位在导轨处。动力驱动单元可以与夹具16连接。因此,动力驱动单元被良好地保护使得它不会对使用输送系统的人员造成任何伤害并且它不会被容易地弄脏。

如结合图3所描述的,移动轿厢包括乘客平台8和扶手10。每个移动轿厢7还包括用于检测在轿厢7上人的存在的存在检测器件。存在检测器件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和/或与平台8相连接的重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可以基于人员输送能力需求来增加或减少在输送系统中的移动轿厢的数量。

线性导轨系统包括轨迹2和导轨3。

线性导轨系统与移动轿厢一起包括用于检测每个轿厢的位置的检测器件。导轨3可以包括提供每个轿厢的位置信息的定位标记。

智能监控和分布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将要输送的人员的负载情况的人员检测器件。因此,在每个进入区域都有传感器以检测对运输的需要。检测器件例如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和/或在地板中的压力传感器或重量传感器。

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分布控制器以及与移动轿厢和与导轨系统的接口。

人员检测器件检测将要输送的人员的负载情况。控制器还监控移动轿厢的位置以及是否有人员在移动轿厢上。如果有对运输的需要,则控制器发送出操作信号到移动轿厢。移动轿厢的动力驱动单元相应地以期望的目标速度和速度曲线工作。

控制系统单独地控制每个移动轿厢。因此,当它检测到在轨道系统的一个端部中的负载情况的增加时,控制系统强调该端部使得移动轿厢被有效地发送到该端部。

轨道系统1是包括直段11、弯曲段13和端部段12的模块化轨道系统。由于该模块化结构,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建立和修改一个完整的轨道系统。

在图1中,轨道系统1包括直段11和端部段12。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除了直段11和端部段12以外,轨道系统1包括弯曲段13。图6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两个弯曲段13。特别地,如果有将人员从一个高度转送到另一个高度的需要,则直段11还可以是斜坡段。上述模块化结构使得容易地以灵活的方式为输送系统提供不同类型的布局。

图7示出了一实施例,其中轨道系统1包括定位在距轨道系统1端部一距离处的旁路轨迹14。当轨道系统1包括旁路轨迹14时,如果负载情况是在轨道系统1的第一端部1a处没有转送需要,但是在轨道系统1的另一端部1b处有转送需要,则空的移动轿厢7可以越过轨道系统1的端部1a、1b。还可能强调轨道系统的一个端部,使得如果在轨道系统的另一端部1b中有对转送的更高的需要,则空的移动轿厢越过轨道系统的一个端部1a。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用新型的概念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和其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但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