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转运站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97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转运站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转运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或集中地点)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在换装到大型的或其它运费较低的运载车辆中继续运往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包括多个工作区域,一般均包含有卸料大厅、转运作业车间、行车坡道、污水处理站、容器卸料泊位和压缩装箱区。由于垃圾转运站垃圾量巨大,且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很高,且成分复杂,由于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垃圾容易发酵、变质、滋生细菌,并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恶臭气体,又叫“臭气”,垃圾在转运装卸过程中不但产生臭气,还产生大量扬尘,使转运站空气质量差,工作环境恶劣,对周边街道或社区也产生严重的影响,成为空气污染源之一。因此,去除这些臭气、扬尘,即除臭、除尘成为垃圾转运站设计和改造的重点。

现有技术也采用了一系列的除臭除尘方法,但存在以下问题:

1、因系统设计未对垃圾转运站的不同的工艺位置、设备及设备安置空间产生的不同浓度臭气,进行分别收集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只采用一种单一的除臭方式,造成投资成本、运行成本过高和整体除臭除尘效果不佳。

2、因系统设计垃圾卸料泊位处无水雾降尘,造成灰尘向泊位外漂移,卸料大厅室内空间尘土较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3、因系统设计除臭系统采用一台除臭风机,无论卸料泊位开启数量多少,均需开启此总风量风机,导致除臭系统风机始终在满负荷状态下运行,造成投资成本、运行成本过高。

4、因以上问题,造成垃圾转运站空间除臭效果不明显,除臭成本较高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转运站的空气净化系统,针对不同区域和异味气体产生的不同浓度,采用复合式除臭技术,有效降低项目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保证臭气经复合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有效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空气质量,有效避免臭气、扬尘对垃圾转运站周边环境空气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转运站的空气净化系统,该垃圾转运站包括臭气浓度较低的A区域和臭气浓度较高的B区域,所述的A区域包括:卸料大厅、转运车作业车间、行车坡道、污水处理站后段;所述的B区域包括:卸料泊位、压缩装箱区、污水处理站前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区域的空间范围设置植物液高压雾化喷淋除臭装置;针对所述的卸料泊位设置水雾降尘系统;针对压缩装箱区设置负压式臭氧发生器,在压缩装箱区设置负压通风管道连通至臭氧发生器;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带文丘里结构的湿式化学洗涤塔和风机组;所述化学洗涤塔与卸料泊位之间设置负压通风管道,所述的负压式臭氧发生器、化学洗涤塔均设置在负压通风管道之后,并在所述的负压式臭氧发生器、湿式化学洗涤塔之后设置风机组。

更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洗涤塔与卸料泊位之间设置的负压通风管道上设置有降尘除尘箱,卸料泊位的气体经负压吸风管路进入到降尘除尘箱,然后通过设备间连接管进入化学洗涤塔进行处理,其中降尘除尘箱箱体的横截面积大于通风管道的横截面积,箱体内设置多层迷宫式不锈钢丝网。

更进一步的,所述垃圾转运站有多个卸料泊位,所述风机组包括风机一和风机二,风机一和风机二的风量之和等于净化多个卸料泊位所需风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洗涤塔与污水处理站前段之间设置通风管道,并设置轴流风机将污水处理站的臭气抽送到所述化学洗涤塔。

更进一步的,在每个卸料泊位设置水雾降尘系统,所述的水雾降尘系统包括2个分别安装在卸料泊位前方的2根立柱高位上的雾化喷嘴,喷洒方向朝卸料区域斜向下45°。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水雾降尘系统设有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在有车卸料时开启,卸料完成后延时关闭。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缩装箱区设置的负压吸风管道上设有风机三。

更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液高压雾化喷淋除臭装置包括植物药液箱、高压喷淋泵、喷淋管路、雾化喷嘴,所述高压喷淋泵将植物药液箱内的植物药液泵送至多个喷淋管路,所述多个喷淋管路分别分布在A区域空间,所述雾化喷嘴分散布置在A区域空间内的喷淋管路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设有自动控制终端,可远程对各设备的运转进行监控和控制。

本实用新型结合多种除臭除尘技术手段,对垃圾在中转站不同的作业位置、室内空间所存在的由垃圾产生的不同浓度臭气,分别进行负压收集处理及喷淋除臭处理。本实用新型采用植物药液喷淋除臭、湿式化学洗涤塔喷淋除臭、臭氧除臭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垃圾转运站产生的臭气进行去除,采用水压降尘系统和降尘除尘箱对卸料泊位产生的扬尘进行清除,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和管理方便、除臭效率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便于维护,能适应垃圾转运站散发气体的污染物成分复杂的特点,处理后气体稳定达标排放。有效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空气质量,避免臭气对垃圾转运站周边环境空气的污染。本实用新型还采用风机组,配置多台不同功率的风机,可根据作业需要开启相应功率的风机,节能减排,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转运站的空气净化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体现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转运站的空气净化系统,采用植物药液喷淋除臭、湿式化学洗涤塔喷淋除臭、臭氧除臭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垃圾转运站产生的臭气进行去除,采用水压降尘系统和降尘除尘箱对卸料泊位产生的扬尘进行清除,下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垃圾转运站的空气净化系统,该垃圾转运站包括臭气浓度较低的A区域和臭气浓度较高的B区域,所述的A区域包括:卸料大厅、转运车作业车间、行车坡道、污水处理站后段;所述的B区域包括:卸料泊位、压缩装箱区、污水处理站前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区域的空间范围设置植物液高压雾化喷淋除臭装置;针对所述的卸料泊位设置水雾降尘系统;针对压缩装箱区设置负压式臭氧发生器,在压缩装箱区设置负压通风管道连通至臭氧发生器;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带文丘里结构的湿式化学洗涤塔和风机组;所述化学洗涤塔与卸料泊位之间设置负压通风管道,所述的负压式臭氧发生器、化学洗涤塔等除臭设备均设置在负压通风管道之后,并在所述的负压式臭氧发生器、湿式化学洗涤塔之后设置风机组。

对臭气浓度较低的A区域:卸料大厅、转运车作业车间、行车坡道、污水处理站后段,采用植物液高压雾化喷淋除臭装置进行喷淋除臭,该喷淋除臭装置包括植物药液箱、高压喷淋泵、喷淋管路、雾化喷嘴,所述高压喷淋泵将植物药液箱内的植物药液泵送至多个喷淋管路,所述多个喷淋管路分别分布在A区域空间,所述雾化喷嘴分散布置在A区域空间内的喷淋管路上。喷淋除臭采用了渗透因子屏障除臭技术,通过高压雾化系统喷射纯天然植物液捕捉包裹臭味因子,使空气中的臭味因子绝大部分被洗涤,从而达到去除异味的目的。渗透因子屏障除臭技术使用的OWD除臭植物药液是用350多种植物提取液复配而成的。纯天然植物液和处理过的水以1:1000—3:1000的比例自动配比后通过高压喷雾设备经专用喷嘴喷洒成雾状。植物液通过疏水性的作用力让胶囊状的纳米团捕捉臭味因子,不仅能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同时也促使吸附的异味分子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植物液与臭气分子的反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植物液的混合液被雾化,空间扩散液滴的半径在8-15微米之间,在液滴表面形成巨大的表面能,该表面能可以吸附空气中的臭气分子,并使臭气分子中的立体结构发生变化,变得不稳定;同时,吸附在液滴表面的臭气分子也能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经过反应,臭气分子将生成无味无毒的分子,如水、无机盐等,从而消除臭气.

同时针对此种工况在设计上本发明采用“物理降尘+湿式化学洗涤塔(含文丘里)装置”。通过除臭系统风机运行生成的负压,将垃圾卸料泊位处产生的含尘恶臭气体,经吸风管路首先输送至物理降尘箱进行降尘,然后进入带有文丘里结构的化学洗涤塔进行除臭处理,最终达标排放。

对臭气浓度较高的B区域,采用多种除臭除尘技术手段进行空气净化。

对于臭气的最主要来源的卸料泊位,由于垃圾转运站的卸料泊位在垃圾卸料压缩过程中会产生臭气并伴有扬尘。因此在每个卸料泊位设置雾化喷嘴进行水雾降尘,能有效减少尘土向泊位外漂移,卸料泊位共设14个水压尘喷嘴,每个卸料泊位2个。喷嘴安装在卸料泊位前方的2根立柱高位上,对卸料区域斜向下45°喷洒,对泊位内全覆盖降尘。水雾降尘系统采用自动感应控制,只在有车卸料时开启,卸料完成后延时关闭,以节约用水。

为进一步净化完成初步降尘的卸料泊位的空气,在水雾降尘系统之后设置降尘除尘箱和化学洗涤塔,降尘除尘箱与化学洗涤塔通过负压吸风管路进行连接,负压吸风管路的开口设置在卸料泊位的上方,在管路上设置风机组,一般是设置在所述化学洗涤塔之后,在风机组的作用下,卸料泊位的臭气沿通风管道进入化学洗涤塔净化并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到大气。

物理降尘箱除尘原理是,在含尘臭气进入物理降尘箱后通风面积突然增大降低气体流速,利用箱体内部多层迷宫式不锈钢丝网,使臭气中的灰尘与臭气分离,对臭气中的灰尘进行接触阻留。由于含尘臭气进入箱体后流速大幅降低,并有填料的过滤,提高降尘效率。

为对经过除尘降尘后的空气进一步净化,尤其是净化其中的臭气,采用化学洗涤塔净化系统进行净化:经过物理降尘箱有效降尘后的臭气,首先进入化学洗涤塔的文丘里结构对臭气进行一级除臭处理(同时利用文丘里结构的特性进一步的降尘),经过文丘里结构一级处理后的臭气再进入化学洗涤塔主塔体进行二级除臭,臭气进入主塔体后,气体经自下向上运动与自上向下均匀喷洒的化学药液接触反应,并通过在填料层的多面空心球填料中的不断接触,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反应,使臭气中的硫化氢、氨等臭气组分得到充分吸收净化。化学药液流到化学洗涤塔下部水箱后,喷淋泵从洗涤塔底部循环水箱里抽取化学药液,再从塔体顶部喷嘴喷出,由此循环使用,经过二级除臭处理后的气体达标排放。其中由负压管路收集来的气体从水箱水面以上通过,进入化学洗涤塔。水箱装有液位计,可实时监测液位变化,缺水保护,水箱上有循环水泵。PH计可实时监测水溶液的PH变化,可根据需要来自动实现加药。控制箱箱面设有开--停按钮,手动-远程转换开关,紧急停车按钮,单项设备的开-停-故障指示灯,所有控制及保护回路分开,按钮及指示灯匹配;各除臭装置具有手动、远程二种控制方式。控制箱配有向中控室输送各单项设备运行、故障状态的输出端子和接受中控室发来的控制指令的输入端子。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号可传送至中控系统。除了能自行按照事先设定的周期和时间启/停除臭系统内的设备外,还能接受中控系统的启/停命令。

为了更加环保、节能,由于垃圾转运站一般有多个卸料泊位,因此风机组包括风机一和风机二,风机一和风机二的风量之和等于净化多个卸料泊位所需风量。比如,中转站共7个泊位,每个泊位设风量10000m3/h,共70000m3/h风量。其中把70000m3/h风量风机,分为一台40000m3/h,一台30000m3/h,两台风机实现并联控制。当卸料平台少于等于4个泊位工作时40000m3/h开启保持工作,当垃圾量增加大于4个泊位工作时30000m3/h风机同时开启并与40000m3/h同时工作。两台除臭风机互为备用,当有一台故障时另一台开启工作,保证除臭设备正常运转。这样便可在垃圾量较少,卸料平台低于3个泊位时,只运行一个风机,节约电费,设备费等运行成本。

为对垃圾转运站的污水处理站前段较浓臭气进行净化,本实用新型将该臭气通过轴流风机送入化学洗涤塔,所述化学洗涤塔与污水处理站前段之间设置通风管道,因污水处理站距离除臭设备间较远,所以增加轴流风机,在通过轴流风机对污水处理站进行负压收集,负压收集过程中,将负压收集的恶臭气体通入化学洗涤塔中,进行处理,最终达标排放。

为对垃圾转运站的压缩装箱区产生的臭气进行净化,在压缩装箱区设置负压吸风管道,管道上设置风机三,在负压吸风管路的初始段安装臭氧发生器,风机三使压缩装箱区的臭气沿吸风管路与臭氧发生反应并最终将净化的气体排出。为了降低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根据此区域臭气特性和建筑结构特点,特设计一套独立除臭系统,将臭氧发生器安装在负压吸风管路的初始段,通过风机运行生成的负压,将压缩装箱区处的臭气收集至吸风管路中,并利用吸风管路中的负压将臭氧反应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吸入到吸风管路内,即将吸风管路的全部成为反应区,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与臭气反应,以达到除臭目的并达标排放。在设计中我们在吸风管路的初始端即将臭氧吸入并与臭气反应,目地是增加臭氧在管路中与臭气的反应时间,保证臭氧与臭气的充分反应,在严格控制臭氧产生量的同时避免未反应完全的臭氧从管道溢出,以达到理想的除臭效果。垃圾产生的臭气的主要成分是氨、硫化氢、甲硫醇、二甲硫化物、二甲二硫化物等,臭氧可以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为无毒、无臭的物质,从而达到除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对垃圾转运站的各个工作位置进行空气净化,为了降低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设有自动控制终端,可远程对各设备的运转进行监控和控制。

本实用新型结合多种除臭除尘技术手段,对垃圾在中转站不同的作业位置、室内空间所存在的由垃圾产生的不同浓度臭气,分别进行负压收集处理及喷淋除臭处理。本实用新型采用植物药液喷淋除臭、湿式化学洗涤塔喷淋除臭、臭氧除臭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垃圾转运站产生的臭气进行去除,采用水压降尘系统和降尘除尘箱对卸料泊位产生的扬尘进行清除,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和管理方便、除臭效率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便于维护,能适应垃圾转运站散发气体的污染物成分复杂的特点,处理后气体稳定达标排放。有效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空气质量,避免臭气对垃圾转运站周边环境空气的污染。本实用新型还采用风机组,配置多台不同功率的风机,可根据作业需要开启相应功率的风机,节能减排,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