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3995发布日期:2019-03-02 01:1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收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具有由内侧面以及底面规定的中空区域而收纳被收纳物的收纳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收纳如面板那样板状的结构物而搬运的收纳容器被广泛普及。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包括收容被捆包物的面板的容器主体和盖体的捆包材,该容器主体的底面的角部设有角部保护部件,所述角部保护部件拆装自如地嵌合于该容器主体,以保护面板的角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0090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在如面板那样的结构物被收纳于收纳容器的内部的状态下,该面板的角部会抵接于收纳容器的内侧壁面。因此,将面板从收纳容器取出时,面板的角部勾挂到收纳容器的内侧壁面,而导致取出作业不容易。此外,面板的角部被内侧壁面勾挂到而导致该角部出现缺陷。

对此,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捆包材中,角部保护部件拆装自如地嵌合于该容器主体,从而可以首先拆卸该角部保护部件之后再取出面板,但是由于该角部保护部件抵接于面板的角部,因此即便在拆卸该角部保护部件时,也发生上述问题。因此,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捆包材中不能够解决该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被收纳于收纳容器的中空区域的被收纳物从该中空区域容易地取出的收纳容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容器包括:收纳部,其具有由内侧面以及底面规定的中空区域;定位部件,其将应该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被收纳物定位于所述中空区域的内侧,在所述收纳部中,槽部从所述内侧面的端部沿着朝向所述底面的方向形成于所述内侧面,通过所述定位部件沿着所述方向滑入所述槽部而可拆装地嵌合于所述收纳部,所述定位部件包含通过沿着所述方向滑动而可拆装地嵌合的接续部和抵接部,所述接续部与所述槽部接触,所述抵接部与应该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被收纳物的端部接触。

在本发明中,所述定位部件通过所述接续部以及所述抵接部沿着所述方向滑动而可拆装地嵌合,从而能够沿着从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内侧面的端部的方向,从所述收纳部拔出所述接续部,能够容易解除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收纳部之间的嵌合。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沿着从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内侧面的端部的方向,从所述收纳部拔出所述接续部的简单地操作,能够容易地解除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收纳部之间的嵌合,从而能够被收纳于收纳容器的中空区域的被收纳物的取出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中收纳矩形板状的结构物的状态的例示图。

图3是放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中定位部件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在图3中拆卸了定位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位部件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中,面板和内侧面之间配置了连接器具的状态的例示图。

图7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的收纳部中,仅在四角部的相邻的两个角部设置了两个定位部件的状态的例示图。

图8是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中,取出被收纳于中空区域的面板的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的立体图。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收纳容器1包括用于收纳被收纳物的收纳部2以及盖部3。这样的收纳容器1是收纳一个或者多个矩形板状的结构物的壳体。

图2是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1内收纳矩形板状的结构物的状态的例示图。在图2中,例示作为被收纳物收纳显示面板p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省略盖部3的显示。

收纳部2以及盖部3由该领域中公知的发泡树脂来构成。作为被使用的发泡树脂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工程塑料、橡胶/弹性体类树脂,例如,更加优选为聚苯乙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的热塑性的发泡树脂。

收纳部2具有矩形的底部23、设置在底部23周围的侧壁部24,并且具有由底部23以及侧壁部24包围的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收纳有被收纳物。侧壁部24从底部23的周缘延伸设置。具体而言,底部23具有朝向收纳部2内部的表面即底面231,侧壁部24具有朝向收纳部2内部的表面即内侧面241,被收纳于所述中空区域的被收纳物的端部与内侧面241对置。如图所示,所述中空区域由底面231和相对于底面231垂直的内侧面241规定。在收纳部2中,经由与底部23对置的开口在所述中空区域收纳有被收纳物,所述开口由内侧面241中的从底部23的远侧端部即开口端21规定。在图1以及图2中,收纳部2作为壳体表示,所述壳体具有被形成有与底面231对置的开口的长方体的形状。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相对于底部23将垂直方向称为所述中空区域的深度方向。

在收纳部2中,四角部的每一个设有定位部件26、26、26、26。在收纳部2内收纳被收纳物时,定位部件26进行在所述中空区域内的被收纳物的定位。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1中放大定位部件26附近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去除图3中的定位部件26的状态的图。图3以及图4示出,在所述中空区域已收纳显示面板p的状态。

收纳部2的四角部的内侧面241的每一个形成有槽部244、244、244、244。更详细而言,在收纳部2的长边方向的侧壁部24中的内侧面241a与收纳部2的短边方向的侧壁部24中的内侧面241b交叉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槽部244。以下,也将内侧面241a以及内侧面241b总称为内侧面241。

各槽部244从规定开口端21的内侧面241的端部,即从侧壁部24的端面243的边缘沿着向底面231的方向形成。各定位部件26从端面243的边缘沿着朝向底面231的方向滑入到槽部244而嵌合至收纳部2(槽部244)。定位部件26和收纳部2(槽部244)之间的嵌合是可拆装的。

定位部件26包括与槽部244接触的接续部261、与作为所述被收纳物的端部的显示面板p的角部接触的抵接部266。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在所述中空区域的深度方向,沿着朝向底面231的方向滑动而卡合。接续部261和抵接部266之间的卡合是可拆装的。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位部件26的具体的结构的立体图,且示出解除了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的卡合的状态的定位部件26。

接续部261具有嵌合于槽部244的嵌合部262、和卡合于抵接部266的卡合部264。接续部261也可以分割为,负责与槽部244的嵌合的部分、和负责与抵接部266的卡合的部分,但在图5中,示出嵌合部262和卡合部264一体形成了的接续部261。嵌合部262经由其侧面263与槽部244接触,卡合部264经由其侧面265与抵接部266接触。

抵接部266具有进行与卡合部264的卡合的被卡合部267、与所述被收纳物的角部接触的接触部268、夹设部269。抵接部266也可以分割为,负责与接续部261的卡合的部分、负责与被收纳物的角部的接触的部分、与侧壁部24之间夹设的部分,但在图5中,示出被卡合部267、接触部268、夹设部269一体形成了的抵接部266。被卡合部267具有与卡合部264的侧面265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定位部件26嵌合于槽部244状态下,夹设部269夹设于侧壁部24和卡合部264之间。接触部268形成为接受所述被收纳物的角部的两个接触面呈略直角。此外,在一体形成的抵接部266中,接触部268的接触面由抵接部266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来得到。

槽部244具有供接续部261的嵌合部262嵌合的嵌合凹部244a、设置在从嵌合凹部244a的内侧面241b的近侧端部的台阶部244b。嵌合凹部244a以及台阶部244b在所述中空区域的深度方向,沿着朝向底面231的方向从开口端21形成到底面231。

如图3所示,各定位部件26沿着所述中空区域的深度方向,朝向底面231的方向滑入槽部244而嵌合于槽部244。此时,接续部261嵌合于嵌合凹部244a,接续部261的卡合部264卡合有抵接部266的被卡合部267。进一步,此时,夹设部269在台阶部244b中,夹设于接续部261以及侧壁部24之间,由接续部261以及侧壁部24被夹持。

如上所述,各定位部件26的每一个嵌合于形成在收纳部2的四角部的槽部244而安装于收纳部2,此时,抵接部266限制沿着底面231的表面的方向的移动。因此,定位部件26的抵接部266的接触部268中的两个所述接触面接受显示面板p的角部,能够进行所述中空区域内中的显示面板p的定位。

对此,例如,即便对收纳容器1(尤其是收纳部2)赋予来自外侧的冲击、振动等,能够回避显示面板p的偏位,预防显示面板p和内侧面241之间的碰撞而发生损伤。

另外,由于在定位部件26中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卡合,经由表面而接触,因此即便来自收纳容器1的外侧的冲击等对显示面板p整体引起显示面板p的振动,由该振动的收纳容器1的冲击通过显示面板p的角部而传递给定位部件26,由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的接触面来减缓。

进一步,在定位部件26中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被卡合,从而将定位部件26从收纳部2拆卸时,通过解除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的卡合,能够将这些独立地拆卸。

另一方面,在被收纳于所述中空区域的显示面板p为使用于显示装置的部件的情况下,显示面板p具有矩形状的面板p1和电路基板p2、p2’(部件),所述电路基板p2、p2’在作为被收纳物的端部的面板p1的端面的至少一个上,朝向收纳部2的内侧面241,经由pwb(printingwiringboard)或sof(systemonfilm)而设置。在面板p1中,沿着其长边方向设置有电路基板p2,在面板p1中,沿着其短边方向设置有电路基板p2’。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面板p1的端面是在矩形状的面板中的包围两个主要表面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面板p1的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区域。

在将显示面板p收纳于收纳容器1的情况下,电路基板p2与收纳部2碰撞时,对电路基板p2造成损伤。在收纳部2上设有定位部件26,所述定位部件26用于以收纳于收纳部2的电路基板p2不与侧壁部24(内侧面241)碰撞的方式隔开两者之间。定位部件26优选设置在内侧面241的、夹持与电路基板p2对置的区域的两个位置。图2中示出矩形状的面板p1在其三个端面具有电路基板p2的结构。收纳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面板p1时,以使电路基板p2不与侧壁部24碰撞的方式,定位部件26形成在不与显示面板p的电路基板p2对置的位置。即,在图2中,定位部件26设置在内侧面241的、夹持与电路基板p2对置的区域的两个位置。更具体而言,定位部件26(槽部244)设在收纳部2的四角部。

对此,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以在收纳部2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位部件26之间的区域(内侧面241a)与显示面板p的电路基板p2不碰撞,在收纳部2的短边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位部件26之间的区域(内侧面241b)与显示面板p的电路基板p2’不碰撞的方式,显示面板p定位于所述中空区域。

因此,即便因来自收纳容器1外侧的冲击、振动等起因而振动显示面板p,电路基板p2、p2’不碰撞定位部件26,且电路基板p2、p2’不碰撞侧壁部24的内侧面241,从而不会损伤电路基板p2、p2’。

在以上,参照图2,举例说明了定位部件26(槽部244)设置于收纳部2的四角部的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即便除了收纳部2的四角部之外的位置,定位部件26(槽部244)只要以与显示面板p的电路基板p2、p2’不对置的方式设置即可。例如,在收纳具有电路基板p2、p2’中的任何一个电路基板的显示面板p的情况下,定位部件26(槽部244)可以设置在侧壁部24的内侧面241的、夹持与该电路基板对置的区域的两个位置,两个定位部件26(槽部244)优选以该电路基板位于两个定位部件26之间的方式,设置于收纳部2的相邻的两个角部。

另外,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所述中空区域内的显示面板p的定位,面板p1的端面中的、未设有电路基板p2、p2’的区域(以下,称为非安装区域。)在如果没有与定位部件26的干涉,优选与对置的侧壁部24接触。因此,侧壁部24也可以具有与所述非安装区域直接地接触所需要的形状,也可以通过面板p1和内侧面241之间配置连接器具实现与所述非安装区域的间接接触。

图6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1中,面板p1和内侧面241之间配置连接器具的状态的例示图。如图6所示,在面板p1的长边方向中的电路基板p2的两侧,各自设有连接器具y。即,在电路基板p2的两端侧,与定位部件26之间,配置有连接器具y,经由连接器具y,沿着面板p1的长边方向的端面与内侧面241a接触。因此,能够侧壁部24经由连接器具y支撑面板p1。

另外,沿着没有设置电路基板p2的面板p1的长边方向的端面和内侧面241a之间配置有连接器具x。连接器具x在相邻的两个定位部件26之间,沿着面板p1的长边方向配置,经由连接器具x,沿着面板p1的长边方向的端面与内侧面241a接触。因此,能够侧壁部24经由连接器具x支撑面板p1。

在面板p1的短边方向中的电路基板p2’的两侧,各自设有连接器具y。即,在与定位部件26之间,电路基板p2’的两端侧配置有连接器具y,经由连接器具y,沿着面板p1的短边方向的端面与内侧面241b接触。因此,侧壁部24能够经由连接器具y支撑面板p1。

连接器具x、y可以是与侧壁部24分离的独立元件,也可以是与侧壁部24一体形成。另外,连接器具x、y例如,由与收纳部2相同的材料来构成。

进一步,在收纳部2的相邻的两个角部设置两个定位部件26的情况下,没有设置定位部件26的两个角部可以不形成有用于供定位部件26嵌合的槽部244,也可以优选为夹持相应的角部的面板p1的两个端面的每一个与对置的侧壁部24接触。

图7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1的收纳部2中,仅在四角部的相邻的两个角部上设置两个定位部件26的状态的例示图。在图7中,在没有设置定位部件26的两个角部上不形成槽部244。

在面板p1的长边方向中的电路基板p2的两侧,与定位部件26之间配置有连接器具y。即,经由连接器具y,沿着面板p1的长边方向的端面与内侧面241a接触。因此,侧壁部24能够经由连接器具y支撑面板p1。

另外,在面板p1的短边方向中的电路基板p2’的两侧,与定位部件26或者内侧面241a之间配置有连接器具y。即,经由连接器具y,沿着面板p1的短边方向的端面与内侧面241b接触。因此,侧壁部24能够经由连接器具y支撑面板p1。

另外,没有设置电路基板p2的、沿着面板p1的长边方向的端面与内侧面241a直接地接触。因此,能够侧壁部24直接地支撑面板p1。

如上所述,在与定位部件26不接触的面板p1的两个角部,沿着面板p1的短边方向的端面,经由对置的侧壁部24和连接器具y间接地接触,沿着面板p1的长边方向的端面与对置的侧壁部24直接地接触。

接续部261例如,由与收纳部2或者盖部3相同的材料来构成。另外,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吸收从显示面板p的角部传递的冲击的材料即可。

另外,抵接部266由比收纳部2以及盖部3硬质的材料来构成。例如,抵接部266优选使用聚苯乙烯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等,但是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由于抵接部266比收纳部2以及盖部3硬质的结构,因此难以发生变形。因此,即便是在对收纳容器1施加冲击、振动等而在显示面板p的角部集中负载的状态下,抵接部266能够不变形或者损坏而接受显示面板p的角部。

盖部3呈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其短边方向以及长边方向的尺寸与收纳部2的尺寸一致。盖部3在朝向收纳部2的表面的周缘部上,周围设置有突出部(未图示),该突出部与设置在收纳部2的端面243的外侧的周围的端面凹槽242嵌合。因此,由盖部3覆盖收纳部2,密封收纳部2的所述开口。另外,在盖部3的所述周缘部,凹陷部(未图示)可以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内侧的周围,也可以是该凹陷部与收纳部2的端面243嵌合的结构。此外,利用含有收纳部2以及盖部3的收纳容器1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是不限于相对于一个收纳部2使用一个盖部3的构成,将收纳部2设为多个层叠的方式、多个层叠的收纳部2的最上段配置一个盖部3的方式也是本发明的范围内。即,优选为与盖部3的所述突出部以及/或者上述凹陷部相同的结构形成在底部23的背面(底面231的相反面),使得在多个层叠的收纳部2之间,实现与收纳部2和盖部3之间的嵌合相同的嵌合。

在显示面板p被收纳于所述中空区域的状态中,显示面板p的角部与接收该角部的定位部件26的接触部268的所述接触面抵接。因此,将显示面板p从收纳部2(所述中空区域)取出时,显示面板p的角部勾挂到接触部268的所述接触面。对此,不容易进行取出作业,进一步,有可能显示面板p的角部出现缺陷。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1中,将被收纳的显示面板p从所述中空区域取出时,不会发生上述的问题。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1中,针对取出被收纳于所述中空区域的显示面板p的方法,参照图8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容器1中,接续部261沿着所述中空区域的深度方向滑入而与槽部244嵌合,沿着所述中空区域的深度方向滑动而与抵接部266卡合。因此,用户首先将接续部261朝向收纳部2的深度方向(参照图8中的实线的箭头)拔出,从而能够使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的卡合、以及接续部261和嵌合凹部244a之间的嵌合解除。对此,被接续部261占据了的嵌合凹部244a空着。

接着,用户以将接触部268的所述接触面从与显示面板p的角部的接触解放的方式,使抵接部266向空着的嵌合凹部244a的空间移动的同时朝向收纳部2的深度方向(参照图8中的实线的箭头)拔出。根据这样的顺序,定位部件26的(能够将接续部261以及抵接部266从收纳部2容易地拆卸。

之后,用户从收纳部2的所述中空区域取出显示面板p。此时,由于已经拆卸定位部件26,只要显示面板p的角部不勾挂到接触部268的所述接触面,显示面板p的角部也不会出现缺陷。

在以上中,举例说明了各定位部件26(槽部244)设于收纳部2的四角部的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收纳具有电路基板p2、p2’中的任一个电路基板的显示面板p时,收纳部2的四角部中,相邻的两个位置设置定位部件26,而夹持与该电路基板对置的区域的构成。更详细而言,定位部件26可以仅设在内侧面241a的两端,或者也可以仅设在内侧面241b的两端。

附图标记说明

1收纳容器

2收纳部

25中空区域

26定位部件

231底面

241内侧面

244槽部

261接续部

266抵接部

p2电路基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