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及间隙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774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及间隙测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及间隙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该间隙测定装置在升降体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小于预先设定的尺寸时,外壳破损。其结果是,被收纳在外壳中的涂料的一部分附着在障碍物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76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间隙测定装置中,在进行升降体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时,需要将收纳了涂料的外壳安装在预先设定的位置处。因此,升降体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时的作业烦杂。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能够易于进行升降体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及间隙测定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具有:主体,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于电梯的升降体;以及间隙测定体,其与所述主体连接,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所述升降体的方向上直到预先设定的距离处为止被涂覆了涂料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方法包括:安装步骤,在设有所述电梯的建筑物的中间楼层,从所述电梯的轿厢之上将所述间隙测定装置安装于所述电梯的对重;第1移动步骤,在所述安装步骤之后,使所述对重移动到所述建筑物的上方楼层及下方楼层中的一方;第2移动步骤,在所述第1移动步骤之后,使所述对重从所述建筑物的上方楼层及下方楼层中的一方移动到另一方;第3移动步骤,在所述第2移动步骤之后,使所述轿厢从所述建筑物的上方楼层及下方楼层中的一方移动到另一方;确认步骤,在所述第3移动步骤的执行过程中,对附着了被涂覆于所述间隙测定装置的涂料的障碍物进行确认;第4移动步骤,在所述第3移动步骤之后,使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移动到所述建筑物的中间楼层;卸下步骤,在所述第4移动步骤之后,在所述轿厢之上将所述间隙测定装置从所述对重卸下;以及擦去步骤,在所述卸下步骤之后,从附着了被涂覆于所述间隙测定装置的涂料的障碍物擦去该涂料。

发明效果

根据这些发明,间隙测定体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升降体的方向上直到预先设定的距离处为止被涂覆了涂料的外表面。因此,能够易于进行升降体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的结构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

图2是电梯的结构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

图3是电梯的结构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

图4是电梯的结构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

图5是电梯的结构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上的涂料的附着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进行的、对重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标号说明

1井道;2层站;3轿厢;4对重;5层站门;6轿厢门;7间隙测定装置;8主体;9固定体;10间隙测定体;10a第1间隙测定部;10b第2间隙测定部;10c第1弹性部;10d第2弹性部;11连接体;12障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该部分的重复说明被适当简化乃至省略。

实施方式1

图1~图5是电梯的结构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

如图1所示,建筑物具有多个楼层。建筑物具有电梯。

电梯的井道1贯穿建筑物的各个楼层。电梯的多个层站2分别设于建筑物的各个楼层。层站2分别与井道1对置。电梯的轿厢3设于井道1的内部。电梯的对重4设于井道1的内部。

多个层站门5分别作为电梯的门设于各个楼层的层站2的出入口。轿厢门6作为电梯的门设于轿厢3的出入口。

例如,在采取电梯的抗震对策时,维护人员在将未图示的吊框带安装于对重4之前,进行对重4与未在图1~图5中图示的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

在进行对重4和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时,首先进行安装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在建筑物的中间楼层从轿厢3之上对对重4安装一对间隙测定装置7。间隙测定装置7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直到预先设定的距离处为止被涂覆了涂料的外表面。

然后,如图2所示,进行第1移动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利用未图示的开关使轿厢3下降到下方楼层。此时,对重4追随轿厢3的下降而上升到上方楼层。

然后,如图3所示,进行第2移动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利用开关使轿厢3上升到建筑物的上方楼层。此时,对重4追随轿厢3的上升而下降到下方楼层。

然后,如图4所示,进行第3移动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利用开关使轿厢3下降到建筑物的下方楼层。此时,对重4追随轿厢3的下降而上升到上方楼层。

此时,进行确认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对附着了被涂覆在间隙测定装置7的外表面上的涂料的障碍物进行确认。

然后,如图5所示,进行第4移动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利用开关使轿厢3和对重4移动到建筑物的中间楼层。

然后,进行卸下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在轿厢3之上将间隙测定装置7从对重4卸下。

然后,进行擦去步骤。具体地讲,维护人员利用开关使轿厢3移动到附着了涂料的障碍物处,从该障碍物擦去涂料。

下面,使用图6说明间隙测定装置7。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一对间隙测定装置7中的一方安装于对重4的一侧。例如,一对间隙测定装置7中的一方在对重4上安装在靠井道1的壁的一侧。一对间隙测定装置7中的另一方安装于对重4的另一侧。例如,一对间隙测定装置7中的另一方在对重4上安装在靠未在图6中图示的轿厢3的一侧。

一对间隙测定装置7分别具有主体8、一对固定体9、多个间隙测定体10和多个连接体11。

主体8形成为框状。主体8沿对重4的宽度方向伸缩自如地进行设置。将主体8设置成在对重4的加减重物的宽度比对重4的框架的宽度大时和小时都能应对。

一对固定体9中的一方固定于主体8的一端部。一对固定体9中的一方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对重4的框架的一侧自如装卸。例如,一对固定体9中的一方是磁铁。例如,一对固定体9中的一方是吸盘。一对固定体9中的另一方固定于主体8的另一端部。一对固定体9中的另一方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对重4的框架的另一侧自如装卸。例如,一对固定体9中的另一方是磁铁。例如,一对固定体9中的另一方是吸盘。

多个间隙测定体10以在水平投影面上围着对重4的方式进行设置。多个间隙测定体10各自具有第1间隙测定部10a和第2间隙测定部10b。例如,第1间隙测定部10a由丙烯形成。第1间隙测定部10a与主体8连接。第1间隙测定部10a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直到预先设定的第1距离处为止被涂覆了第1涂料的外表面。例如,第1间隙测定部10a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直到30mm处为止被涂覆了蓝色涂料的外表面。例如,第2间隙测定部10b由丙烯形成。第2间隙测定部10b与第1间隙测定部10a连接。第2间隙测定部10b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直到比第1距离远的第2距离处为止被涂覆了第2涂料的外表面。例如,第2间隙测定部10b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从30mm到45mm处被涂覆了红色涂料的外表面。

多个连接体11对应于多个间隙测定体10而设置。多个连接体11各自将对应的间隙测定体1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接于主体8。具体地讲,多个连接体11各自将对应的第1间隙测定部10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接于主体8。例如,多个连接体11分别是合叶。例如,多个连接体11分别受到未图示的弹性体的复原力,以将间隙测定体10维持在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位置处。

下面,使用图7说明涂料的附着。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上的涂料附着的图。

在图7中,在对重4从障碍物12的上方移动时,在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距离比预先设定的距离短的情况下,间隙测定装置7的间隙测定体10与障碍物12接触。此时的冲击被连接体11吸收。

在间隙测定体10与障碍物12接触时,涂料的一部分附着于障碍物12。例如,在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的情况下,将附着蓝色涂料和红色涂料。例如,在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上且小于45mm的情况下,将附着红色涂料。此时,不附着蓝色涂料。

下面,使用图8说明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的步骤的例子。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进行的、对重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隙测定的步骤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维护人员在建筑物的中间楼层从轿厢3之上将间隙测定装置7安装于对重4。然后,在步骤s2中,维护人员使对重4移动到上方楼层及下方楼层中的一方。然后,在步骤s3中,维护人员使对重4从上方楼层及下方楼层中的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然后,在步骤s4中,维护人员使轿厢3从上方楼层及下方楼层中的一方移动到另一方。在步骤s4的执行过程中,维护人员对附着了被涂覆于间隙测定装置7上的涂料的障碍物12进行确认。维护人员对附着了涂料的障碍物12测定涂料的颜色和附着了涂料的部位的尺寸。

然后,在步骤s5中,维护人员使轿厢3和对重4移动到中间楼层。然后,在步骤s6中,维护人员在轿厢3之上从对重4卸下间隙测定装置7。然后,在步骤s7中,维护人员使轿厢3移动到附着了涂料的障碍物12处,从该障碍物12擦去涂料。例如,维护人员利用废棉纱头擦去涂料。然后,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结束。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间隙测定体10具有直到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的预先设定的距离处为止被涂覆了涂料的外表面。因此,在进行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时,仅对间隙测定体10的外表面涂覆涂料即可。其结果是,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并且,能够减少间隙测定部位的遗漏。

另外,间隙测定体10具有第1间隙测定部10a和第2间隙测定部10b。第1间隙测定部10a具有被涂覆了第1涂料的外表面。第2间隙测定部10b具有被涂覆了第2涂料的外表面。因此,能够测定不同尺寸的多个间隙。

另外,连接体11将第1间隙测定部10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主体8连接。因此,能够吸收间隙测定体10与障碍物12接触时的冲击。

另外,维护人员在轿厢3之上进行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的作业。因此,能够更迅速地进行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

实施方式2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横截面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了该部分的说明。

实施方式1的间隙测定体10具有第1间隙测定部10a和第2间隙测定部10b。与此相对,实施方式2的间隙测定体10具有第1弹性部10c和第2弹性部10d。

例如,第1弹性部10c由多孔质橡胶形成。第1弹性部10c与主体8连接。第1弹性部10c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直到预先设定的第1距离处被涂覆了第1涂料的外表面。例如,第1涂料是红色涂料。第2弹性部10d与第1弹性部10c连接。例如,第2弹性部10d与第1弹性部10c形成为一体。第2弹性部10d具有在沿水平方向离开对重4的方向上直到比第1距离远的第2距离处被涂覆了第2涂料的外表面。例如,第2涂料是黄色涂料。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在间隙测定体10与障碍物12接触时,第1弹性部10c和第2弹性部10d变形。因此,不需要连接体11,即可吸收间隙测定体10与障碍物12接触时的冲击。

实施方式3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升降体与障碍物的间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了该部分的说明。

实施方式2的第2弹性部10d与第1弹性部10c连接。与此相对,实施方式3的第2弹性部10d与主体8连接。

在实施方式3中,第1弹性部10c和第2弹性部10d由多孔质橡胶形成。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第2弹性部10d与第1弹性部10c分体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涂料向第1弹性部10c的涂覆和第2涂料向第2弹性部10d的涂覆。

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间隙测定装置7应用于轿厢3。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进行轿厢3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

另外,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通过自动运转来实施轿厢3和对重4的升降。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容易进行轿厢3或者对重4与障碍物12之间的间隙测定。

另外,也可以将涂覆于间隙测定体10的涂料设为夜光涂料。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在井道1的内部确认涂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