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榻榻米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4235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榻榻米升降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榻榻米升降机。



背景技术:

榻榻米是日式室内装修常用到的一种设计,近年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在这种背景下,可升降的榻榻米以其多样化的功能备受推崇。可升降的榻榻米包括榻榻米升降机和盖板,盖板固定设置在榻榻米升降机顶部的顶板上方,随榻榻米升降机上下运动。

然而目前的榻榻米升降机多为电动式升降和手摇式升降,电动式升降的榻榻米升降机具有安装、维护麻烦的缺点且采用市电驱动具有触电风险,电动式榻榻米升降机还容易在使用中出现“压脚”的现象,手摇式升降的榻榻米升降机虽然安装方便,但是升降速度慢且操作费力。

更为先进的是气动式榻榻米升降机,包括嵌套设置的若干节支撑管(常选用两节、三节),支撑管内沿长度方向(竖直方向)设有可锁型气弹簧,可锁型气弹簧的支撑柱与榻榻米升降机的底板固定连接,弹射柱与顶板固定连接,利用可锁型气弹簧控制支撑管的伸缩位置,进而实现升降效果,具有安装方便、操作省力的优点。

但是现有的气动式榻榻米升降机在上升、下降过程中是逐节上升或下降的,升降运行不够顺畅、快速,且在升降过程中容易晃动。

现有的电动式、手摇式、气动式榻榻米升降机为防止升降过程中的晃动,将支撑管管节之间的垫片设置为配合的特别紧,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晃动的效果,但是升降运行更加卡滞、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榻榻米升降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榻榻米升降机,包括用于连接盖板的顶板和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大管节、中管节、小管节,所述大管节、中管节、小管节嵌套设置且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所述大管节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小管节顶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还包括联动机构以使所述小管节和所述中管节同步升降运动,所述中管节底端固设有安装板,可锁型气弹簧的支撑柱底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弹射柱顶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传动杆、安装架、滑轮和钢索,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镂空且固定设置于所述中管节上端,所述安装架顶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且底端悬空,所述滑轮为两个且分别枢轴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和下端,所述钢索在两个所述滑轮之间环绕设置,所述传动杆顶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底端悬空,所述钢索一侧与所述大管节固定连接,所述钢索另一侧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索一侧与所述大管节焊接且焊接位置靠近所述大管节顶端,所述传动杆为丝杆,所述传动杆底部用螺母固定有两块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设有小孔,所述钢索端部穿过小孔且所述钢索端部设有外径大于所述小孔孔径的限位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小管节顶端固设有中部镂空的第二连接板,所述小管节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顶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大管节底端固设有中部镂空的第三连接板,所述大管节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大管节、中管节、小管节为铁管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设有联动机构且可锁型气弹簧的支撑柱底端与中管节底端的安装板固定连接,运行过程中小管节和中管节同步升降,升降运行顺畅、快速,操作人员省力,且升降过程平稳不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榻榻米升降机升至最高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榻榻米升降机升至最高位置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管节和可锁型气弹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榻榻米升降机位于中间位置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榻榻米升降机降至最低位置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提供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5,一种榻榻米升降机,包括用于连接盖板的顶板1和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底板2,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之间设有大管节3、中管节4、小管节5,所述大管节3、中管节4、小管节5嵌套设置且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所述大管节3底端与所述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小管节5顶端与所述顶板1固定连接,还包括联动机构6以使所述小管节5和所述中管节4同步升降运动,所述中管节4底端固设有安装板41,可锁型气弹簧7的支撑柱71底端与所述安装板41固定连接,弹射柱72顶端与所述顶板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锁型气弹簧7的弹射柱72顶面设有控制按钮,产品组装完毕后控制按钮露出于盖板顶面,通过按压控制按钮可以使可锁型气弹簧7解锁,此时弹射柱7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也可以通过按压控制按钮使可锁型气弹簧7锁定,此时弹射柱72与支撑柱71的相对位置固定。

具体的,需要使盖板升高时,按压控制按钮使可锁型气弹簧7解锁,弹射柱72在气压作用下自行驱动盖板上升(当然,在盖板上放有重物,仅靠气压不足以使盖板上升时,可以用手稍往上抬盖板),上升到位后再次按压控制按钮使可锁型气弹簧7锁定,此时可以保持当前位置;需要使盖板下降时,按压控制按钮使可锁型气弹簧7解锁,用手按压盖板,下降到位后再次按压控制按钮使可锁型气弹簧7锁定,此时可以保持当前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机构6包括第一连接板61、传动杆62、安装架63、滑轮64和钢索65,所述第一连接板61中部镂空且固定设置于所述中管节4上端,所述安装架63顶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1固定连接且底端悬空,所述滑轮64为两个且分别枢轴连接于所述安装架63的上端和下端,所述钢索65在两个所述滑轮64之间环绕设置,所述传动杆62顶端与所述顶板1固定连接且底端悬空,所述钢索65一侧与所述大管节3固定连接,所述钢索65另一侧与所述传动杆62固定连接。

以上升过程为例说明联动机构6的工作原理,上升过程中假设弹射柱72相对于支撑柱71的移动距离为a,因为弹射柱72与顶板1固定连接、顶板1与小管节5固定连接,且支撑柱71与中管节4通过安装板41固定连接,那么小管节5与中管节4的相对位移距离与弹射柱72相同,为a;因为传动杆62的移动距离为a(传动杆62与顶板1固定连接),通过钢索65、安装架63传动,中管节4与大管节3的相对位移也为a。所以在弹射柱72移动a距离时,位于顶部的盖板总计上升距离为2a。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索65一侧与所述大管节3焊接且焊接位置(图2、4、5中a处)靠近所述大管节3顶端,所述传动杆62为丝杆,所述传动杆62底部用螺母固定有两块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设有小孔,所述钢索65端部穿过小孔且所述钢索65端部设有外径大于所述小孔孔径的限位头66。通过限位头和限位片配合使钢索和传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小管节5顶端固设有中部镂空的第二连接板8,所述小管节5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8与所述顶板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62顶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8与所述顶板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8与顶板1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管节3底端固设有中部镂空的第三连接板9,所述大管节3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板9与所述底板2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9与所述底板2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管节3、中管节4、小管节5为铁管制成。

进一步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护套,护套也采用三节管材制成,不同的是护套采用上大下小的方式嵌套设置且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护套顶端与顶板1固定连接,底端与底板2固定连接。在大管节3、中管节4、小管节5和联动机构6外罩设护套的作用在于,使产品外形更美观,且能起到防灰作用。

护套可以为铝或塑料制成,形状可设置为矩形管状或圆形管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设有联动机构6且可锁型气弹簧7的支撑柱71底端与中管节4底端的安装板41固定连接,运行过程中小管节5和中管节4同步升降,升降运行顺畅、快速,操作人员省力,且升降过程平稳不晃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