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7875阅读:3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生活中的消费类商品呈现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关的网购也已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从而带动了商品包装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物流快递业使用的包装纸箱,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产品包装中,使用量逐年增多,这种纸箱一般为正六面体结构,其包装造型和设计结构比较单一,都不具有快速开箱结构,大多需要使用封箱胶带来帮助粘结封装,其成箱较慢完全不能自我固定,在使用胶带封箱时,既污染箱体,又增加包装成本,封箱口更不易快速开箱,有时还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方可实现将箱体打开,并且封箱口也没有防盗结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只要箱体敞开,内部商品极易被盗。总结起来现有的纸箱主要具有如下缺点:1:现有物流包装纸箱的开启和封箱会浪费大量胶带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普通物流快递纸箱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清废,浪费大量人力,导致生产成本高;3:物流快递纸箱的防盗是个大问题,普通纸箱不能防盗;4:客户退货时使用普通物流纸箱还要用胶带,无法避免浪费,同时客户体验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当今快递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并克服上述缺陷的纸箱,乃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解决纸箱生产过程的淸废问题,保护产品在快递过程中被盗取,让客户退货时也使用双面胶粘箱,完全避免胶带的使用,保护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在纸箱展开后,所述顶盖部分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连接活动的上盖、左盖、下盖和右盖,所述侧板部分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连接的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底板部分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活动连接的内底板、左底板、外底板和右底板;所述前侧板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上盖底边和内底板顶边连接,所述左侧板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左盖底边和左底板顶边连接,所述后侧板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下盖底边和外底板顶边连接,所述右侧板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右盖底边和所述右底板顶边连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撕拉条、防盗线和胶黏区,所述下盖同样位置上也设置有撕拉条和防盗线以及胶黏区,所述外底板上也设置有防盗线及胶黏区;当所述包装箱第一次用于包装时,所述下盖折叠覆盖于左盖和右盖之上,所述上盖再折叠覆盖于所述下盖之上,所述下盖的顶面设置有胶黏区,包装时所述上盖底面粘贴于所述下盖的胶黏区上;所述外底板折叠覆盖于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之上,所述外底板折叠覆盖于所述内底板之上;所述外底板内表面设置有胶黏区,包装时所述内底板的外表面粘贴于所述外底板的胶黏区上;在所述包装箱第二次用于包装时,所述上盖折叠覆盖于所述左盖和右盖之上,所述下盖折叠覆盖于所述上盖之上;所述上盖的顶面设置有胶黏区,包装时所述下盖的底面粘贴于所述上盖的胶黏区上。

优选的,所述撕拉条由设置在上盖边缘的两条平行线和若干个弯折切孔构成,所述弯折切孔相互间隔设于两条平行线之间并贯穿于上盖。

优选的,所述左盖和右盖的顶端中部均设置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防盗线为两组对称开设的斜角度刀线及中间等间距开设的竖直刀线构成,该功能要满足如果通过胶黏封口位置开箱,该位置处的结构形状将会被破损,从而起到防盗功能。

优选的,当所述包装箱展开后的所述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展开平铺成一块纸板时,纸箱各顶盖间及各底板间为无缝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纸箱为全叠盖结构,通过数层折叠覆盖强度增加;无缝连接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使纸箱更美观;并可多次撕拉开口,确保不使用胶带,保护环境;具有防盗设计,避免产品被盗取,保护客户权益。同时解决了纸箱生产过程的淸废问题,避免产品在快递过程中被盗取,让客户退货时也使用双面胶粘箱,完全避免胶带的使用,保护环境。从而达到了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且降低生产成本,客户体验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的展开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防盗线形式一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防盗线形式二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防盗线形式三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防盗线形式四的放大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1.上盖12.左盖13.下盖14.右盖21.前侧板22.左侧板23.后侧板24.右侧板31.内底板32.左底板33.外底板34.右底板4.撕拉条5.防盗线6.胶黏区7.缺口8.无缝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包括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在纸箱展开后,所述顶盖部分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连接活动的上盖11、左盖12、下盖13和右盖14,所述侧板部分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连接的前侧板21、左侧板22、后侧板23和右侧板24,所述底板部分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活动连接的内底板31、左底板32、外底板33和右底板34;所述前侧板21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上盖11底边和内底板31顶边连接,所述左侧板22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左盖12底边和左底板32顶边连接,所述后侧板23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下盖13底边和外底板33顶边连接,所述右侧板24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所述右盖14底边和所述右底板34顶边连接;所述上盖11上设置有撕拉条4、防盗线5和胶黏区6,所述下盖13同样位置上也设置有撕拉条4和防盗线5以及胶黏区6,所述外底板33上也设置有防盗线5及胶黏区6;当所述包装箱第一次用于包装时,所述下盖13折叠覆盖于左盖12和右盖14之上,所述上盖11再折叠覆盖于所述下盖13之上,所述上盖11的高度为w,所述下盖13的顶面也设置有胶黏区6,包装时所述上盖11底面粘贴于所述下盖13的胶黏区6上;所述外底板33折叠覆盖于所述左底板32和右底板34之上,所述外底板33折叠覆盖于所述内底板31之上;所述外底板33内表面设置有胶黏区6,包装时所述内底板31的外表面粘贴于所述外底板33的胶黏区6上;在所述包装箱第二次用于包装时,所述上盖11折叠覆盖于所述左盖12和右盖14之上,所述下盖13折叠覆盖于所述上盖11之上,所述下盖13的高度为w;所述上盖11的顶面设置有胶黏区6,包装时所述下盖13的底面粘贴于所述上盖11的胶黏区上。

其中,所述撕拉条4由设置在上盖边缘的两条平行线和若干个弯折切孔构成,所述弯折切孔相互间隔设于两条平行线之间并贯穿于上盖。所述左盖12和右盖14的顶端中部均设置有缺口7。

在图1中纸箱在具体实施时,可具有如下结构特征:

1、全叠盖结构:上盖11、前侧板21和内底板31之间与下盖13、后侧板23和外底板33之间的摇盖高度h1等于纸箱的宽度w,即h1=w,也就是第一和第三脉的摇盖高度h1等于纸箱的宽度w,即h1=w,;左盖12、左侧板22和左底板32之间与右盖14、右侧板24和右底板34之间的摇盖高度h2等于纸箱长度l的一半,即h2=l/2,也就是第二和第四脉的摇盖高度h2等于纸箱长度l的一半,即h2=l/2。

2、无缝结构:摇盖连接侧板的压线高于侧摇盖连接侧板的压线2mm,摇盖长度左右水平方向各伸出1mm。

3、多次撕拉开口结构:在图1所示的上盖11和下盖13上各有1pcs撕拉条和1pcs双面胶,这可保证买家发货和买家退货过程中都避免用到胶带,而且两个撕拉条在两个摇盖上,相比于两个撕拉条在一个摇盖上的结构,可以避免消费者误撕撕拉条。

4、防盗结构:纸箱贴双面胶的部位有若干不同形状的刀线,纸箱贴好双面胶封箱后,若想打开纸箱,除非破坏该结构,否则无法办到,这就起到防盗的作用。

在本例中,所述防盗线5为两组对称开设的斜角度刀线及中间等间距开设的竖直刀线构成,如图2所示,当然也可以为图3、图4及图5等类似的其他形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定,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该功能要满足如果通过胶黏封口位置开箱,该位置处的结构形状将会被破损,从而起到防盗功能。当所述包装箱展开后的所述顶盖部分、侧板部分和底板部分展开平铺成一块纸板时,纸箱各顶盖间及各底板间无槽口,诸如图1中虚线框内的连接均为无缝结构8连接,即该纸箱为全叠盖结构,通过数层折叠覆盖强度增加;无缝连接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使纸箱更美观;并可多次撕拉开口,确保不使用胶带,保护环境;具有防盗设计,避免产品被盗取,保护客户权益。同时解决了纸箱生产过程的淸废问题,避免产品在快递过程中被盗取,让客户退货时也使用双面胶粘箱,完全避免胶带的使用,保护环境。从而达到了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且降低生产成本,客户体验好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全叠盖无缝式可多次撕拉开口的防盗物流快递纸箱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