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门架上横梁吊装的承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9827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桥式起重机门架上横梁吊装的承托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吊装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吊装起重机门架上横梁的承托装置。



背景技术:

桥式起重机的整机总重量约为1600余吨,其轨距大,前、后外伸距离长,整体高度高,在作起重机的整体安装时,高空作业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和施工风险,安装时一般采取的是将各部分的组件在地面组装,然后进行提升拼装,这样既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精度,又能确保施工安全。

桥式起重机两侧的门架如图1所示,是分别将上横梁1和下横梁3的两端连接在两根立柱2的上下端组合而成。连接时,上横梁1的左端头1.1和右端头1.2分别与其对应的两立柱2上端的内立面相对固定。

目前,在吊装上横梁1时如图2、图3所示,将上横梁1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垂直搭在两根吊装用的托梁4上,四根钢丝绳5下端的绳环5.1套挂在托梁4端头底面的竖立套筒4.2上,然后分别通过各自一侧竖立的过绳槽4.3引到托梁4以上,直到与上部各自对应的提升油缸连接。提升油缸向上提拉钢丝绳5,将托梁4上的上横梁1带到安装位置后固定在立柱2上。由于四个提升油缸的位置已经固定,所以四根钢丝绳5下垂后的相对位置也是固定的。

技术的进步使设备的结构在不断的更新,目前,所述桥式起重机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更新后的门架变窄,所述被起吊的上横梁1长度也就变短了,而由于四根钢丝绳5的相对位置没变,这样在吊装上横梁1时,若用以现有的方式和现有的两根托梁4承托吊起上横梁1,上横梁1的两端就无法完全搭到托梁4上面了,这样吊拉时很容易发生上横梁1从托梁4上脱落的危险。

如果因上横梁1长度变短来改变提升油缸的位置,不光改造成本大、工期长,而且若今后的结构再发生改变就又无法使用了。

如何在现有四个提升油缸的位置带动的四根钢丝绳5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长度变短的上横梁1吊拉到安装位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桥式起重机因结构改变使其门架的上横梁变短,无法使用现有的两根托梁吊拉上横梁的缺点,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门架上横梁吊装的承托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水平设置的上横梁梁体两端头的底面,顺上横梁长度方向相对放置有两根结构相同的托架梁,在托架梁各自的外端头下面,分别设有与现有提拉钢丝绳同心的固定钢丝绳绳环的竖立套筒,在两托架梁外端头的侧立面上,竖向设有经过套筒中心线的过绳槽;两相对托架梁内端头的上面,分别活动连接在各自对应的上横梁底面上。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托架梁内端头上面与上横梁底面的连接,是在两托架梁相对内端上面,分别设有可与所述上横梁底面上的上支座对应的下支座,销轴可转动地穿在上下两支座的对应耳板孔内连接;

在两托架梁的两个外端头与上横梁之间,分别设有当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连接后,使上横梁处于水平状态的垫块;

所述两根相对托架梁梁体的外端头下面套筒的设置,是在所述两外端头上,分别设有顺托架梁的上下平面向外侧延伸并带“c”形开口的连接体,所述套筒分别设置在“c”形连接体的两个爪的底面上;

所述两托架梁内端头上面的下支座的设置,是在所述两内端头上,分别设有顺托架梁的上下平面向内侧延伸并带“c”形开口的连接体,两个下支座分别设置在“c”形连接体的两个爪上面;

所述托架梁为空心梁,在其中空部位设有多个加强筋板。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上述相对的两根托架梁是顺上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相对应的外端头可使四根提拉钢丝绳设于上横梁梁体的长度以外,两相对的内端头与上横梁的底部对应点活动连接,在四根钢丝绳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由现有的托梁横向承托在上横梁两端下面吊拉,改为两根托架梁顺上横梁两端下面的长度方向设置,上横梁的两端由每根托架梁的两端承托,上横梁虽然缩短了,但两根托架梁下面套绳环的套筒位置没变,因此利用现有的四个提升油缸连接的钢丝绳仍然可提吊托架梁带动上横梁就位,解决了使用现有的承托装置无法吊起变短后上横梁的问题,也大大拓宽了在四个提升油缸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本承托装置提吊多种长度横梁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组装桥式起重机门架时,安装现有上横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吊装现有上横梁装置的结构放大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承托上横梁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托架梁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桥式起重机两侧的门架如图1所示,分别由上横梁1和下横梁3连接在两根立柱2的上下组合而成,即上横梁1的左端头1.1和右端头1.2分别与两侧立柱2上端对应的内立面对接固定。现有承托吊装上横梁1时,如图2、图3所示将所述上横梁1分别垂直搭载在两根平行的托梁4两端的上面,与上部的提升油缸连接的四根钢丝绳5,其下端的绳环5.1套分别挂在托梁4底面的竖立套筒4.2上(参见图2、图3),钢丝绳5分别通过托梁4两端头竖立的过绳槽4.3引到托梁4两端头以上,并与上部各自对应的提升油缸连接,四个提升油缸将两根托梁4的四个吊点同步上提,当上横梁1到其安装的位置后,与两端的立柱2固定连接即可。

图4、图5中,由于设备的更新改造使门架变窄即上横梁1和下横梁3两变短,在向上提拉吊装上横梁1时,由于上横梁1的左右两端内缩,其两端无法全部搭在现有的托梁4上,这样吊拉很容易发生脱落的危险。而本发明所采用的方式,是在水平设置的上横梁1梁体两端的底面,顺上横梁1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有两根相同结构的托架梁6,在两托架梁6对应的各自外端头下面,与现有提拉钢丝绳5同心分别设有固定钢丝绳5下端绳环5.1的竖立套筒6.2(参见图6、图7);两托架梁6外端头的侧立面上,竖向设有经过套筒6.2中心线的过绳槽6.3,所述钢丝绳5经过过绳槽6.3引到托架梁6上部连接在提升油缸上。两托架梁6相对的内端头上面,分别活动连接在各自对应的上横梁1底面上。

两托架梁6与上横梁1底面的连接,是在所述两托架梁6相对内端头的上面,分别设有可与所述上横梁1底面的现有上支座1.3对应的下支座6.1,销轴7可转动地穿在两支座对应的耳板孔6.11内连接。

当所述上支座1.3和下支座6.1连接后,托架梁6的外端头上平面和上横梁1的下平面之间就出现了空档,要想使上横梁1处在水平状态,就需要在托架梁6外端头和上横梁1之间增加垫块8。

这样,连接在提升油缸上的钢丝绳5提拉两相对托架梁6的外端时,由于托架梁6的内端头连接在上横梁1的底面上,使托架梁6的两端共同承托起上横梁1,安全可靠。

为了在用托架梁6吊起上横梁1时,由于托架梁6的外端头长,使得两端头的中间部位受门架的两立柱2内侧限制无法通过(参见图4、图5),因此将所述托架梁6底面的套筒6.2,设置在托架梁6梁体两外端头的顺托架梁6的上下平面外侧延的“c”形连接体下面,“c”形连接体的开口向外,开口的空档刚好避开了立柱2,套筒6.2设置在“c”形的两个爪6.4的底面上(参见图7),这样托架梁6的上下活动就不再受阻了。

为了减轻重量和节省原材料,所述两托架梁6内端头上面的下支座6.1的设置,是在所述两托架梁6的内端头上,分别设有顺托架梁6的上下平面向相对内侧延伸的“c”形连接体,两个“c”形的开口相对,两个下支座6.1分别设置在两个“c”形爪6.6的上面。

为了减少托架梁6的重量而又能保证其使用的强度,所述托架梁6设为空心梁,在其中空部位设有多个加强筋板6.5。

上述两根托架梁6的外端可分别承托上横梁1的两外端,托架梁6的相对内端因与上横梁1的地面连接,也起到承托的作用。吊拉上横梁1时,钢丝绳5下端的绳环5.1套在托架梁6下面的套筒6.2外面,钢丝绳5从上横梁1两端头的过绳槽6.3引到上部对应的提拉油缸上,提拉油缸通过钢丝绳5将两根托架梁6带动上横梁1同步水平吊到安装部位,这样,在现有的提拉油缸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上述托架梁6吊拉缩短后的上横梁1就没有问题了。

改变承托梁的结构和提拉方式,比改变提拉油缸的位置来适应被吊拉部件尺寸要容易得多,并且还可适应不同长短部件梁的吊拉要求,从而大大拓宽了现有提拉油缸吊拉梁的使用范围。

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所进行的解释性说明,不是唯一的技术方案。凡是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主旨所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