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内检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26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内检修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折叠型轿内检修板。



背景技术:

轿内检修板为固定在操纵箱面板开孔处用于检修时的操纵面板,现有技术中轿内检修面板普遍都是平面型的,所有按钮布置在一个平行于操纵箱面板的平面上,这种结构导致操纵箱面板上的开孔尺寸较大,结构不够紧凑;同时,对于一些较厚的按钮,凸出操纵壁的长度较大,有时会与轿架等相关部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内检修板,将按键布置于在水平面有投影的键位平台上,结构紧凑,减小投影到操纵箱面板上的面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轿内检修板,安装在电梯轿厢内,包括按键及检修板本体,所述检修板本体包括开设有固定孔的固定部及开设有键位孔的键位平台,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键位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板本体包含键位平台连接段及多个所述键位平台,相邻两个所述键位平台通过所述键位平台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键位平台及所述键位平台连接段向内折弯形成“z”形折叠结构,每个所述键位平台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轿壁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键位孔位于所述键位平台上。其中,所述键位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或者由内至外朝下倾斜或者由内至外朝上倾斜。

优选地,所述电梯轿厢的中心线与所述键位平台位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的同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键位平台由内至外朝下倾斜。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键位平台相互平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检修板本体包含多个互相平行的所述键位平台连接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键位平台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键位平台、第二键位平台及第三键位平台。

进一步优选地,位于同一所述键位平台的所述键位孔的轮廓形状相同或者不同,位于不同的两个所述键位平台上的所述键位孔的轮廓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键位孔的轮廓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等图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轿内检修板还包括空腔壁,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部及位于下方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沿同一竖直平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空腔壁与所述键位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键位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空腔壁包括相连的第一空腔壁及第二空腔壁,所述第一空腔壁及所述第二空腔壁都为平面型,且所述第一空腔壁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空腔壁垂直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空腔壁与所述键位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键位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本发明提供一种轿内检修板,所述轿内检修板的键位平台在水平面具有投影,相邻两个所述键位平台通过所述键位平台连接段固定连接形成“z”形折叠结构,结构紧凑,整个轿内检修板投影到操纵箱面板上的面积较小,节约空间;按键安装时长度方向与轿壁板所在的平面不垂直,减小了其伸向轿井内的长度,避免了按键较长时与操纵箱后面的轿架等相关部件发生干涉。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一的轿内检修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一的轿内检修板的第一键位平台(a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一的轿内检修板的第二键位平台(b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一的轿内检修板的第三键位平台(c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二的轿内检修板的侧视图。

附图中,1-按键;21-第一固定部;22-第二固定部;3-固定孔;41-第一键位平台;42-第二键位平台;43-第三键位平台;44-键位孔;51-第一空腔壁;52-第二空腔壁;6-键位平台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具体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叙述的部分是采用现有技术、公知技术手段和行业标准获得的。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安装在电梯轿厢内的轿内检修板,包括按键1及检修板本体,所述检修板本体包括开设有固定孔3的固定部及开设有键位孔44的键位平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21及第二固定部22,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沿同一竖直平面延伸设置;按键1设置在键位孔44中,按键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键位平台所在的平面。

所述键位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部21、空腔壁、键位平台及第二固定部22,空腔壁及键位平台与轿厢中心线都位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竖直平面的内侧。其中空腔壁包括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的第一空腔壁51及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的第二空腔壁52,第二空腔壁52与第一固定部21固定连接;键位平台包括互相平行且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的第一键位平台41、第二键位平台42及第三键位平台43,三个键位平台之间通过键位平台连接段6固定连接,两个键位平台连接段6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相邻两个键位平台通过键位平台连接段6固定连接,所有键位平台及键位平台连接段6向内折弯形成“z”形折叠结构;第一键位平台41与第一空腔壁51固定连接,第三键位平台43与第二固定部22固定连接。

第一键位平台41及第三键位平台43分别开设有两个键位孔44,第二键位平台42开设有三个键位孔44,其中,位于同一所述键位平台的键位孔44的轮廓形状相同,开设在第一键位平台41的键位孔44与开设在第三键位平台43的键位孔44的数量相同但轮廓形状不同,前者为方形,后者为圆形。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轿内检修板,包括按键1及检修板本体,所述检修板本体包括开设有固定孔3的固定部及开设有键位孔44的键位平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21及第二固定部22,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沿同一竖直平面延伸设置;按键1设置在键位孔44中。

所述键位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折弯件,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部21、空腔壁、键位平台及第二固定部22,空腔壁及键位平台与轿厢中心线都位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竖直平面的内侧。其中空腔壁包括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的第一空腔壁51及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的第二空腔壁52,第二空腔壁52与第一固定部21固定连接;键位平台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键位平台41、第二键位平台42及第三键位平台43,三个键位平台之间通过键位平台连接段6固定连接,两个键位平台连接段6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相邻两个键位平台通过键位平台连接段6固定连接,所有键位平台及键位平台连接段6向内折弯形成“z”形折叠结构;第一键位平台41与第一空腔壁51固定连接,第三键位平台43与第二固定部22固定连接。

第一键位平台41及第三键位平台43分别开设有两个键位孔44,第二键位平台42开设有三个键位孔44,其中,位于同一所述键位平台的键位孔44的轮廓形状相同,开设在第一键位平台41的键位孔44与开设在第三键位平台43的键位孔44的数量相同但轮廓形状不同,前者为方形,后者为圆形。

本实施例中的轿内检修板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键位平台41、第二键位平台42及第三键位平台43三者所在的平面都垂直于固定部所在的平面,按键1的长度方向与键位平台所在的平面斜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轿内检修板,所述检修板呈立体折叠型设计,结构紧凑,投影到操纵箱面板上的面积较小,节约空间,按键安装时长度方向与轿壁板所在的平面不垂直,减小了其伸向轿井内的长度,避免了其与操纵箱后面的轿架等相关部件发生干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