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砂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850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吸砂绞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绞车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吸砂绞车。



背景技术:

吸砂绞车,故名思议,就是用作吸砂泵软管卷/放的绞车。其具有极大的体积和整机重量。

一般吸砂绞车包括包括机架、卷筒、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转动支承有所述卷筒,所述卷筒与所述驱动装置装置传动连接,以使得其被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进而卷/放软管。

为了使得吸砂管和和外部接管转动配合处的磨损能够降低,一般会在上述回转部分设置铜套。然而,原先铜套两端没有密封或者采用密封圈密封,密封圈密封时,刚开始转动部件密封性比较好,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水和沙子跟密封圈接触摩擦,因此密封圈容易磨损,从而产生松动漏水。此外,对于吸砂绞车而言,需要很大的密封圈,上述密封圈并没有标准型号,因此需要专门定制,这造成了密封圈的价格十分昂贵。

并且,现有吸砂绞车的软管在卷绕在卷筒上时,相邻的软管之间容易发生挤压、磨损,从而大大印象软管的使用寿命。

此外,为了防止卷筒部收到软管压力后筒壁发生变形,往往需要通过增加筒壁厚度来实现,这对于吸砂绞车而言,很容易增加整机的重量,并且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吸砂绞车。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吸砂绞车,包括机架、卷筒、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转动支承有所述卷筒,所述卷筒与所述驱动装置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卷筒包括滚轴部和卷筒部,所述滚轴部和所述卷筒部通过支撑管连接,在所述卷筒内设置有与所述软管连接法兰连接的吸砂管,在所述吸砂管的转动支承处设置有铜套,在所述吸砂管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件,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铜套座,在所述铜套座内设置有铜套,在所述铜套的两端每端均设置有盘根,在所述卷筒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形的导向支架,相邻两导向支架之间形成供软管通过的路径,所述软管连接法兰位于相邻两导向支架之间形成的路径上,所述卷筒部内侧正对所述导向支架之间形成的软管路径上设置有螺旋形的加强筋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铜套座上设置有注油嘴,所述注油嘴和铜套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铜套座具有开口的一侧,在该侧设置有封闭所述开口的封口环,所述封口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铜套座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卷筒下方设置有滚筒总成,所述滚筒总成包括滚筒和转动支承所述滚筒的滚筒支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个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被布置在与所述软管路径一致的位置上,各个支撑管在所述卷轴部上形成螺旋形的分布。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盘根作为密封件设置在铜套的两端,因此大大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了漏水,此外盘根遇水膨胀,可以使得其里外接触更为紧密,因此水和沙子不容易漏出来;防止了管子本身相互挤压和摩擦,从而使得软管的寿命大大延长;并且具有更为牢固的卷筒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方向的视图。

图3为卷筒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导向支架和卷筒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卷筒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6为加强筋板和卷筒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滚筒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驱动装置和卷筒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铜套的安装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10,吸砂绞车,包括机架1、卷筒2、驱动装置3;所述机架1上转动支承有所述卷筒2,所述卷筒2与所述驱动装置3装置传动连接,以使得其被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转动,进而卷/放软管。

所述机架1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卷筒2两侧的左支架和右支架,在其中一侧的支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3,另一侧的支架上设置有吸砂泵集电箱200。

所述卷筒2包括同轴设置的滚轴部20和卷筒部21,所述滚轴部20和所述卷筒部21通过支撑管4连接为一体,具体的,所述支撑管4垂直与所述滚轴部20和卷筒部21设置。也即支撑管4在滚轴部20和卷筒部21截面形成的圆的半径方向上设置。所述卷筒部21用于将软管卷绕在其表面,所述滚轴部20的两端被转动支承在机架上以作为卷筒2转动时的转轴。在所述卷筒部21上靠近所述吸吸砂泵集电箱200的一侧还设置有卷绕吸砂泵电机线缆的卷绕部位201。

在所述卷筒部21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形的导向支架22,相邻两导向支架22之间的间隔与被卷绕的软管宽度保持一致或者略大于软管宽度,在卷筒部21上设置有软管连接法兰23,所述软管连接法兰23位于相邻两导向支架之间形成的软管路径上。上述结构,便于软管能够自动沿着导向支架进入导向支架间形成的导向位置内,防止了管子本身相互挤压和摩擦,从而使得软管的寿命大大延长。

图5中示出了卷筒部21展开时的示意图,其中p1至p28示出了导向支架之间形成的软管路径,a至f示出了导向支架22的断点位置,其中所述导向支架22通过在卷筒部21表面固定的定位柱24连接从而固定在卷筒部21表面。

参见图3、图6,所述卷筒部21内侧正对所述导向支架之间形成的软管路径上设置有螺旋形的加强筋板5。所述支撑管4的一端被布置在与所述软管路径一致的位置上。通过上述结构,支撑管的中心始终在软管中心,便于软管受力均匀,从而防止卷筒薄壁(即卷筒部21的壁)的变形。

在所述卷筒2下方设置有三组滚筒总成8,所述滚筒总成8包括滚筒80和转动支承所述滚筒的滚筒支架81,所述三组滚筒总成8间隔均匀设置,每组滚筒总成中所述滚筒至所述卷筒的距离相同。上述结构,通过滚筒总成8对软管进行支撑,防止软管着地或碰到实物时造成损坏的可能,此外,由于滚筒总成和卷筒之间距离一定,相当于滚筒总成对软管之间具有限位作用,因此滚筒总成也可以防止软管左右穿动,避免了软管间相互挤压而导致的损坏。

在所述卷筒2一侧设置有一圈环形的齿部100,还包括与所述齿部100啮合的齿轮101,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液压马达30,所述液压马达30的输出端和所述齿轮101连接。具体的,所述齿轮3在所述齿部形成的圆周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三组,三组齿轮均位于卷筒2下方位置。通过液压马达30驱动所述齿轮转动,进而齿轮啮合所述齿部100带动所述卷筒2转动。

参见图2和图9,在所述卷筒2内设置有与所述软管连接法兰23连接的吸砂管23a,在所述吸砂管23a的转动支承处设置有铜套6,具体的,在所述吸砂管23a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件60,在所述固定部件60上设置有铜套座61,所述铜套座61具有开口的一侧,在所述铜套座61内设置有铜套6,在所述铜套6的两端每端均设置有3道盘根7,在所述铜套座61的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封口环62,所述封口环62通过紧固件63与所述铜套座61固定连接。在所述铜套座61上设置有注油嘴64,该注油嘴64和铜套连通。上述结构中,由于盘根具有遇水膨胀的性能,因此使得其里外接触更为紧密,防止了水和沙子的漏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