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387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用于进行轿厢内的通风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存在日本专利特开2011-57414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该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电梯通风装置,其具有用于控制轿厢内气压的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的通风装置,且具备:盖构件,其设于轿厢且在断电时会打开用于通风;锁定用螺线管,其在进行供电的通常时期处于通电状态,通过其轴的动作来对关闭的盖构件进行锁定;启动开关,其在盖构件关闭时使锁定用螺线管通电;非锁定用弹性材料,其在断电时会使锁定用螺线管的轴后退;打开用弹性材料,其施加盖构件的打开力;以及通风窗关闭单元,其在恢复成通常状态时会关闭盖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57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装置中,将通过由开闭盖构件时所使用的关闭用螺线管以及打开用弹性材料构成的盖构件开闭装置来直线驱动的驱动轴的运动通过设于盖构件的杠杆以盖构件开闭力的形式进行传递。因此,本发明者等人发现:当驱动轴的直线移动转化为设于盖构件的杠杆的旋转运动时,驱动轴的动作轴线会变化而成为并进移动,在驱动轴与杠杆的连结位置会产生偏移,从而使驱动的传递变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可高效率传递用于开闭盖构件的驱动力的盖构件开闭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盖构件,该盖构件设置于轿厢,在断电时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而打开以进行通风;驱动轴,其配置于所述盖构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轴侧且连结于所述盖构件;以及盖构件开闭装置,其在供电时沿轴向驱动所述驱动轴而关闭所述盖构件并在断电时沿轴向朝相反侧驱动所述驱动轴而打开所述盖构件,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驱动轴之间设置中间连杆,并利用第一连结轴对所述中间连杆的一侧端部与所述盖构件之间进行连结,利用第二连结轴对所述中间连杆的另一侧端部与所述驱动轴之间进行连结,且将所述第一连结轴以及所述第二连结轴配置于所述驱动轴的大致中心轴线上。

发明效果

另外,上述内容以外的技术问题、构成以及效果将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予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简要构成图。

图2是图1所示通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通风装置的盖构件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放大示出连接装置20的附近的俯视图。

图5是简略示出图4所示的盖构件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图3所示盖构件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简要构成图。

轿厢1具备设于四个方向的侧部的侧板2、在下部支承侧板2的地板3、设于侧板2上部的顶板4以及设于轿厢1的前侧的侧板2且能够开闭的门5。这种轿厢1具有保持气密性的结构。

为了控制该具有气密性的轿厢1的内部的气压,在顶板4的上部设有用于将轿厢1的外部的空气送入其内部的鼓风机6、腔室7、管道8以及分流室9,并且通过调整利用鼓风机6流入到轿厢1内的空气来控制轿厢1内的气压。此外,在配置于轿厢1的顶板部的分流室9的侧壁部形成换气用通风口,且安装有能够开闭该分流室9的换气用通风口的通风装置10。该通风装置10将在下文进行详细的说明,其构成为在供电停止的紧急时期会使上述的换气用通风口处于开放状态而使轿厢1的内外连通,从而进行通风。

图2是通风装置10的主视图。图2是从图1的地点m观察通风装置10时的图。

通风装置10构成为在供电被切断的紧急时期会开闭用于使轿厢1的内外连通的换气用通风口,且具有能够开闭换气用通风口的盖构件11、对该盖构件11进行开闭操作的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12以及在常规状态下会将处于关闭状态的盖构件11锁定在该状态且在供电停止的紧急时期解除盖构件11的锁定的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

为了开闭形成于分流室9的侧壁部的换气用通风口,上述盖构件11形成于底座16上,该底座16以大致垂直于分流室9的侧壁部的方式配置。盖构件11安装于底座16使得以上下一对的铰链等的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盖构件11并不是沿上下方向转动,而是以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向前面侧转动且始终保持大致垂直的面,因此其开闭操作力变小。

所述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12由盖构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以及打开用弹簧装置13所构成,所述盖构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通过常规状态的供电被励磁而驱使盖构件11处于关闭状态并保持该状态,所述打开用弹簧装置13在盖构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被消磁时打开盖构件11。此外,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12配置于支承在通风装置10的底座16前面侧的支承构件18上,且在其中心部具有可沿轴向移动的驱动轴19以及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说明的连结于驱动轴19与盖构件11之间的中间连杆20。而且,中间连杆20的一个端部通过第一连结轴33连结于端部金属零件32,且中间连杆20的另一个端部通过第二连结轴34连结于驱动轴19。中间连杆20经由设于盖构件11的端部的端部金属零件3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固定在底座16侧的支架29连结。打开用弹簧装置13配置于驱动轴19与支承构件18之间,向驱动轴19施加作用于打开盖构件11的方向的力。

在常规状态下,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12的未图示的螺线管被励磁并施加对抗打开用弹簧装置13的力,从而保持盖构件11的关闭状态。然而,在供电被停止的紧急时期,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12的未图示的螺线管会被消磁,因此通过打开用弹簧装置13盖构件11会沿旋转中心轴17转动而变成打开状态。如上所述,盖构件11以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向前面侧转动且始终保持大致垂直的面,因此与向上下开闭的方式相比,能减小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12及打开用弹簧装置13的开闭操作力。

此外,所述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构成为具有解除用弹簧装置15,其在常规状态下会被励磁而将盖构件11保持在关闭状态,在被消磁时会解除盖构件11的锁定状态。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配置于支承在底座16的前面侧的支承构件21上,且在其中心部具有可沿轴向移动的驱动轴22。解除用弹簧装置15配置于驱动轴22与支撑构件18之间,向驱动轴22施加作用于解除盖构件11的锁定的方向的力。

在常规状态下,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的未图示的螺线管会被励磁并保持机械锁定的状态,使得施加对抗解除用弹簧装置15的力,从而盖构件11不会打开。然而,在供电被停止的紧急时期,解除用弹簧装置15的未图示的螺线管会被消磁,因此在解除用弹簧装置15的作用下盖构件11的锁定状态会被解除,并通过上述打开用弹簧装置13对盖构件11进行打开驱动。

此外,在通风装置10的底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彼此相对的部分间呈环状地配置有用于使换气用通风口的外周部保持在气密状态的气密构件23,通过该气密构件23来防止鼓风机6所进行的轿厢1内的空气量调整控制受到影响。

这样,在常规状态下,盖构件11会保持在关闭状态,且通过图1所示的鼓风机6来调整流入到轿厢1内的空气量,从而控制轿厢1内的气压。然而,在供电将被停止的紧急时期,虽然鼓风机6停止,但通风装置10的盖构件11会变成打开状态而敞开使轿厢1的内外连通的换气用通风口来进行通风。

而且,图2所示的通风装置10在安装于分流室9时,在通风装置10的底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的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部分间具有环状配置于气密构件23的内侧的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该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被多根水平支承螺栓25保持,所述多根水平支承螺栓25用于将厚度方向即水平方向上的变位量限制调整在一定值内。

即,在通风装置10的底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28彼此相对的部分间、于水平方向(图示的前后方向)上形成相对部,且在该相对部间配置有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其可进行变位以增减厚度尺寸。该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被水平支承螺栓25保持,该水平支承螺栓25用于将该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的厚度方向即水平方向上的变位量限制调整在一定值内。

此外,通风装置10在安装于分流室9时,在通风装置10的底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在垂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部分间具有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该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被多根垂直支承螺栓27保持,该垂直支承螺栓27用于将该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的厚度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的变位量限制调整在一定值内。

即,在通风装置10的底座16的上部端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28的上部端间,形成有于垂直方向(图示的上下方向)上存在间隙且彼此相对的相对部,且在该相对部间的间隙处配置有可通过变位增减厚度尺寸的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从与底座16相比位于上方的安装壁面28侧插入垂直支承螺栓27。

上述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以及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通过在其厚度方向上变位而起到防振效果,尤其在通风装置10侧出现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急剧的动作时会变位而起到防振效果,吸收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所产生的冲击振动或使其衰减。

上述水平支承螺栓25以及垂直支承螺栓27为例如凸肩螺栓,且以非螺纹拧合状态插入到预先形成于底座16以及安装壁面28的插入孔与预先形成于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以及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的插入孔中,并将形成于其插入侧前端的螺纹部拧入安装壁面28以及底座16而成为螺纹拧合状态。因此,可在非螺纹拧合状态的部分使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沿其厚度方向变位,并且使底座16与安装壁面28间仅以一定的变位量接近或背离。同样,可使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沿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的厚度方向变位,同时使底座16与安装壁面28间仅以一定的变位量接近或背离。

在通风装置10侧通过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12来开闭盖构件11时、以及通过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来锁定或解锁盖构件11时会产生冲击振动。当此时的冲击振动或冲击声也传到轿厢1内时,如果在供电停止的紧急期间轿厢内有乘客,则乘客会由于该冲击振动或冲击声而更加不安。

但即使在通风装置10侧产生冲击且水平支承螺栓25的轴向上的冲击要传到分流室9侧,也会因水平支承螺栓25的空动使水平方向防振构件24沿其厚度方向变位而被吸收或抑制。因此,即使在供电被停止的紧急时期轿厢内有乘客,也可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冲击声而更加不安。同样,即使在通风装置10侧产生冲击且垂直支承螺栓27的轴向上的冲击要传到分流室9侧,也会因垂直支承螺栓27的空动使垂直方向防振构件26沿其厚度方向变位而被吸收或抑制。因此,即使在供电将被停止的紧急时期轿厢内有乘客,也可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冲击声而更加不安。

图3是示出上述盖构件11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放大示出上述连接装置20的附近的俯视图。

如上所述,在驱动轴19与盖构件11之间连结有中间连杆20。

特别是如图4所示,该中间连杆20设于与盖构件11的端部结合为一体的端部金属零件32与驱动轴19之间,中间连杆20的一个端部通过第一连结轴33连结于端部金属零件32,且中间连杆20的另一个端部通过第二连结轴34连结于驱动轴19。在该中间连杆20的附近配置有旋转中心轴17,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结在固定于底座16侧的支架29与设于盖构件11的端部的端部金属零件30之间。

旋转中心轴17用于支承图2所示的盖构件11并使其能够转动,且以如下朝向配置:连同第一连结轴33以及第二连结轴34一起,这三根轴各自的中心轴线都大致平行。

图5是以放大简化的方式示出图4的盖构件的示意图。

该图示出了旋转中心轴17、位于盖构件11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位置的第一连结轴33、以及位于盖构件1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位置的第一连结轴33a的位置关系,且第一连结轴33与省略图示的第二连结轴34大致位于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37上。此外,第一连结轴33、33a、省略图示的第二连结轴34、以及旋转中心轴17大致处于相同朝向,且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

当假设出一个与关闭状态下的盖构件11正交且通过旋转中心轴17的假想垂直面38时,在盖构件11关闭的状态下,第一连结轴33在假想垂直面38的附近且位于右侧的盖构件11侧;另一方面,在盖构件11打开的状态下,第一连结轴33a在假想垂直面38的附近且位于相反侧即左侧。而且,较理想为:第一连结轴33位于假想垂直面38的右侧时的假想垂直面38与第一连结轴33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第一连结轴33a位于假想垂直面38的相反侧时的假想垂直面38与第一连结轴33a之间的距离。

因此,当第一连结轴33随着盖构件11的开闭而从假想垂直面38的右侧移动到假想垂直面38的左侧时,第一连结轴33当然不会,未图示的第二连结轴34的移动也不会从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37上偏离太多。

此外,相对于连结盖构件11打开状态下的第一连结轴33a与盖构件11关闭状态下的第一连结轴33而成的中心轴线间的距离,连结第一连结轴33、第一连结轴33a与旋转中心轴17而成的中心轴线间的距离较大,且这三根轴配置为:各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各顶点。

因此,当第一连结轴33随着盖构件11的开闭而从假想垂直面38的右侧移动到假想垂直面38的左侧时,第一连结轴33当然不会,未图示的第二连结轴34的移动也不会从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37上偏离,从而可更接近直线运动。

当图3所示的盖构件11处于关闭状态时,盖构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36会被励磁而使该驱动轴19向右侧移动。此外,盖构件11的作出开闭动作的那一侧的端部被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锁定而保持关闭状态。此时,第一连结轴33以及第二连结轴34位于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上,且驱动轴19与中间连杆20大致成一条直线。

图6是示出盖构件11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如果盖构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36以及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14被消磁,则驱动轴19会被打开用弹簧装置13驱动而向图3及图4的左侧移动。于是,通过中间连杆20,第二连结轴34被驱动而向同方向移动,从而使端部金属零件30以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上所述,当画出一个大致垂直于关闭状态下的盖构件11且通过旋转中心轴31的假想垂直面时,第一连结轴33位于该假想垂直面的右侧。因此,盖构件11以及端部金属零件30以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盖构件11打开而成为图5的状态。

此时,在驱动轴19与盖构件11之间不使用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具有旋转中心轴的杠杆,而是通过无旋转中心轴的中间连杆20来进行连结,因此可防止驱动轴19的动作轴发生变化而成为并进移动的情况。此外,如上所述,当画出一个大致垂直于关闭状态下的盖构件11且通过旋转中心轴17的假想垂直面时,第一连结轴33会以与之前大致相等的距离位于该假想垂直面的左侧,因此中间连杆20会以大致相同的姿势在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上移动。这样,驱动轴19大致会在为该中心轴线上移动。

另一方面,根据该图的打开状态,如果盖构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36被励磁,则会对抗打开用弹簧装置13而使驱动轴19向图5的右侧移动。于是,通过第一连结轴33,中间连杆20被驱动而向同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连结轴34使端部金属零件30以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之后,盖构件11以及端部金属零件30以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盖构件11关闭而成为图3及图4的状态。

此时同样,在驱动轴19与盖构件11之间不使用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具有旋转中心轴的杠杆,而是通过无旋转中心轴的中间连杆20来进行连结,因此可防止驱动轴19的动作轴发生变化而成为并进移动的情况。因此,可提高螺线管的驱动力转化为盖板旋转动作的传递效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在盖构件11与驱动轴19之间设置中间连杆20,利用第一连结轴33来进行中间连杆20的一侧端部与盖构件11之间的连结,并利用第二连结轴34来进行中间连杆20的另一侧端部与驱动轴19之间的连结。

根据这种构成,即使进行盖构件11的开闭动作,因为存在中间连杆20,所以第二连结轴34会在驱动轴19的大致中心轴线上移动,从而防止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了具有旋转中心轴的杠杆的情况下驱动轴19的动作轴发生变化而成为并进移动的情况。

除了上述的构成以外,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构成:大致平行地配置第一连结轴33、第二连结轴34以及旋转中心轴17,并隔开比第一连结轴33伴随盖构件11开闭而移动的距离更大的距离,在与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37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配置旋转中心轴17。

根据这种构成,以旋转中心轴17为中心的第一连结轴33的移动会更趋向于与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37成一条直线,并且第二连结轴34也会在驱动轴19的大致中心轴线上移动,从而可防止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使用了具有旋转中心轴的杠杆的情况下驱动轴19的动作轴发生变化而成为并进移动的情况。

除了上述的构成以外,在本发明中,当想像出一个与关闭状态下的盖构件11正交且通过旋转中心轴17的假想垂直面38时,在盖构件11关闭的状态下,第一连结轴33位于假想垂直面38的盖构件11侧;另一方面,在盖构件11打开的状态下,第一连结轴33位于假想垂直面38的相反侧。

根据这种构成,即使进行盖构件11的开闭动作,第一连结轴33也会在驱动轴19的大致中心轴线上移动,并且第二连结轴34也会在驱动轴19的大致中心轴线上移动,从而可防止像专利文献1那样驱动轴19的动作轴发生变化而成为并进移动的情况。

除了上述的构成以外,在本发明中,使第一连结轴33在盖构件11关闭的状态下位于假想垂直面38的盖构件11侧时与假想垂直面38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在盖构件11打开的状态下位于假想垂直面38的相反侧时与假想垂直面38之间的距离。

根据这种构成,即使进行盖构件11的开闭动作,第一连结轴33也会在更接近驱动轴19的大致中心轴线的位置上移动,从而可防止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使用了具有旋转中心轴的杠杆的情况下驱动轴19的动作轴发生变化而成为并进移动的情况。

除了上述的构成以外,在本发明中,配置成旋转中心轴17在相比盖构件1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第一连结轴33与盖构件11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第一连结轴33之间的距离充分远离的位置上,且位于大致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根据这种构成,当第一连结轴33随着盖构件11的开闭而从假想垂直面38的右侧移动到假想垂直面38的左侧时,第一连结轴33以及第二连结轴34的移动不会从驱动轴19的中心轴线37上偏离,从而可更趋近直线运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梯通风装置,可防止在盖构件开闭时在盖构件开闭装置的驱动轴的动作轴线上产生偏移。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包含各种变化例。例如,为了使本发明明白易懂而对上述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一定要具有所述的全部构成。

标号说明

11盖构件、

12盖构件开闭驱动装置、

13打开用弹簧装置、

14盖构件电磁锁定装置、

15解除用弹簧装置、

17旋转中心轴、

19驱动轴、

20中间连杆、

30端部金属零件、

33、35连结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