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810阅读:8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加装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



背景技术:

国内的多层居民楼,对于居住于二层以上的住户,尤其是老人和行动不便者大,部分都有想借助电梯进行上楼的意愿,然而由于现有的电梯结构限制,加装电梯后势必会阻碍相应的通行空间和对房屋采光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其适用于楼梯入口朝外的多层楼房,且不占用正常的通行空间,不干扰各间房屋的采光。

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楼梯通道,所述楼梯通道的楼梯入口朝向外侧,第一层至第二层的楼梯为直线斜上楼梯,二层以以上的楼梯在楼梯通道的相对外侧各设置有一个转弯平台,二层至三层所对应的转弯平台为第一转弯平台,所述转弯平台的外侧立面为立墙,所述楼梯入口的第二层底部位置设置有侧凸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通过承重立柱支承于外部地面,电梯井自支承板向上布置延伸至屋顶下方半层位置,所述电梯井的侧部固装于所述立墙,每层的所述转弯平台的对应立墙上开设有门洞,每个所述门洞上设置有电梯外门,所述屋顶的顶部向电梯井侧凸有顶盖,所述电梯井的顶部设置有曳引机,轿厢位于所述电梯井内部,所述电梯井的所述第一转弯平台至支承板的高度位置内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曳引机通过钢丝绳连接轿厢。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的主体框架为不锈钢结构,所述电梯井的覆盖面为钢化玻璃结构,确保整幢楼的采光;

其还包括平衡重块,所述平衡重块连接所述钢丝绳,确保轿厢的顺利上下运动;

所述顶盖的内侧部固装于屋顶,所述顶盖的外侧部相对于所述电梯井的外侧面外凸,确保曳引机和对应的电机不会被雨水淋湿。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所有居民可正常通过楼梯入口进入楼梯,然后通过楼梯进入到第一转弯平台,然后通过第一转弯平台通过电梯去到对应的楼层的转弯平台,然后在上半层楼梯或者下半层楼梯即可到达所需要的楼层,其不会影响到原有房屋的结构,且不会干涉原有的通行空间,其适用于楼梯入口朝外的多层楼房,且不占用正常的通行空间,不干扰各间房屋的采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楼梯通道1、楼梯入口2、直线斜上楼梯3、转弯平台4、第一转弯平台41、立墙5、支承板6、承重立柱7、屋顶8、顶盖9、曳引机10、轿厢11、缓冲装置12、钢丝绳13、平衡重块14、地面15、承重立柱16。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见图1:其包括楼梯通道1,楼梯通道1的楼梯入口2朝向外侧,第一层至第二层的楼梯为直线斜上楼梯3,二层以以上的楼梯在楼梯通道的相对外侧各设置有一个转弯平台4,二层至三层所对应的转弯平台为第一转弯平台41,转弯平台4的外侧立面为立墙5,楼梯入口2的第二层底部位置设置有侧凸的支承板6,支承板6通过承重立柱16支承于外部地面15,电梯井7自支承板6向上布置延伸至屋顶8下方半层位置,电梯井7的侧部固装于立墙5,每层的转弯平台4的对应立墙5上开设有门洞,每个门洞上设置有电梯外门,屋顶8的顶部向电梯井侧凸有顶盖9,电梯井7的顶部设置有曳引机10,轿厢11位于电梯井7内部,电梯井7的第一转弯平台41至支承板6的高度位置内设置有缓冲装置12,曳引机10通过钢丝绳13连接轿厢11。

电梯井7的主体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电梯井7的覆盖面为钢化玻璃结构,确保整幢楼的采光;

其还包括平衡重块14,平衡重块14连接钢丝绳13,确保轿厢的顺利上下运动;

顶盖9的内侧部固装于屋顶8,顶盖9的外侧部相对于电梯井7的外侧面外凸,确保曳引机10和对应的电机不会被雨水淋湿。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所有居民可正常通过楼梯入口进入楼梯,然后通过楼梯进入到第一转弯平台,然后通过第一转弯平台通过电梯去到对应的楼层的转弯平台,然后在上半层楼梯或者下半层楼梯即可到达所需要的楼层,其不会影响到原有房屋的结构,且不会干涉原有的通行空间,其适用于楼梯入口朝外的多层楼房,且不占用正常的通行空间,不干扰各间房屋的采光。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其适用于楼梯入口朝外的多层楼房,且不占用正常的通行空间,不干扰各间房屋的采光。其包括楼梯通道,所述楼梯通道的楼梯入口朝向外侧,第一层至第二层的楼梯为直线斜上楼梯,二层以以上的楼梯在楼梯通道的相对外侧各设置有一个转弯平台,二层至三层所对应的转弯平台为第一转弯平台,所述转弯平台的外侧立面为立墙,所述楼梯入口的第二层底部位置设置有侧凸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通过承重立柱支承于外部地面,电梯井自支承板向上布置延伸至屋顶下方半层位置,所述电梯井的侧部固装于所述立墙,每层的所述转弯平台的对应立墙上开设有门洞。

技术研发人员:金华;熊言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德奥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1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