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镜头模组及其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669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镜头模组及其保护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镜头模组及其保护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多镜头模组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多镜头模组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镜头的脏污,目前的保护膜只是针对单镜头模组或双摄模组进行保护,无法适用于多镜头模组。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以保护多镜头模组的各个通光区域不受污染,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镜头模组及其保护膜,该保护膜能够保护多镜头模组的各个通光区域不受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与镜头数量相等的多个膜片,所述膜片为正方形,多个所述膜片为一体式结构,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膜片的连接处设置有折线痕。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膜片的数量为3个~5个。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膜片的数量为3个,且其中两个所述膜片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膜片的对边位置,相邻的所述膜片以边相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膜片的数量为3个,且其中两个所述膜片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膜片的相邻角位置,相邻的所述膜片以角相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膜片的数量为4个,且四个所述膜片以边围成正方形,相邻的所述膜片以角相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膜片的数量为4个,且其中三个所述膜片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膜片的边位置,相邻的所述膜片以边相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膜片的数量为5个,且其中四个所述膜片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膜片的边位置,相邻的所述膜片以边相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保护膜的边沿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揭膜的凸片。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膜中,所述膜片包括pet塑料层和泡棉塑料层。

一种多镜头模组,包括用于防尘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保护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中,保护膜具有多个膜片,而多个膜片为一体式结构,且任意相邻的两个膜片的连接处设置有折线痕,因此,沿折线痕折叠膜片可以形成多面立体的保护膜,从而能够对多镜头模组的各个通光区域进行保护,尽量避免装配过程对镜头造成脏污,有利于保证多镜头模组的影像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膜片;11、折线痕;2、凸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包括多个膜片1,膜片1的数量与镜头数量相等,膜片1为正方形,多个膜片1为一体式结构,且任意相邻的两个膜片1的连接处设置有折线痕11。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中,保护膜具有多个膜片1,而多个膜片1为一体式结构,且任意相邻的两个膜片1的连接处设置有折线痕11,因此,沿折线痕11折叠膜片1可以形成多面立体的保护膜,从而能够对多镜头模组的各个通光区域进行保护,尽量避免装配过程对镜头造成脏污,有利于保证多镜头模组的影像品质。

具体实际应用中,膜片1的数量可以为3个~5个,膜片1沿折线痕11能够折叠的角度一般不小于30°。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实施例一中的保护膜具有3个膜片1,其中两个膜片1分别位于另一个膜片1的对边位置,相邻的膜片1以边相连接。

如图1所示,三个膜片1一字排开,左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中间的膜片1的左边沿相连接,而中间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相连接,左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中间的膜片1的左边沿之间以及中间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之间均具有折线痕11,使用时,将左侧的膜片1和右侧的膜片1沿折线痕11折叠,与中间的膜片1一起形成立体的保护膜,适用于具有三个镜头的多镜头模组。

为了便于揭膜,左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上以及右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上均设置了凸片2,用手指捏住凸片2便可轻松地将保护膜从多镜头模组上揭下来。

实施例二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实施例二中的保护膜具有3个膜片1,其中两个膜片1分别位于另一个膜片1的相邻角位置,相邻的膜片1以角相连接。

如图2所示,三个膜片1按品字形排开,左侧的膜片1的右上角与中间的膜片1的左下角相连接,而中间的膜片1的右下角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上角相连接,左侧的膜片1的右上角与中间的膜片1的左下角之间以及中间的膜片1的右下角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上角之间均具有折线痕11,使用时,将左侧的膜片1和右侧的膜片1沿折线痕11折叠,与中间的膜片1一起形成立体的保护膜,适用于具有三个镜头的多镜头模组。

为了便于揭膜,左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上、中间的膜片1的上边沿上,以及右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上均设置了凸片2,用手指捏住凸片2便可轻松地将保护膜从多镜头模组上揭下来。

实施例三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实施例三中的保护膜具有4个膜片1,而且,四个膜片1以边围成正方形,相邻的膜片1以角相连接。

如图3所示,四个膜片1按口字形排开,左侧的膜片1的右上角与上方的膜片1的左下角相连接,左侧的膜片1的右下角与下方的膜片1的左上角相连接,而上方的膜片1的右下角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上角相连接,下方的膜片1的右上角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下角相连接,左侧的膜片1的右上角与上方的膜片1的左下角之间、左侧的膜片1的右下角与下方的膜片1的左上角之间、上方的膜片1的右下角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上角之间,以及下方的膜片1的右上角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下角之间均具有折线痕11,使用时,将左侧的膜片1、上方的膜片1、右侧的膜片1和下方的膜片1沿折线痕11折叠形成立体的保护膜,适用于具有四个镜头的多镜头模组。

为了便于揭膜,左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上、上方的膜片1的上边沿上、右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上,以及下方的膜片1的下边沿上均设置了凸片2,用手指捏住凸片2便可轻松地将保护膜从多镜头模组上揭下来。

实施例四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实施例四中的保护膜具有4个膜片1,而且,其中三个膜片1分别位于另一个膜片1的边位置,相邻的膜片1以边相连接。

如图4所示,四个膜片1按丄字形排开,左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中间的膜片1的左边沿相连接,中间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相连接,而中间的膜片1的上边沿与上侧的膜片1的下边沿相连接,左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中间的膜片1的左边沿之间、中间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之间,以及中间的膜片1的上边沿与上侧的膜片1的下边沿之间均具有折线痕11,使用时,将左侧的膜片1、右侧的膜片1和上侧的膜片1沿折线痕11折叠,与中间的膜片1一起形成立体的保护膜,适用于具有四个镜头的多镜头模组。

为了便于揭膜,左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上、右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上,以及上侧的膜片1的上边沿上均设置了凸片2,用手指捏住凸片2便可轻松地将保护膜从多镜头模组上揭下来。

实施例五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多镜头模组的保护膜的示意图,实施例五中的保护膜具有5个膜片1,而且,其中四个膜片1分别位于另一个膜片1的边位置,相邻的膜片1以边相连接。

如图5所示,五个膜片1按回字形排开,左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中心的膜片1的左边沿相连接,中心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相连接,而上侧的膜片1的下边沿与中心的膜片1的上边沿相连接,下侧的膜片1的上边沿与中心的膜片1的下边沿相连接,左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中心的膜片1的左边沿之间、中心的膜片1的右边沿与右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之间、中心的膜片1的上边沿与上侧的膜片1的下边沿之间,以及下侧的膜片1的上边沿与中心的膜片1的下边沿之间均具有折线痕11,使用时,将左侧的膜片1、右侧的膜片1、上侧的膜片1和下侧的膜片1沿折线痕11折叠,与中心的膜片1一起形成立体的保护膜,适用于具有五个镜头的多镜头模组。

为了便于揭膜,左侧的膜片1的左边沿上、右侧的膜片1的右边沿上、上侧的膜片1的上边沿上,以及下侧的膜片1的下边沿上均设置了凸片2,用手指捏住凸片2便可轻松地将保护膜从多镜头模组上揭下来。

具体实际应用中,由于多个膜片1为一体式结构,所以凸片2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而且,凸片2一般位于保护膜的边沿处。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膜片1可以包括pet塑料层和泡棉塑料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镜头摄像模组,该多镜头摄像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保护膜。由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保护膜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保护膜的多镜头摄像模组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