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避免缠丝的彩丝绳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069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可避免缠丝的彩丝绳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绳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避免缠丝的彩丝绳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彩丝绳是有多股同色或者不同色的线绳绕制而成,在实际生产时,用于绕制彩丝绳的彩丝本身较细,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有时候由于彩丝拉绳较紧,很容易将彩丝拉断,从而造成整个线绳的报废,有时候由于彩丝较松,很容易导致彩丝缠绕在一起,最终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止,在实际生产时,为确保彩丝绳生产的效率,为避免生产线的停止,每股彩丝的松紧度较为重要,并且彩丝之间的分离也极为重要。

申请人同日申请名为《彩丝绳生产系统》中公开了可实现彩丝之间独立行进的生产系统,系统中包含彩丝供料机构,由于供料机构包含供料辊,因此供料辊在实际转动时,若系统停止时,由于供料辊的惯性作用,很容易使得供料辊过多的转动,从而导致供料辊上的彩丝导出过多,这样就容易造成缠丝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缠丝的彩丝绳生产系统。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避免缠丝的彩丝绳生产系统,包括供料机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多个供料辊,所述供料辊辊芯水平且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供料辊的转轴一端设置有刹车单元,所述刹车单元用于实施对供料辊转轴的锁死,所述刹车单元包括设置在供料辊的转轴一端的刹车毂,所述刹车毂与刹车皮配合,所述刹车皮的旁侧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杆身与机架转动连接且转轴水平,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刹车皮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铁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与铁板构成吸附或分离配合,所述供料机构的出料端与首端扶持机构的进料端衔接,所述首端扶持机构的出料端与末端扶持机构衔接,所述首端扶持机构及末端扶持机构均用于将彩丝分离,所述首端扶持机构与末端扶持机构之间设置有绕丝机构,所述绕丝机构用于实施对彩丝的绕制,所述首端扶持机构与末端扶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用于将末端扶持机构的出料端的彩丝牵引至绕丝机构的进料侧,所述末端扶持机构的旁侧还设置有收料机构,所述收料机构用于将绕制好的彩丝卷制。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首端扶持机构包括设置在供料机构旁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输料辊,所述输料辊辊芯水平,所述输料辊的旁侧设置有分离架,所述分离架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分离杆构成,所述分离杆之间的间隙构成彩丝穿过的通道。

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末端扶持机构旁侧的收料架,所述收料架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收料架,所述第一、第二收料架的框面呈现夹角及平行两种状态,所述第一收料架上设置有隔线板,所述隔线板沿着第一收料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架,所述牵引架上竖直布置多个竖杆,所述牵引架设置在输送钢丝上,驱动机构驱动牵引架位于末端扶持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往复移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将彩丝原料辊放置在供料机构上,供料机构将彩丝导送至首端扶持机构上,首端扶持机构与末端扶持机构相互配合,从而实施对彩丝的有效导送,在上述的供料辊上设置刹车单元,启动刹车单元可试下对供料辊的瞬间止转,避免由于供料辊的惯性导致转动过多的情况,从而避免供料辊上的彩丝导出过多而出现的缠丝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彩丝绳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缠丝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末端扶持机构的主视图;

图5和图6是收料机构的两种状态示意图;

图7是收料机构的端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结合整个彩丝绳生产系统,来详细阐述本发明:

彩丝绳生产系统,包括供料机构,所述供料机构的出料端与首端扶持机构的进料端衔接,所述首端扶持机构的出料端与末端扶持机构衔接,所述首端扶持机构及末端扶持机构均用于将彩丝分离,所述首端扶持机构与末端扶持机构之间设置有绕丝机构,所述绕丝机构用于实施对彩丝的绕制,所述首端扶持机构与末端扶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用于将末端扶持机构的出料端的彩丝牵引至绕丝机构的进料侧,所述末端扶持机构的旁侧还设置有收料机构,所述收料机构用于将绕制好的彩丝卷制;

结合图1所示,将彩丝原料辊放置在供料机构上,供料机构将彩丝导送至首端扶持机构上,首端扶持机构与末端扶持机构相互配合,从而实施对彩丝的有效导送,避免彩丝出现缠丝或者断线的情况,利用牵引机构将末端扶持机构的出料端的彩丝导送至绕丝机构上,利用绕丝机构实施对彩丝的上劲,从而方便实现对彩丝的绕制,绕制后的彩丝由收料机构进行收卷,从而将彩丝收卷起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1上的多个供料辊12,所述供料辊12辊芯水平且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供料辊12的转轴一端设置有刹车单元,所述刹车单元用于实施对供料辊12转轴的锁死;

结合图2所示,将彩丝在先卷制在供料辊12上,供料辊12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将彩丝导送至首端扶持机构上,首端扶持机构实施对彩丝的初步扶持导向,利用刹车单元实现对供料辊12的停止,从而避免由于供料辊12的转动惯性导致彩丝导出过多的问题,进而避免彩丝导出过多而出现的缠丝现象。

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刹车单元包括设置在供料辊12的转轴一端的刹车毂121,所述刹车毂121与刹车皮122配合,所述刹车皮122的旁侧设置有连杆123,所述连杆123的杆身与机架11转动连接且转轴水平,所述连杆123的一端与刹车皮122连接,所述连杆123的另一端设置有铁板124,所述机架11上设置有电磁继电器125,所述电磁继电器125与铁板124构成吸附或分离配合;

当整个系统停止时,上述的电磁继电器125启动,从而实现对铁板124的吸附,铁板124动作,从而使得连杆123拉动刹车皮122实施对刹车毂121的抱紧,进而实施对供料辊12的快速刹车,该刹车机构可显著提高对供料辊12止转的及时性。

具体地,结合1所示,所述首端扶持机构包括设置在供料机构旁侧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上还设置有输料辊22,所述输料辊22辊芯水平,所述输料辊22的旁侧设置有分离架23,所述分离架23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分离杆构成,所述分离杆之间的间隙构成彩丝穿过的通道;

上述的供料辊12向输料辊22供给彩丝,彩丝由分离架23上的分离杆之间的间隙导出,进而实施对彩丝的有效分离,避免彩丝之间出现缠绕的问题。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4所示,所述首端扶持机构及末端扶持机构的旁侧上方均吊设有拉环31,所述拉环31供彩丝穿过,所述末端扶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两平行间隔布置的架体32,所述两个架体32之间设置有三个横杆33,所述三个横杆33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布置,所述横杆33上焊接有隔架杆34,所述隔架杆34沿着横杆3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横杆33的一端转动式设置在其中一侧架体32上且转轴竖直,所述横杆33的另一端与另一侧架体32上设置的定位杆35构成卡定或分离配合,所述定位杆35竖直方向设置有挂钩351,所述横杆33的杆端设置在挂钩351内,所述定位杆35转动式布置在架体32上且转轴竖直;

上述的彩丝从拉环31中穿过,并且导送至末端扶持机构上,末端扶持机构上的三个横杆33构成的配合关系,从而可使得彩丝的改变其其中路径,上述的三个横杆33之间配合,使得横杆33上的隔架杆34贴合在一起,从而可形成不同的间隙,进可根据不同的彩丝绳的需求,改变其横杆33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拉适应不同股道的彩丝的通过;

上述的定位杆25转动式设置在架体32上,通过外界的绳索拉动该定位杆35转动,从而使得定位杆35上的挂钩351与横杆33的杆端分离或者卡接,进而实现对横杆33的锁定或者解锁,操作方便便捷,通过外界的绳索连接横杆33的转动端,从而实现对横杆33的转动调整;

上述用于张紧彩丝的拉环31旁侧设置有安全开关36,当彩丝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张紧过度时,使得安全开关36启动,从而使得系统的电力系统关闭,可通过警报的方式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检修,避免电力系统继续工作导致的彩丝拉断或者缠丝的问题。

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所述绕丝机构包括机架41,所述机架41上设置有桁架42,所述桁架4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绕制辊43,所述绕制辊43的辊芯水平且杆端设置有挂钩431,所述绕制辊43的另一端设置有带轮432,所述机架41上还设置有电机44,所述电机44的输出轴设置有驱动带轮,所述驱动带轮与带轮432之间通过绳索连接,所述电机44驱动绕制辊43同步转动。

在实施对彩丝绳的收料作业时,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末端扶持机构旁侧的收料架51,所述收料架51上设置有支撑轴52,所述支撑轴52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收料架53、54,所述第一、第二收料架53、54的框面呈现夹角及平行两种状态,所述第一收料架53上设置有隔线板531,所述隔线板531沿着第一收料架53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

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第一、第二收料架53、54的框面呈现夹角状态时,彩丝绳缠绕在第一、第二收料架53、54的框面上,从而将彩丝绳绷紧,当彩丝绳缠绕较多需要卸料时,上述的第一、第二收料架53、54的框面呈平行状态,这样绷紧的彩丝绳卷即可方便从第一、第二收料架53、54卸下。

为方便实现对线绳的牵引,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架61,所述牵引架61上竖直布置多个竖杆62,所述牵引架61设置在输送钢丝上,驱动机构驱动牵引架61位于末端扶持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往复移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