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盒配送机器人的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579阅读:1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盒配送机器人的输送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配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药盒配送机器人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医院住院部患者服药现多采取统一配药发放的管理模式,医护人员严格遵循医嘱对患者的服药时间和药量进行监控,以确保患者的服药安全和疗效。

其中药品载体为统一配置的专用配药盒,如图4(b)所示,配药时医护人员一手持药盒、另一手持药匙将每一个药品罐中的药品按照所需药量盛放入配药盒中,配药盒使用完毕后统一回收进行消毒清洗,以备下次使用。清洁的配药盒送至住院处时排列不规则,医护人员需在成堆的药盒中重复拿取,操作极为不便,影响配药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公司研发了一种集配药盒输送、配药盒收纳于一体的配送机器人,其中输送环节,需要设置一个能够将药盒准确送至收纳罐中的输送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规则排列并输送配药盒的药盒配送机器人的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盒配送机器人的输送机构,包括振动上料盘,在振动上料盘的出口处对接设置有直线送料器,在直线送料器的尾端设置有簸箕状的下料门,所述下料门沿轴线分割,形成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两侧门分别与直线送料器的两侧壁铰接,在左侧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气缸,在右侧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两气缸的活塞分别与两侧门铰接,在直线送料器的尾端设置有由第三气缸控制的可纵向移动的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成堆的配药盒倒入振动上料盘中进行规整排列,再由直线送料器送至指定的待储放工位,在直线送料器尾端设置有下料门,下料门起到辅助配药盒竖直准确的落至待储放工位,避免医护人员在不规则排列的配药盒中重复拿取,防止因与配药盒接触过多而引起的配药盒污染情况的发生。

优选地:在下料门的上方设置有由第四气缸控制的可纵向移动的压盒板,所述压盒板为圆形,所述压盒板的径向尺寸与配药盒的外径尺寸相同,在压盒板的底面设置有可伸入配药盒的固定凸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下料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1中压盒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b)是配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振动上料盘;2、直线送料器;3、限位板;4、下料门;4-1、左侧门;4-2、右侧门;5、压盒板;6、第二气缸;7、第一气缸;8、第三气缸;9、第四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振动上料盘1,在振动上料盘1的出口处对接设置有直线送料器2,在直线送料器2的尾端设置有簸箕状的下料门4,所述下料门4沿轴线分割,形成左侧门4-1和右侧门4-2,所述两侧门分别与直线送料器2的两侧壁铰接,在左侧门4-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气缸7,在右侧门4-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气缸6,所述两气缸的活塞分别与两侧门铰接,在直线送料器2的尾端设置有由第三气缸8控制的可纵向移动的限位板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消毒清洁后的配药盒倒入振动上料盘1中,与直线送料器2共同作用对配药盒进行排队输送,配药盒送至下料门4内,所述下料门4为水平的簸箕状,其无侧壁的一端与直线送料器2尾端对正,送料门4平分为左右侧门,且左右侧门的端部分别与直线送料器2的两侧壁尾端铰接,下料门4的设置辅助配药盒水平竖直掉落收纳罐工位,其中收纳罐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筒,配药盒自圆柱筒顶部敞口端进入,参见图3,左右侧门可由气缸控制向两侧打开,所述下料门4闭合时的尺寸与一个配药盒的尺寸想配合,即仅供一个配药盒放置,后续配药盒通过由气缸控制的限位板3截断,此时启动气缸控制左右侧门打开,配药盒竖直落至下料门4正下方的收纳罐工位处,闭合下料门4同时抬升限位板3供另一配药盒进入下料门4,重复上述过程直至配药盒收纳罐达最大容纳量。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配药盒正确落至准确的配药工位,在下料门4的上方设置有由第四气缸9控制的可纵向移动的压盒板5,所述压盒板5为圆形,所述压盒板5的径向尺寸与配药盒的外径尺寸相同,参见图4(a),在压盒板5的底面设置有可伸入配药盒的固定凸台;其具体工作过程为:配药盒进入下料门4中,启动第四气缸9下移压盒板5,所述压盒板5的固定凸台恰好进入配药盒的开口中,打开下料门4,第四气缸9继续控制压盒板5向下移动,将配药盒送至指定的收纳工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