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47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下药机。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中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中药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使“中药热”在国际风行。但目前在全世界的中药出口量中,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仍在采用原始生药和手抓、秤称的传统配药方式,在中药发药过程中速度慢,计量误差大,而且很难与配药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国际市场接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层下药机,其结构巧妙,能够多层独立同步的进行下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层下药机,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内具有若干层药瓶放置架,所述每层药瓶放置架上具有若干药瓶放置口,所述每层药瓶放置架下方设有下药机构,所述下药机构设置于左右运动模组之上,所述左右运动模组可在所安装的机架导轨上作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下药机构与左右运动模组之间还设有前后运动模组,通过前后运动模组和左右运动模组实现下药机构可运行到所在平面的任何位置进行下药,所述机架本体一侧设有取放操作间,所述取放操作间处具有药盒放入口,所述药盒放入口与药盒储存装置相连接,所述药盒储存装置底部设有药盒推动机构,所述药盒推动机构用于将药盒从药盒储存装置推入到下药机构中,所述机架本体上设有层间传递机构,所述层间传递机构用于将药盒从一层的下药机构传递到另一层的下药机构中,所述机架本体上设有封口机构,所述封口机构处设有取盒机构,所述取盒机构将药盒从下药机构中取出并运送至封口机构下方进行封口,所述取盒机构一侧设有落盒通道和落盒机构,所述落盒机构将药盒从取盒机构上击落入落盒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左右运动模组包括:两条直线导轨,所述一条直线导轨上设有动力模块,所述另一条直线导轨上设有从动模块,所述动力模块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输至从动模块,实现从动模块和动力模块同步运动,所述直线导轨包括:导轨壳体,所述导轨壳体内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装配有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左右动力装置和左右传动机构,所述左右传动机构包括:传动主体,所述传动主体通过连接板与滑块连接,所述传动主体内具有直线模组主动轮和直线模组从动轮,所述动轮和直线模组从动轮上张紧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两端通过皮带压块压紧在导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直线模组主动轮和直线模组从动轮之间设有张紧惰轮,所述直线模组主动轮和直线模组从动轮与导轨之间设有张紧惰轮,所述动力模块去掉左右动力装置后与从动模块结构相同,所述直线模组从动轮通过传动同将动力传输至从动模块的主动轮,所述传动主体运动方向两侧设有刮尘板,所述左右动力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传动皮带为有齿皮带,所述直线模组主动轮和直线模组从动轮为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取盒机构包括:取盒直线模组,所述取盒直线模组包括:取盒导轨,所取盒导轨上具有取盒动力机构,所述取盒动力机构可在取盒导轨上移动,所述取盒动力机构上连接有取盒片,所述取盒片可伸入下药机构中将药盒取出,所述取盒片一侧具有落盒机构,所述落盒机构可使药盒从取盒片上掉落,所述取盒片上还套设有取盒片导向装置,所述取盒片导向装置靠近下药机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取盒片导向装置包括:取盒导向台,所述取盒导向台上设有取盒导向块,所述取盒导向块上具有导向凹槽,所述药盒底部具有取盒孔,所述取盒片上具有与所述取盒孔相配合的取盒钉,所述取盒钉设置于取盒块之上,所述取盒块设置于取盒片之上,所述落盒机构包括取盒电机,所述取盒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落盒转臂,所述落盒转臂转动时将药盒从取盒片上击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落盒机构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输出轴在上升过程中与药盒底部一侧相接触,从而可将药盒从取盒片上顶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下药机构,包括基架、称重机构、升降机构、转动机构、及药盒架;升降机构连接基架和称重机构并控制称重机构升降;转动机构连接基架、称重机构、或升降机构并用于控制下药盖转动,以向药盒中加药;药盒架上设有可放置药盒的药盒工位,药盒工位的一侧设有与药盒工位相接的开口部,药盒可沿开口部放至药盒工位处;升降机构控制用于药盒称重的称重机构上升并顶起药盒工位处的药盒后,升降机构或称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与称重机构同步上升至可转动下药盖的位置。

本结构中,该开口部使药盒可水平方向放入药盒工位中,从而简化了药盒取放的定位,从而使药盒取放的可实现自动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升降器控制称重机构升降以顶起药盒称重,同时带动升降台升降,使升降器控制下药步骤中的称重和升降两个步骤,从而简化结构;通过转动机构转动下药盖,进而实现药瓶中药料的下落,能够保证药料取用及时性。其升降控制方式,能够保证转动机构的脱离,进而方便于下药机构的移动,适用于带有呈矩阵阵列分布的若干药瓶的下药设备中,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器和升降台,升降器壳体与升降轴分别连接称重机构和基架,或者分别连接基架和称重机构;转动机构连接于升降台上并与其同步升降;药盒被顶起后,升降器通过称重机构推动升降台,使升降台随称重机构同步升降。其升降机构保证了转动机构的对接和脱离,从而保证整体机构的独立性,有利于整体机构的移动和换位,升降机构能够有利于实现下药步骤中各个步骤的过渡,保证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称重机构通过垫套推动升降台,垫套的厚度可选,使药盒被顶离药盒工位设定高度后,称重机构才推动升降台。采用垫套作为独立的标准件,能够有效调节药盒被托架托起的距离,防止称重机构和升降机构在设计过程中的误差对设备装配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升降器控制上升时,升降器控制称重机构相对于升降台上升,称重机构上升一定距离后顶起药盒工位处的药盒,称重机构继续上升并推动升降台同步上升,转动机构随升降台上升并与其上方的下药盖对接;当升降器控制下降时,升降器带动称重机构下降,升降台和转动机构随称重机构同步下降,升降台和转动机构停止下降后,称重机构继续下降,且被顶起的药盒落回药盒工位并与称重机构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基架包括基台和导向轴,导向轴竖向连接于基台上并用于升降机构、转动机构、或/和称重机构的导向。导向轴既支撑升降台及相对于升降台固定的转动机构和药盒架,同时还用于升降台、转动机构、药盒架的、称重机构的导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称重台、托架、称重传感器及其称重电路,托架通过称重传感器连接称重台,称重台与导向轴滑动连接并由升降机构控制在竖直方向上升降,托架设于药盒工位的正下方并随称重台同步升降以顶起或放下药盒工位处的药盒;称重传感器与称重电路电连接以将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转化为数字量。该称重机构简单,能够将药盒架上的药盒顶起,在药盒中加药时的实时称重,实现加药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计量。托架呈U型槽状,且U型槽平行于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开口部位于药盒架上。其托架的U形槽结构,能够方便于取放机构对药盒的取放动作,同时使实现取放药盒自动化的机构更易设计,也更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导向套、垫套及升降器;升降器的壳体连接称重台、升降轴连接基台,称重台通过直线轴承与导向轴滑动连接,升降台设于导向轴的顶端并通过导向套与导向轴滑动连接;垫套套于导向轴上并置于升降台与导向套之间;转动机构连接在升降台上并随升降台同步升降。该导向套的设计,能够保证升降台 的稳定升降,从而提高转动机构与下药盖的对接精度,能够有效避免升降过程中错位,对设备的顺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环及转动器,转动器以齿轮驱动或皮带传动方式带动连接环转动,连接环呈漏斗形结构,在连接环上部开口处设有用于转动下药盖的肋条;连接环上升并与下药盖对接后,转动连接环可使下药盖开闭以向药盒中加药。该结构中连接环可以上升与下药盖对接,还能够对下药盖处落下的药粉或颗粒进行导流,能够避免设备内的气流对下落药粉或颗粒的干扰,避免药粉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转动机构还包括转动台、主动轮、及从动轮;转动器固定连接转动台,转动器的转轴连接主动轮,从动轮与连接环同轴线相连且与主动轮啮合;主动轮的中部具有通孔且该通孔对应于其下方的药盒工位;药盒架固定连接于转动台的下侧,开口部位于药盒架上并向转动台的侧面开口。其齿轮驱动的方式更加精确,皮带驱动的方式更加灵活,具体选择视需求情况而定。其侧面开口的方式,能够方便于药盒放入时的定位,简化药盒放入步骤中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下药机,所述下药盖包括同轴线的定盖体和动盖体,在动盖体的外侧设有筋条,且动盖体的端部锥台状以配合连接环,下药盖套于药瓶的出口处,动盖体包括位于定盖体两侧的内盖和外盖,内盖和外盖通过穿过定盖体的联动轴相连并同步转动,内盖、外盖、及定盖体分别具有药孔且内盖与外盖的药孔相互错开,使药瓶中的药料需经定盖体药孔转运后从外盖的药孔处落出。外盖呈与连接环配合的锥台状,在外盖上设有筋条,连接环转动时,筋条与肋条配合带动动盖体转动;该结构中下药盖于连接环相互匹配的结构,能够实现连接环在上升过程中的引导,同时避免连接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顶触的情况,提高下药盖与连接环对接的平稳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多层药瓶放置架,从而可以每层间独立工作进行该层内的药品装载,提高效率。

2、设置自动装卸药盒机,操作人员只需从取放操作间处放入空药盒,取出装好的药盒,从而使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外部结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下药机构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下药机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下药机构爆炸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下药机构爆炸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下药盖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封口机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封口机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左右运动模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左右运动模组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左右运动模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下药机的实施例,一种多层下药机,包括:机架本体101,所述机架本体101内具有若干层药瓶放置架1012,所述每层药瓶放置架1012上具有若干药瓶放置口1013,所述每层药瓶放置架1012下方设有下药机构104,所述下药机构104设置于左右运动模组108之上,所述左右运动模组108可在所安装的机架导轨上作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下药机构104与左右运动模组108之间还设有前后运动模组,通过前后运动模组和左右运动模组108实现下药机构104可运行到所在平面的任何位置进行下药,所述机架本体101一侧设有取放操作间1011,所述取放操作间1011处具有药盒放入口1015,所述药盒放入口1015与药盒储存装置102相连接,所述药盒储存装置102底部设有药盒推动机构103,所述药盒推动机构103用于将药盒从药盒储存装置102推入到下药机构104中,所述机架本体101上设有层间传递机构105,所述层间传递机构105用于将药盒从一层的下药机构104传递到另一层的下药机构104中,所述机架本体101上设有封口机构106,所述封口机构106处设有取盒机构107,所述取盒机构107将药盒从下药机构104中取出并运送至封口机构106下方进行封口,所述取盒机构107一侧设有落盒通道1014和落盒机构1061,所述落盒机构1061将药盒从取盒机构107上击落入落盒通道1014内。

所述左右运动模组108包括:两条直线导轨1081,所述一条直线导轨1081上设有动力模块1082,所述另一条直线导轨1081上设有从动模块1094,所述动力模块1082通过传动轴1083将动力传输至从动模块1094,实现从动模块1094和动力模块1082同步运动。

所述直线导轨1081包括:导轨壳体1096,所述导轨壳体1096内设有导轨1084,所述导轨1084上装配有滑块1085,所述滑块1085可在导轨1084上移动。

所述动力模块1082包括:左右动力装置1088和左右传动机构,所述左右传动机构包括:传动主体1095,所述传动主体1095通过连接板1086与滑块1085连接,所述传动主体1095内具有直线模组主动轮1087和直线模组从动轮1089,所述左右动力装置1088的动力传给直线模组主动轮1087。

所述主动轮1087和直线模组从动轮1089上张紧有传动皮带1090,所述传动皮带1090两端通过皮带压块1091压紧在导轨壳体1096上。

所述直线模组主动轮1087和直线模组从动轮1089之间设有张紧惰轮1092,所述直线模组主动轮1087和直线模组从动轮1089与导轨1084之间设有张紧惰轮1092。

所述动力模块1082去掉左右动力装置1088后与从动模块1094结构相同,所述直线模组从动轮1089通过传动轴1083将动力传输至从动模块1094的主动轮,所述传动主体1095运动方向两侧设有刮尘板1093,所述左右动力装置1088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传动皮带1090为有齿皮带,所述直线模组主动轮1087和直线模组从动轮1089为齿轮。

所述取盒机构107包括:取盒直线模组1063,所述取盒直线模组1063包括:取盒导轨1062,所取盒导轨1062上具有取盒动力机构,所述取盒动力机构可在取盒导轨1062上移动,所述取盒动力机构上连接有取盒片1064,所述取盒片1064可伸入下药机构104中将药盒5取出。

所述取盒片1064一侧具有落盒机构1061,所述落盒机构1061可使药盒5从取盒片1064上掉落。

所述取盒片1064上还套设有取盒片导向装置,所述取盒片导向装置靠近下药机构104一侧。

所述取盒片导向装置包括:取盒导向台1067,所述取盒导向台1067上设有取盒导向块1068,所述取盒导向块1068上具有导向凹槽1069。

所述药盒底部具有取盒孔,所述取盒片1064上具有与所述取盒孔相配合的取盒钉1066,所述取盒钉1066设置于取盒块1065之上,所述取盒块1065设置于取盒片1064之上,所述落盒机构1061包括取盒电机,所述取盒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落盒转臂,所述落盒转臂转动时将药盒5从取盒片1064上击落。

所述落盒机构1061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输出轴在上升过程中与药盒5底部一侧相接触,从而可将药盒5从取盒片1064上顶落,所述取盒片导向装置上部设有封口机构106,所述封口机构106包括:封口主机1069,所述封口主机1069两侧分别设有封口带卷1071和废料卷1072,所述封口主机1069下部设有缓冲支架1074,所述缓冲支架1074设置于取盒导向台1067之上,所述缓冲支架1074包括缓冲面板,所述缓冲面板支撑于四角的支撑轴上,所述支撑轴外套有缓冲弹簧。

所述下药机机架,包括:机架本体101,所述机架本体101内具有若干层药瓶放置架1012,所述每层药瓶放置架1012上具有若干药瓶放置口1013,所述机架本体101一侧设有取放操作间1011,所述取放操作间1011处具有药盒放入口1015,所述药盒放入口1015与药盒储存装置102相连接,所述机架本体101上设有层间传递机构105,所述层间传递机构105用于将药盒从一层药瓶放置架1012运输到另一层药瓶放置架1012上,所述最上一层药瓶放置架1012底部一侧设有落盒通道1014。

所述落盒通道1014与取放操作间1011相连通,所述机架本体101外侧具有壳体,所述壳体侧面设有若干机架侧门1017,所述机架侧门1017底部与机架本体101铰接,或者机架侧门1017安装于机架本体101的卡槽内,并可以取掉机架侧门1017放一边。

所述壳体顶部具有顶盖1019,所述顶盖1019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机架本体101顶部设有滚槽,所述滚轮可在滚槽内滚动,所述顶盖1019至少分为两部分,所述每一部分顶盖对应的滚轮间距有差异,所述每一部分顶盖对应的滚槽宽度和高度有差异,从而使各部分的顶盖形成多层结构可以自由运动互不影响。

所述取放操作间1011上部设有耗材更换口1016,所述耗材更换口1016一端与机架本体101铰接。

所述机架本体101与取放操作间1011相对一侧设有电气控制柜1018。

所述下药机构104包括基架1、称重机构2、升降机构3、及转动机构4。

基架1包括基台11、导向轴12及销轴13;四根导向轴12竖向连接在基台11的四周,且各导向轴12相互垂直,在基台11上设有传感器收纳腔和升降轴32收纳腔,升降轴32收纳腔处设置有销轴13,该销轴13与基台11固定并与升降轴32转动连接。

称重机构2包括称重台21、称重传感器22及相应的称重电路、托架23、及直线轴承24;称重台21通过直线轴承24连接在导向轴12上,且可沿导向轴12上下移动,称重传感器22的一侧固定连接称重台21、另一侧固定连接托架23的底部,托架23呈U形槽状并包括横置的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竖棱,竖棱与底板连为一体形成朝上开口的U型,两竖棱的顶部齐平并托起药盒的底部。称重传感器22电连接有称重电路,称重电路采用现有技术中,将称重传感器22测得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用于测量和计数。托架23的U形结构配合于取药盒机构或竖向模组的对应部位,以伸入U形结构内并带起药盒。

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器31、升降轴32、调节轮33、垫套34、导向套35、及升降台36;升降器31壳体固定在称重台21上,升降轴32位于升降器31的中部并贯穿其壳体,调节轮33套设在升降轴32上并用于调节称重台21的初始位置,升降轴32的下端通过销轴13与基台11连接;垫套34均与导向套35同轴套于导向轴12上,且垫套34位于导向套35与直线轴承24之间,导向套35的顶部固定连接升降台36,升降台36水平布置于称重机构2的上方,且在称重台21的中部具有通孔,托架23对应位于该通孔的正下方。升降器31带动称重机构2竖向上升一定距离后,直线轴承24通过垫套34与导向套35接触并推动升降台36竖向上升。

转动机构4包括转动器41、从动轮42、主动轮43、转动台44、转动轴承45、盖板46、及连接环47;转动台44位于升降台36下侧并与升降台36固定连接,在升降台36的中部具有通孔,该通孔位于托架23的正上方;转动器41的壳体与转动台44固定连接,转动器41的转轴同轴连接主动轴,主动轴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42,或者,主动轴与从动轮42啮合,从动轮42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对应称重台21的通孔,连接环47固定连接从动轮42,且连接环47与从动轮42轴向重合,连接环47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轴承45,连接环47通过该转动轴承45连于升降台36的通孔处。盖体覆盖在转动轴承45的上方,并遮挡连接环47与升降台36之间的缝隙。

药盒架6呈U型,药盒架6连接在转动台44的下侧,并向转动机构4的侧面开口,在其开口处的相对内侧设有与药盒上边沿配合的滑轨部,在滑轨部的末端设有与药盒上边沿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与滑轨部相互承接且弧形槽低于滑轨部,使药盒经滑轨部后可落入弧形槽内。弧形槽处作为药盒放置的药盒工位。

在下药工位7处插接有下药瓶,下药瓶的瓶口螺纹连接有下药盖8,下药盖8包括定盖体82和动盖体81,定盖体82与动盖体81轴向重合且可相对转动以实现下药,定盖体82上设有定位环,定位环的下侧设有旋卡部83,该旋卡部83与下药工位7旋转后卡接,使下药盖8固定于该下药工位7处。在动盖体81的下方设有多个用于下药的下药孔,在动盖体81的外侧设有若干筋条,连接环47呈与下药盖8配合的漏斗状,连接环47的上侧开口处设有若干肋条,连接环47向上移动时,肋条与筋条相互错开,并在连接环47转动时,连接环47通过肋条推动筋条,使动盖体81与定盖体82转动。下药盖8套于药瓶的出口处,动盖体81包括位于定盖体82两侧的内盖和外盖,内盖和外盖通过穿过定盖体82的联动轴相连并同步转动,内盖、外盖、及定盖体82分别具有药孔且内盖与外盖的药孔相互错开,使药瓶中的药料需经定盖体82药孔转运后从外盖的药孔处落出。外盖呈与连接环47配合的锥台状,在外盖上设有筋条,连接环47转动时,筋条与肋条配合带动动盖体81转动。

工作过程:将药盒从药盒放入口1015放入,药盒进入药盒储存装置102,然后药盒推动机构103推动药盒进入下药机构104,下药机构104在左右运动模组108和前后模组用下,精确到达药瓶的正下方,此时升降器31动作,升降台36在升降器31的控制下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托架23接触并顶起药盒工位处的药盒,药盒被顶起后仅由称重机构2承受药盒的重量,药盒与下药机构的其他机构脱离;顶起药盒后,称重台21通过垫套34和导向套35推动或带动起上方的升降台36上升,同时,转动机构4在升降台36的带动下上升,上升一定距离后,转动机构4的下药环与下药盖8的动盖体81卡接,升降器31停止并保持不动;转动器41带动下药环转动,使下药瓶中的药粉或颗粒落入其正下方的药盒中,实现下药,当下药完成后,转动器41停转,升降器31控制称重台21下降,同时转动机构4随升降台36在自身重力下下移, 升降台36下移一定距离后,升降台36抵于导向轴12的上端并停止下降,称重台21继续下降,并在称重台21下降过程中,药盒架6落回药盒工位处,称重机构2的托架23脱离药盒,返回初始位置,然后移动模组再将下药机构移动至另一下药瓶的正下方,以加入另一味药,这样装完一层药瓶放置架的药后,在层间传递机构105的作用下升到上一层,依次类推,待把每一层需要装的药都装完后,药盒在取盒机构作用下到达封口机构106处进行封口,封口完毕后在落盒机构1061的作用下脱离取盒机构1061的取盒片1064,落入落盒通道内,最终进入取放操作间完成下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