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带盖容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576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带盖容器组件,其适用于运输和储存危险材料,并符合相应的联合国(un)规范的限制,特别是在抗冲击和抗内压变化方面。

现有技术

管理危险材料的运输和储存的un规范要求所使用的容器具有能够毫无困难地克服各种约束的特征。

un规范(联合国危险材料的运输规范)强调了容器内的压力变化对经受长期温度和/或压力变化的挥发性材料的影响。给予跌落试验同样的重视:这种事件可能导致装满材料的容器内的压力突然增加,并且盖子意外脱离,从而导致产品的泄漏和外部环境的污染。偶然撞击和容器内部释放的汽化物通常导致变形、从所在位置离开,并且还导致密封件(通常用于确保盖和容器之间的密封)的破坏。

已知的带盖容器组件通过垫圈与容器形成密封:这些盖提供良好的密封,直到垫圈磨损、从其容置座出来、或甚至破坏。这些组件在例如us5,163,576和wo01/12519的专利文献中公开。

此外,已知带盖容器组件中的盖设置有用于撕开的系统,其如专利文献ep1923321中所述的更易于使用。然而,一旦该盖关闭,所获得的密封就不符合所期望的un规范,并且比不上使用垫圈获得的密封性。

其它带盖容器组件的设置有撕口并且没有垫圈的各种设计代表了现有技术。然而,例如在文献us4,735,337中,甚至在打开撕开带之后仍需要确保良好的密封,这导致使用-再使用的系统被认为不适于符合un规范的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带盖容器组件,特别地:

由于通过过盈和接触的多重密封系统,消除了垫圈但确保符合un规范,于是大大减少组件的模制时间和组装成本;

带盖容器组件中的容器设置成使得其适于方便从模具中取出,同时允许自动组装手柄(根据同一申请人的先前专利文献ep1960177所公开的方法);

带盖容器组件确保在撕开盖前后均具有极好的机械保持性以及盖对容器的高度密封性。

简要说明

这些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盖容器组件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非限制性示例公开示例,其中:

图1示出了带盖容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带盖容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线3-3的带盖容器组件的截面;

图4示出了图3的放大细节,其涉及将盖密封并接合至容器的区域;

图5示出了图4的b细节;

图6示出了图4的c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带盖容器组件1、2,其适用于运输和储存危险材料,并符合相应的un规范的限制。

参考图1,容器1包括通常为圆形的底部20,其连接到围绕纵向轴线(a)的大致为圆柱形或锥形的主体侧壁3;该侧壁3具有上缘4,其界定和形成将由盖2闭合的容器1的进入开口(参见图4)。

如图4的细节所示,容器1设置有相对于侧壁3的第一外环形带5:该带5设置有第一圆形肋6和至少一个第二圆形肋7,其允许盖2卡扣配合到容器1;环形带5在与容器1的上缘4隔开的位置向下延伸。圆形肋6、7由锥形接触面界定。

盖2包括中央部分8和与容器1的侧壁3相适配的周壁9(参见图5)。

如图4所示,盖2还包括第二外环形带10,其可释放地接合容器1的对应的第一外环形带5。

盖2的第二外环形带10包括至少两个环形元件11、13(参见图4),其中上环形元件11通过反u形(参见图4)的上环形通道12连接到周壁9,并且该第二外环形带10在所示示例中包括下环形元件15;此外,盖2的环形带10包括直接位于上环形元件11下方的中间环形元件13,该中间环形元件13通过第一环形撕开线14连接到上环形元件11(参见图4),以及通过第二撕开线16连接到下环形元件15。

仍参照图4,容器1的外环形带5和盖2的外环形带10具有面对面的表面,其包括不同的相对的肋,以便能够使盖2接合到容器1。

此外,盖2的中间环形元件13设置有拉片24,以能够将中间环形元件13移除,由此便于形成盖2的第一撕口,其能够被随后重新闭合(参见图4)。

图4示出了下环形元件15的端部,该端部由设置有肋17的边缘形成,肋17在作为容器1的外环形带5的一部分的向上开口的u形的下环形通道18内延伸。

该设置有肋的边缘接合到容器1的外环形带5的下部环形通道18的相应的内肋19(参见图4)。

图1还示出了手柄25,其用于帮助盖2在盖2的环形带10的上环形元件11处的打开/关闭。

下文中所涉及的将再次指向图4,除非另有说明。

带盖容器组件1、2还包括位于容器1的侧壁3和盖2的周壁9的俩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过盈密封区21。

带盖容器组件1、2还包括在该区域中的第二接触密封区域22,在该区域中,容器1的侧壁3的上缘4在上环形通道12内延伸。

该组件还包括位于上环形元件11处的盖2和容器1的外环形带10、5的俩相对肋之间的第三接触密封区域23(参见图6)。

在中间环形元件13尚未从盖2移除的状态下,下环形元件15的密封能力保持不变;存在三个用于此目的相关点:第一外环形带5的第二圆形肋7的上缘、下环形通道18处的内肋19的下缘、以及约位于与第一外环形带5接触的下环形元件15的一半处的肋15'。

环形元件15的下缘由在形成容器1的外环形带5的一部分的向上开口的u形的下环形通道18内延伸的肋17形成;此肋17接合容器1的外环形带5的下环形通道18的相应的内肋19,确保牢固的机械接合。

约位于下环形元件15一半处的肋15'与容器1的外环形带5接触,使得自由弯曲长度减半,防止在跌落或强内压的情况下盖2意外脱开。

因此本公开的组件的特征在于没有垫圈,从而能够避免与磨损、垫圈离开其容置座、甚至垫圈的破裂有关的问题。

盖2可以设置有不同类型的撕开拉片24。

在图5中详细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构造,其可在容器1的侧壁3的台阶26和盖的周壁的相应边缘27之间提供另一个过盈密封区27',以便实现密封程度。该解决方案还使得当多个容器堆叠在彼此的顶部上时,能够确保更好地抵抗由上容器传递到下容器的载荷。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盖容器组件1、2,其设置有用于打开盖2的中间撕开环形元件13,带盖容器组件1、2虽然没有垫圈,但在中间撕开环形元件13被移除时可确保盖2的良好的气密性以及与容器1的牢固接合。

在图4的例子中,盖2的环形带10具有上接合和密封环形元件11、下接合环形元件15以及中间撕开环形元件13;然而,在一种可能的构型中,下接合环形元件15也可以没有,这不影响根据un规范的容器1和盖2的环形带5、10之间的密封特征,以防止材料从容器2中意外泄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带盖容器组件(1、2),其适用于符合UN标准来运输和储存危险材料;带盖容器组件中的容器(1)包括底部(20)以及具有限定进入开口的上缘(4)的基本圆柱形或锥形主体侧壁(3);所述容器(1)设置有第一外环形带(5),其设置有用于卡扣配合带盖容器组件中的盖(2)的第一圆形肋(6)和至少一个第二圆形肋(7);盖(2)包括中央部分(8)和与容器(1)的侧壁(3)相适配的周壁(9);盖(2)还包括可释放地接合容器(1)的相应的外环形带(5)的第二外环形带(10)。盖(2)的外环形带(10)包括通过反U形的上环形通道(12)连接到周壁(9)的上环形元件(11),并包括配置用于插入到U形开口向上的下环形通道(18)的下环形元件(15),以及用于撕开的中间环形元件(13);盖(2)的外环形带(10)的下环形元件(15)配置有盖(2)的圆形肋(17),此肋(17)接合容器(1)的外条状物(5)的下环形通道(18)的相应的内肋(19)。带盖容器组件(1、2)还包括在容器(1)的侧壁(3)和盖(2)的周壁(9)的相对的表面之间的第一过盈密封区(21);在容器(1)的侧壁(3)的上缘(4)和上环形通道(12)的内部之间的第二接触密封区(22);在盖(2)和容器(1)的二者的外环形带(10、5)的相对的接合肋之间的至少第三接触密封区(23)。

技术研发人员:达维德·阿巴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巴特巴西利奥&C.普通合伙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06.19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