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体、锅具及烹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55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容器体、锅具及烹饪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容器体、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合金材质所具有的高强度、高耐磨、高耐腐、易清洁等特性,而使合金制容器得以广泛应用于厨房用具领域中,例如黄铜合金、不锈钢制的电水壶或锅具等,但经实践发现,合金材质在厨房用具领域的使用存在这样的缺陷:合金制容器在高温加热状态下,或在盛装有酸、碱、含氯离子等溶液的状态下会析出有害金属元素到其盛装的食物中,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有害金属元素的食物会对用户的身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器体,所述容器体为合金材料制成的器皿,所述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体,其采用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易清洁性,使用舒适感优异;此基础上,本方案设置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如此设计可以控制容器体的外表面的比表面能高于容器体的内表面的比表面能,这使得在容器体的厚度方向上,容器体的材质中的金属元素(如锰、铬等金属元素)可自发地向容器体的外表面迁移,由此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容器体的内表面上的金属元素析出量,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容器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不小于0.5μm。

在本方案中,设置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至少为0.5μm,如此可以确保容器体的外表面和其内表面之间保持充分的比表面能梯度,且利用该比表面能梯度能够驱动容器体的材质中的金属元素由容器体的内表面自发地向容器体的外表面迁移,以达到降低容器体的内表面上的金属元素析出量的目的;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越大,容器体的外表面与其内表面之间的比表面能梯度越大,则能够驱动金属元素自发迁移的驱动力也越大,由此在满足产品外观要求和加工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本方案中优选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5μm,更优选地,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为0.5μm~1.6μm。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体的壁厚为0.3mm~2.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容器体的壁厚不小于0.3mm,以此保证容器体具有良好的使用强度和刚度,另外,设置容器体的壁厚不大于2.5mm,对此可以理解的是,容器体的壁厚值越大,容器体的外表面与其内表面之间的间距越大,在两者的粗糙度值一定的前提下,随着壁厚值的增大则相应地降低了比表面能梯度对于金属元素迁移运动的驱动能力,此处将容器体的壁厚限定在2.5mm内,以保证金属元素在该驱动作用下向容器体的外表面的迁移效率始终大于容器体内表面上金属元素的析出效率,以此抑制金属元素向容器体的内表面迁移的进程,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体设有均布于其内表面上的隔离层。

在本方案中,在容器体的内表面上设置隔离层,利用隔离层的阻挡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进入容器体内的食物中的金属元素量。例如,对于容器体用于杯子、电热水壶等产品的场合,鉴于杯子、电热水壶的盛装对象为水,可具体设置隔离层为纳米涂层,此处纳米涂层不仅具有隔离金属元素的作用,且可以提高产品内表面的清洁度;对于容器体用于锅具的场合,可具体设置隔离层为不粘层,此处不粘层不仅具有隔离金属元素的作用,且可以使锅具克服此类产品中常存在的粘锅问题,进一步地,对于隔离层为树脂类特氟龙不粘层的方案而言,利用本方案中容器体内表面上金属元素(如锰)析出量少的特点,可极大地降低树脂类特氟龙不粘层硬化脱落的速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由于本方案中容器体内表面上金属元素析出量减少,如此也可不设置该隔离层,使容器体直接用于盛装食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体为304不锈钢器皿。

在本方案中,304不锈钢材质内的有害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低,设置容器体为304不锈钢器皿,如此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容器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因设置有上述容器体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具还包括:复合壁,设在所述容器体的底壁的外表面上;所述复合壁包括包底层及贴合固定在所述容器体与所述包底层之间的导热夹层。

在本方案中,复合壁的设置可对容器体的底壁进行加强,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强度和可靠性,此外,对于容器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方案而言,利用复合壁的导热夹层对传递向容器体的热量进行分配,如此可以克服不锈钢导热均匀性差的问题,提高锅具中食物的受热均匀性。

优选地,导热夹层为铝层或铜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复合壁上设有交替排布的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外凸部。

在本方案中,具体地,导热夹层与包底层焊接相连形成复合壁,该复合壁经冲压处理以在其表面上形成交替排布的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外凸部,该结构中导热夹层与包底层之间相互咬合可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和抗剪切能力,如此可以避免产品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导热夹层与包底层之间出现离层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呈点状,且多个所述凹陷部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复合壁上,所述外凸部填充在相邻所述凹陷部之间。

在本方案中,将凹陷部设计呈点状,该结构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导热夹层与包底层之间的配合面积,以此最大程度地提高导热夹层与包底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设置凹陷部和外凸部为嵌套的环状结构,或者设置凹陷部和外凸部为发散状结构等,凹陷部和外凸部的具体结构形式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组件,因设置有上述锅具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 锅具,10 容器体,20 复合壁,21 包底层,22 导热夹层,23 凹陷部,24外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容器体1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体10,为合金材料制成的器皿,其中,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体10,其采用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易清洁性,使用舒适感优异;此基础上,本方案设置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如此设计可以控制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比表面能高于容器体10的内表面的比表面能,这使得在容器体10的厚度方向上,容器体10的材质中的金属元素(如锰、铬等金属元素)可自发地向容器体10的外表面迁移,由此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容器体10的内表面上的金属元素析出量,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不小于0.5μm。

在本方案中,设置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至少为0.5μm,如此可以确保容器体10的外表面和其内表面之间保持充分的比表面能梯度,且利用该比表面能梯度能够驱动容器体10的材质中的金属元素由容器体10的内表面自发地向容器体10的外表面迁移,以达到降低容器体10的内表面上的金属元素析出量的目的;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越大,容器体10的外表面与其内表面之间的比表面能梯度越大,则能够驱动金属元素自发迁移的驱动力也越大,由此在满足产品外观要求和加工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本方案中优选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5μm,更优选地,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的差值为0.5μm~1.6μm。

优选地,容器体10的壁厚为0.3mm~2.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容器体10的壁厚不小于0.3mm,以此保证容器体10具有良好的使用强度和刚度,另外,设置容器体10的壁厚不大于2.5mm,对此可以理解的是,容器体10的壁厚值越大,容器体10的外表面与其内表面之间的间距越大,在两者的粗糙度值一定的前提下,随着壁厚值的增大则相应地降低了比表面能梯度对于金属元素迁移运动的驱动能力,此处将容器体10的壁厚限定在2.5mm内,以保证金属元素在该驱动作用下向容器体10的外表面的迁移效率始终大于容器体10内表面上金属元素的析出效率,以此抑制金属元素向容器体10的内表面迁移的进程,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设置容器体10的壁厚适当大于2.5mm,或者设置容器体10的壁厚适当小于0.3mm。

优选地,容器体10设有均布于其内表面上的隔离层(图中未示出)。

在本方案中,在容器体10的内表面上设置隔离层,利用隔离层的阻挡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进入容器体10内的食物中的金属元素量。例如,对于容器体10用于杯子、电热水壶等产品的场合,鉴于杯子、电热水壶的盛装对象为水,可具体设置隔离层为纳米涂层,此处纳米涂层不仅具有隔离金属元素的作用,且可以提高产品内表面的清洁度;对于容器体10用于锅具100的场合,可具体设置隔离层为不粘层,此处不粘层不仅具有隔离金属元素的作用,且可以使锅具100克服此类产品中常存在的粘锅问题,进一步地,对于隔离层为树脂类特氟龙不粘层的方案而言,利用本方案中容器体10内表面上金属元素(如锰)析出量少的特点,可极大地降低树脂类特氟龙不粘层硬化脱落的速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由于本方案中容器体10内表面上金属元素析出量减少,如此也可不设置该隔离层,使容器体10直接用于盛装食物。

优选地,容器体10为304不锈钢器皿。

在本方案中,304不锈钢材质内的有害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低,设置容器体10为304不锈钢器皿,如此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100。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100,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容器体10。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锅具100还包括:复合壁20,设在容器体10的底壁的外表面上;复合壁20包括包底层21及贴合固定在容器体10与包底层21之间的导热夹层22。

在本方案中,复合壁20的设置可对容器体10的底壁进行加强,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强度和可靠性,此外,对于容器体10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方案而言,利用复合壁20的导热夹层22对传递向容器体10的热量进行分配,如此可以克服不锈钢导热均匀性差的问题,提高锅具100中食物的受热均匀性。

优选地,导热夹层22为铝层或铜层;优选地,包底层21为具有导磁发热作用的430不锈钢层。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复合壁20上设有交替排布的多个凹陷部23和多个外凸部24。

在本方案中,具体地,导热夹层22与包底层21焊接相连形成复合壁20,该复合壁20经冲压处理以在其表面上形成交替排布的多个凹陷部23和多个外凸部24,该结构中导热夹层22与包底层21之间相互咬合可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和抗剪切能力,如此可以避免产品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导热夹层22与包底层21之间出现离层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优选地,凹陷部23呈点状,且多个凹陷部23相间隔地分布在复合壁20上,外凸部24填充在相邻凹陷部23之间。

在本方案中,将凹陷部23设计呈点状,该结构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导热夹层22与包底层21之间的配合面积,以此最大程度地提高导热夹层22与包底层21之间的连接强度。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设置凹陷部23和外凸部24为嵌套的环状结构,或者设置凹陷部23和外凸部24为发散状结构等,凹陷部23和外凸部24的具体结构形式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组件(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100。

可选地,烹饪组件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具体地,烹饪组件还包括:烹饪主体,烹饪主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锅具100的容纳空间,且烹饪主体用于使锅具100升温的工作件,该工作件可具体为电加热件或电磁线圈。

可选地,烹饪组件为电磁炉组件,具体地,烹饪组件还包括:电磁炉主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组件,因设置有上述锅具100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体,其采用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易清洁性,使用舒适感优异;此基础上,本方案设置容器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内表面的粗糙度,如此设计可以控制容器体的外表面的比表面能高于容器体的内表面的比表面能,这使得在容器体的厚度方向上,容器体的材质中的金属元素(如锰、铬等金属元素)可自发地向容器体的外表面迁移,由此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容器体的内表面上的金属元素析出量,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和烹饪组件,因包括该容器体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