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663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垃圾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用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埋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在城镇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收集生活垃圾、方便人们生活、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重任。而地埋式垃圾箱是将垃圾箱埋入地下,只有箱盖在地面上,市民扔垃圾的时候只需轻轻踩一下垃圾箱旁的踏板,垃圾箱的盖子会自动打开,市民可将垃圾扔进去。

在公开号为CN202529462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包括内桶、外桶和底座,所述外桶上端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端一侧连接大盖;大盖通过双摇杆机构连接小盖;所述双摇杆机构与大盖的连接处设有操纵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将桶身设于地下,可以扩大桶的体积,而不占用地面空间。不使用时桶体与盖始终保持关闭状态,使用时脚踩操纵杆控制双摇杆机构开启小盖,将垃圾倾倒入桶内,脚抬离操纵杆,小盖便会自动关闭,使用十分方便。该技术方案中的地埋式垃圾桶由于在使用时需要先踩踏操纵杆才可以实现开启小盖,在操纵杆表面及周围较为湿滑时,在踩操纵杆时容易发生滑倒,特别对于老人,对其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当使用者靠近时可以自动开启小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包括外桶和设置在所述外桶上的大盖,所述大盖上铰接有小盖,所述大盖上设置有输出轴上沿径向固定有第一连杆的电机,所述小盖上铰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杆位于同一旋转平面内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杆相铰接,所述电机耦接有控制其启停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红外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大盖周围的红外信号,并输出对应的红外检测信号;处理单元,耦接于红外检测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红外检测信号,并生成一阈值参考信号,当所述红外检测信号超过所述阈值参考信号时,导通所述电机与电源的连接,并当小盖打开后断开所述电机与电源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靠近大盖附近时,通过红外检测单元检测到使用者发出的红外线,使其输出的红外检测信号超过阈值参考信号,导通电机与电源的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再带动第二连杆推开小盖,从而达到了自动开启小盖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微型减速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其体积小便于安装在大盖上,另一方面由于其组合了减速箱,使其在带第一连杆的转动时的启停位置的控制更加精准,从而使小盖的打开角度的控制更加精准。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检测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大盖上的红外传感器,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红外检测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站在大盖边上即可被红外传感器检测到。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比较电路,耦接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并生成所述阈值参考信号,将接收到的红外检测信号与所述阈值参考信号相比较输出一比较信号;状态切换电路,耦接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用以根据比较信号的变化输出对应的控关信号;启闭电路,耦接于所述状态切换电路的输出端,当所述红外检测信号超过所述阈值参考信号时,导通所述电机与电源的连接,并当小盖打开后断开所述电机与电源的连接,随后当所述红外检测信号恢复到所述阈值参考信号以下时,导通所述电机与电源的连接并当所述小盖关闭后断开所述电机与电源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电路包括:阈值参考信号生成电路,具有一第一电阻R1,其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_1,另一端与一第二电阻R2串联后接地,自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产生所述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同相输入端耦接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输出端输出所述比较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延时电路,其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并输出一延时比较信号;非门NOT,其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同或门XNOR,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非门NOT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比较器A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输出所述控关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启闭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三电阻R3耦接于同或门XNOR的输出端并通过一第四电阻R4与发射极共地; 常开继电器KM1,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一第二直流电VCC_2,其线圈的第二端耦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其常开触点开关S1串接于所述电机和电源之间;第一二极管D1,其正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负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时,红外传感器输出的红外检测信号小于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的输出低电平,非门NOT输出高电平,同或门XNOR输出低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断开电机所在通路;当使用者靠近大盖附近时,红外检测单元检测到使用者发出的红外线,使其输出的红外检测信号超过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由于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作用,非门NOT保持输出高电平,则同或门XNOR输出高电平,导通NPN三极管Q1及常开继电器KM1,使常开触点开关S1闭合,导通电机与电源的连接,电机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传动作用打开小盖,到达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后,非门NOT输出低电平,同或门XNOR输出低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断开电机所在通路,此时小盖正好打开到预定角度;随后当使用者离开大盖附近时,红外检测信号恢复到阈值参考信号以下时,比较器A输出低电平,由于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作用,非门NOT保持输出低电平,则同或门XNOR输出高电平,导通NPN三极管Q1及电机所在通路,电机带动第一连杆继续转动,到达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后,非门NOT输出高电平,同或门XNOR输出低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断开电机所在通路,此时第一连杆转回初始位置、小盖也已关闭,从而达到了小盖自动启闭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耦接于所述状态切换电路输出端的滤波旁路,用来过滤电路中的杂波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波旁路过滤电路中的杂波信号,从而使处理单元对电机的启闭的判断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滤波旁路包括一滤波电容C1,其一端耦接于同或门XNOR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处理单元的简单滤波,增加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R1为可变电阻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调,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的阻值来改变阈值参考信号的大小,从而使在安装所述控制系统可以对处理单元根据红外检测信号触发启闭电机的灵敏度实现调试,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实现不同的灵敏度,从而使处理单元的判断更加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当使用者靠近大盖附近时,控制系统自动开启小盖,让使用者更加便捷而安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踩踏操纵杆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采用电子感应触发开启小盖,增长了使用寿命;

(2)处理单元中设置有滤波旁路,使小盖启闭控制的判断更加准确,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3)第一电阻R1为可变电阻器,通过其可以对小盖启闭的触发灵敏度进行便捷调试,使控制系统对小盖启闭控制的判断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地埋式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地埋式垃圾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外桶;111、内桶;2、大盖;21、安装窗;22、抵接边;23、密封橡胶圈;3、小盖;31、铰接座;4、电机;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控制系统;8、红外检测单元;9、处理单元;10、比较电路;11、状态切换电路;12、启闭电路;13、阈值参考信号生成电路;14、滤波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包括外桶1、放置在外桶1内的内桶111和铰接在外桶1上的大盖2,大盖2上开有安装窗21,安装窗21内铰接有小盖3,大盖2的底部固定有电机4。电机4为微型减速电机。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机4固定于安装窗21边上的大盖2底面上,并且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窗21的下方。电机4的输出轴上沿径向固定有第一连杆5的,小盖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铰接座31,铰接座31上铰接有与第一连杆5位于同一旋转平面内的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的端部与第一连杆5相铰接。从而达到随着电机4的输出轴转动,在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传动下,小盖3可以做往复的开闭动作。在小盖3下方的安装窗21内壁安装有一圈用来与小盖3关闭后相抵接的抵接边22,抵接边22上垫有一圈密封橡胶圈23增加小盖3处的密封性。

如图2和图4所示,电机4耦接有控制其启停的控制系统7,停在控制系统7包括:红外检测单元8,用于检测大盖2周围的红外信号,并输出对应的红外检测信号;处理单元9,耦接于红外检测单元8,用于接收红外检测信号,并生成一阈值参考信号,当红外检测信号超过阈值参考信号时,导通电机4与电源的连接,并当小盖3打开后断开电机4与电源的连接。

红外检测单元8包括安装于大盖2上的红外传感器,在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红外检测信号。

处理单元9包括:比较电路10,耦接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并生成阈值参考信号,将接收到的红外检测信号与阈值参考信号相比较输出一比较信号;状态切换电路11,耦接于比较电路10的输出端,用以根据比较信号的变化输出对应的控关信号;启闭电路12,耦接于状态切换电路11的输出端,当红外检测信号超过阈值参考信号时,导通电机4与电源的连接,并当小盖3打开后断开电机4与电源的连接,随后当红外检测信号恢复到阈值参考信号以下时,导通电机4与电源的连接并当小盖3关闭后断开电机4与电源的连接。

比较电路10包括:阈值参考信号生成电路13,具有一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为可变电阻器,其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_1,另一端与一第二电阻R2串联后接地,自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产生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输出端输出比较信号。

由于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调,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的阻值来改变阈值参考信号的大小,从而使在安装控制系统7可以对处理单元9根据红外检测信号触发启闭电机4的灵敏度实现调试,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实现不同的灵敏度,从而使处理单元9的判断更加准确。

状态切换电路11包括:第一延时电路,其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并输出一延时比较信号;非门NOT,其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同或门XNOR,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非门NOT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比较器A的输出端耦接,其输出端输出控关信号。

上述电路中,第一比较器A为有源电压比较器,电源接入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_1,接地端接地。

启闭电路12包括: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三电阻R3耦接于同或门XNOR的输出端并通过一第四电阻R4与发射极共地; 常开继电器KM1,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一第二直流电VCC_2,其线圈的第二端耦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其常开触点开关S1串接于电机4和电源之间;第一二极管D1,其正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负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

处理单元9还包括耦接于状态切换电路11输出端的滤波旁路14,用来过滤电路中的杂波信号。滤波旁路14包括一滤波电容C1,其一端耦接于同或门XNOR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通过滤波旁路14过滤电路中的杂波信号,从而使处理单元9对电机4的启闭的判断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7的实际工作过程如下:

初始时,红外传感器输出的红外检测信号小于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的输出低电平,非门NOT输出高电平,同或门XNOR输出低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断开电机4所在通路;当使用者靠近大盖2附近时,红外检测单元8检测到使用者发出的红外线,使其输出的红外检测信号超过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由于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作用,非门NOT保持输出高电平,则同或门XNOR输出高电平,导通NPN三极管Q1及常开继电器KM1,使常开触点开关S1闭合,导通电机4与电源的连接,电机4通过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的传动作用打开小盖3,到达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后,非门NOT输出低电平,同或门XNOR输出低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断开电机4所在通路,此时小盖3正好打开到预定角度;随后当使用者离开大盖2附近时,红外检测信号恢复到阈值参考信号以下时,比较器A输出低电平,由于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作用,非门NOT保持输出低电平,则同或门XNOR输出高电平,导通NPN三极管Q1及电机4所在通路,电机4带动第一连杆5继续转动,到达第一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后,非门NOT输出高电平,同或门XNOR输出低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断开电机4所在通路,此时第一连杆5转回初始位置、小盖3也已关闭,从而达到了小盖3自动启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