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转运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429阅读:1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转运三轮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转运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转运三轮车。



背景技术:

垃圾收集车是常见的环保设备之一,环卫工人需将街道上零散的垃圾进行收集后再转运处理,目前常见的还是人力三轮车作为垃圾收集车,人力三轮车收集满垃圾后转运到大型垃圾箱或者垃圾站的过程中,途径减速带或者其他不平整路段,垃圾容易从车上的桶体内掉落出来,造成二次污染,且需要人工进行二次收集清理,增加了劳动强度,减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转运三轮车,提高垃圾转运三轮车运行时候的稳定性,避免垃圾从车上的桶体内掉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转运三轮车;包括车架、垃圾转运桶、车轮、车轮驱动轴和减震组件;

所述车架为几字形结构的架体,其从前往后依次包括前装载框、中间连接架和后装载框,所述前装载框和后装载框的高度都小于所述中间连接架的高度,且所述前装载框和后装载框内均设置有垃圾转运桶;

所述车轮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且其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架的下方,两车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轮驱动轴的两端;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板簧和U型固定件,所述U型固定件的U型框套装在所述车轮驱动轴,且其U型框的两自由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板簧的中部,所述板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若干长度不相等的板簧,该若干长度不相等的板簧按照长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所述U型固定件的U型框的两自由端依次穿过若干板簧后通过螺栓固定,长度最大并处于最上方的板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

优选的,所述前装载框和后装载框内都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垃圾转运桶。

优选的,所述后装载框包括侧边框和底部承接板,所述底部承接板用于放置垃圾转运桶,两所述侧边框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承接板的两侧,所述底部承接板通过卸料制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底部承接板;

所述卸料制动组件包括铰接轴、卡轴、卡接调节板、驱动部和复位弹簧,所述底部承接板通过铰接轴安装在所述底部承接板,使得所述底部承接板可绕着所述铰接轴上下摆动;所述卡轴设置在所述底部承接板的后端侧面,且其从所述底部承接板的侧面垂直向外延伸;所述卡接调节板铰接于所述侧边框,其上设有开口向后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轴可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使得所述底部承接板保持水平状态;

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卡接调节板的后侧,其一端固定在所述侧边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接调节板;所述驱动部固定在所述卡接调节板。

优选的,所述铰接轴到所述底部承接板的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小于其到所述底部承接板的最后端的水平距离。

优选的,所述底部承接板的后端边沿设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弯折部。

优选的,所述卡接调节板和驱动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驱动部安装有端面朝上的脚踏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车架是由前装载框、中间连接架和后装载框依次连接而成的几字形结构,车轮驱动轴和车轮架设在前装载框和后装载框之间的中间连接架的下方,前多个垃圾转运桶分别放置在前装载框和后装载框上,结构简单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车轮驱动轴上设有减震组件,利用板簧的弹性缓冲车架在车轮驱动轴和车轮转动行进过程中所受到的竖直方向上的振动,保证车架的平稳行驶,避免垃圾转运桶中的垃圾,甚至垃圾转运桶本身发生倾斜或掉落,提高三轮车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卸料制动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其中:车架1,前装载框11,中间连接架12,后装载框13,侧边框131,底部承接板132,弯折部1320;

垃圾转运桶2,车轮3,车轮驱动轴4;

减震组件5,板簧51,U型固定件52;卸料制动组件6,铰接轴61,卡轴62,卡接调节板63,卡槽630,驱动部64,复位弹簧65;脚踏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垃圾转运三轮车;包括车架1、垃圾转运桶2、车轮3、车轮驱动轴4和减震组件5;

所述车架1为几字形结构的架体,其从前往后依次包括前装载框11、中间连接架12和后装载框13,所述前装载框11和后装载框13的高度都小于所述中间连接架12的高度,且所述前装载框11和后装载框13内均设置有垃圾转运桶2;

所述车轮驱动轴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1,且其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架12的下方,两车轮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轮驱动轴4的两端;

所述减震组件5包括板簧51和U型固定件52,所述U型固定件52的U型框套装在所述车轮驱动轴1,且其U型框的两自由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板簧51的中部,所述板簧5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1。

车架1是由前装载框11、中间连接架12和后装载框13依次连接而成的几字形结构,车轮驱动轴4和车轮3架设在前装载框11和后装载框13之间的中间连接架12的下方,前多个垃圾转运桶2分别放置在前装载框11和后装载框13上,结构简单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车轮驱动轴4上设有减震组件5,利用板簧51的弹性缓冲车架1在车轮驱动轴4和车轮3转动行进过程中所受到的竖直方向上的振动,保证车架1的平稳行驶,避免垃圾转运桶2中的垃圾,甚至垃圾转运桶2本身发生倾斜或掉落,提高三轮车的实用性。

所述减震组件5包括若干长度不相等的板簧51,该若干长度不相等的板簧51按照长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所述U型固定件52的U型框的两自由端依次穿过若干板簧51后通过螺栓固定,长度最大并处于最上方的板簧51若干长度不相等的板簧5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1。

按照长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形成板簧组,U型固定件52的U型框套装住车轮驱动轴1后,其U型框的两自由端依次穿过若干板簧51后通过螺栓固定,装配稳定性强,减震效果好。

所述前装载框11和后装载框13内都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垃圾转运桶2。

设置多个垃圾转运桶2,提高垃圾装运的效率,减少往复转运的次数,降低人力成本。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后装载框13包括侧边框131和底部承接板132,所述底部承接板132用于放置垃圾转运桶2,两所述侧边框131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承接板132的两侧,所述底部承接板132通过卸料制动组件6安装在所述底部承接板132;

所述卸料制动组件6包括铰接轴61、卡轴62、卡接调节板63、驱动部64和复位弹簧65,所述底部承接板132通过铰接轴61安装在所述底部承接板132,使得所述底部承接板132可绕着所述铰接轴61上下摆动;所述卡轴62设置在所述底部承接板132的后端侧面,且其从所述底部承接板132的侧面垂直向外延伸;所述卡接调节板63铰接于所述侧边框131,其上设有开口向后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卡槽630,所述卡轴62可卡接在所述卡槽630内,使得所述底部承接板132保持水平状态;

所述复位弹簧65安装在所述卡接调节板63的后侧,其一端固定在所述侧边框131,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接调节板63;所述驱动部64固定在所述卡接调节板63。

逆时针按下所述驱动部64时,所述卡接调节板63跟着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卡槽630与卡轴62脱离接触,复位弹簧65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卡轴62与卡槽630脱离接触后,底部承接板132可向后倾斜,放置在其上的垃圾转运桶2随之滑下,方便将装满垃圾的转运桶进行更换;垃圾转运桶2更换完成后,放开驱动部64,复位弹簧65在其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后回缩,同时带着卡接调节板63顺指针向后转动,使得所述卡轴62重新卡接到所述卡槽630内,所述底部承接板132回到水平的平稳承接垃圾转运桶2的状态。

所述铰接轴61到所述底部承接板132的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小于其到所述底部承接板132的最后端的水平距离。

这样的尺寸设计,则以铰接轴61作为底部承接板132前后两侧的分界,底部承接板132的前侧重量要小于其后侧的重量,则卡轴62与卡槽630脱离接触时,底部承接板132可在其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向后倾斜,放置在其上的垃圾转运桶2随之滑下,使用方便。

所述底部承接板132的后端边沿设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弯折部1320。

由于弯折部1320的阻挡,避免了垃圾转运桶2水平放置在底部承接板132,进行运送的过程中,遇到颠簸的路段时,垃圾转运桶2从底部承接板132的后端滑出。

所述卡接调节板63和驱动部6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驱动部64安装有端面朝上的脚踏板7。

用脚踏上脚踏板7,以驱动卡接调节板63逆时针转动,使用方便。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