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扬式启闭机的联动式布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768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卷扬式启闭机的联动式布线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其中卷扬式启闭机的改进。



背景技术:

卷扬式启闭机通常用钢索或钢索滑轮组作吊具,并通过齿轮传动系统使卷扬筒绕、放钢索从而带动工件升降的机械设备。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钢索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卷扬筒的表面上,因此,一旦钢索绕设不均匀,将在钢索收、放过程中产生极大的阻力,使其最终的升降运动变得极为不畅,大幅影响了卷扬式启闭机的使用效果以及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稳定性好且使用时动作效率高的卷扬式启闭机的联动式布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启闭机包括卷扬筒、底座和一对固定板,一对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卷扬筒铰接于两固定板之间;

所述布线组件包括主轴、一对布线板、正转驱动系统和反转驱动系统,所述主轴铰接在两固定板上、且位于卷扬筒和底座之间,所述主轴表面上设有两段对称设置且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布线板滑动连接在底座上、且布线板上部开设有与主轴上两段外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布线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设钢索的穿线孔;

所述正转驱动系统包括主动齿轮一、从动齿轮一、传动键一、推杆一、拉杆一、结合弹簧一和分离弹簧一,所述主动齿轮一固定连接在卷扬筒的一侧、且与卷扬筒同轴心,所述从动齿轮一套接在主轴上、且与主动齿轮一通过同步带相联动;

所述主轴上开设有位于从动齿轮一内侧且长度大于传动键一的滑槽一,所述传动键一的下部滑动连接在滑槽一中,所述从动齿轮一背向主轴中心的内缘上开设有与传动键一适配的插槽一,所述推杆一穿设所述从动齿轮一、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一中,所述结合弹簧一套接所述主轴、且位于传动键一背向主轴中心的一侧,所述分离弹簧一套接所述主轴、且位于推杆一朝向主轴中心的一侧;

所述拉杆一呈C字形、且拉杆一的中部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一的一端位于从动齿轮一朝向主轴中心的一侧、且拉杆一的另一端位于结合弹簧一背向主轴中心的一侧;

所述反转驱动系统包括主动齿轮二、从动齿轮二、传动键二、推杆二、拉杆二、结合弹簧二和分离弹簧二,所述主动齿轮二固定连接在卷扬筒远离主动齿轮一的一侧、且与卷扬筒同轴心,所述从动齿轮二套接在主轴上、且与主动齿轮二通过过渡齿轮相联动;

所述主轴上开设有位于从动齿轮二内侧且长度大于传动键二的滑槽二,所述传动键二的下部滑动连接在滑槽二中,所述从动齿轮二朝向主轴中心的内缘上开设有与传动键二适配的插槽二,所述推杆二穿设所述从动齿轮二、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二中,所述结合弹簧二套接所述主轴、且位于传动键二朝向主轴中心的一侧,所述分离弹簧二套接所述主轴、且位于推杆二背向主轴中心的一侧;

所述拉杆二呈C字形、且拉杆二的中部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二的一端位于从动齿轮二朝向主轴中心的一侧、且拉杆二的另一端位于分离弹簧二背向主轴中心的一侧。

所述结合弹簧一、分离弹簧一、结合弹簧二、分离弹簧二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接所述主轴。

所述传动键一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凸棱一,所述插槽一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凸棱一适配的一对凹槽一;

所述传动键二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凸棱二,所述插槽二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凸棱二适配的一对凹槽二。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钢索将分别置于两穿线孔中,当正转驱动系统作用时,两布线板由内向外往两侧运动,从而在卷扬筒上完成一侧朝向的布线;当反转驱动系统作用时,两布线板由外相内往中心运动,从而在卷扬筒上完成另一侧朝向的布线。这样,通过正转驱动系统和反转驱动系统的交替工作即可实现在卷扬筒表面上的均匀布线,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布线不均匀而造成的设备运行阻力大等问题。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稳定性好以及使用时动作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四,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五;

图中1是卷扬筒,2是底座,3是固定板;

5是布线组件,50是套环,51是主轴,511是滑槽一,512是滑槽二,52是布线板;

53是正转驱动系统,531是主动齿轮一,532是从动齿轮一,533是传动键一,534是推杆一,535是拉杆一,536是结合弹簧一,537是分离弹簧一;

54是反转驱动系统,541是主动齿轮二,542是从动齿轮二,543是传动键二,544是推杆二,545是拉杆二,546是结合弹簧二,547是分离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8所示,所述启闭机包括卷扬筒1、底座2和一对固定板3,一对所述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底座2上,所述卷扬筒1铰接于两固定板3之间;

所述布线组件5包括主轴51、一对布线板52、正转驱动系统53和反转驱动系统54,所述主轴51铰接在两固定板3上、且位于卷扬筒1和底座2之间,所述主轴51表面上设有两段对称设置且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布线板52滑动连接在底座2上、且布线板52上部开设有与主轴51上两段外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布线板52上开设有用于穿设钢索的穿线孔;

通过所述正转驱动系统53驱动所述主轴51正转;

通过所述反转驱动系统54驱动所述主轴51反转。使用时钢索将分别置于两穿线孔中,当正转驱动系统作用时,两布线板由内向外往两侧运动,从而在卷扬筒上完成一侧朝向的布线;当反转驱动系统作用时,两布线板由外相内往中心运动,从而在卷扬筒上完成另一侧朝向的布线。这样,通过正转驱动系统和反转驱动系统的交替工作即可实现在卷扬筒表面上的均匀布线,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布线不均匀而造成的设备运行阻力大等问题。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稳定性好以及使用时动作效率高的特点。

所述正转驱动系统53包括主动齿轮一531、从动齿轮一532、传动键一533、推杆一534、拉杆一535、结合弹簧一536和分离弹簧一537,所述主动齿轮一531固定连接在卷扬筒1的一侧、且与卷扬筒1同轴心,所述从动齿轮一532套接在主轴51上、且与主动齿轮一531通过同步带相联动;

所述主轴51上开设有位于从动齿轮一532内侧且长度大于传动键一533的滑槽一511,所述传动键一533的下部滑动连接(可采用T字形、燕尾形的滑动结构,以避免传动键一与从动齿轮一不结合时被甩出)在滑槽一511中,所述从动齿轮一532背向主轴51中心的内缘上开设有与传动键一533适配的插槽一,所述推杆一534穿设所述从动齿轮一532、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一中,所述结合弹簧一536套接所述主轴51、且位于传动键一533背向主轴51中心的一侧,所述分离弹簧一537套接所述主轴51、且位于推杆一534朝向主轴51中心的一侧;

所述拉杆一535呈C字形、且拉杆一535的中部滑动连接在底座2上,所述拉杆一535的一端位于从动齿轮一532朝向主轴51中心的一侧、且拉杆一535的另一端位于结合弹簧一536背向主轴51中心的一侧;

所述反转驱动系统54包括主动齿轮二541、从动齿轮二542、传动键二543、推杆二544、拉杆二545、结合弹簧二546和分离弹簧二547,所述主动齿轮二541固定连接在卷扬筒1远离主动齿轮一531的一侧、且与卷扬筒1同轴心,所述从动齿轮二542套接在主轴51上、且与主动齿轮二541通过过渡齿轮相联动;

所述主轴51上开设有位于从动齿轮二542内侧且长度大于传动键二543的滑槽二512,所述传动键二543的下部滑动连接(可采用T字形、燕尾形的滑动结构,以避免传动键二与从动齿轮二不结合时被甩出)在滑槽二512中,所述从动齿轮二542朝向主轴51中心的内缘上开设有与传动键二543适配的插槽二,所述推杆二544穿设所述从动齿轮二542、且其一端伸入至插槽二中,所述结合弹簧二546套接所述主轴51、且位于传动键二543朝向主轴51中心的一侧,所述分离弹簧二547套接所述主轴51、且位于推杆二544背向主轴51中心的一侧;

所述拉杆二545呈C字形、且拉杆二545的中部滑动连接在底座2上,所述拉杆二545的一端位于从动齿轮二542朝向主轴51中心的一侧、且拉杆二545的另一端位于分离弹簧二547背向主轴中心的一侧。

如图4所示,当传动键一处于插槽一中时,主轴将在从动齿轮一的带动下正转,使得两布线板由内向外往两侧运动;此时,传动键二位于插槽二外,从动齿轮二空转;此后,如图5所示,当两布线板向外滑动至极限时将压缩分离弹簧一和结合弹簧二,待分离弹簧一和结合弹簧二储能完毕、且传动键二和插槽二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如图6所示,传动键一将瞬间被推杆一顶出插槽一,而传动键二将瞬间被推入插槽二,从而由从动齿轮二带动主轴进行反转,使得两布线板由外相内往中心运动;

此后,如图7所示,当两布线板向内滑动至极限时将通过拉杆一、拉杆二分别压缩结合弹簧一和分离弹簧二,待结合弹簧一和分离弹簧二储能完毕、且传动键一和插槽一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如图8所示,传动键二将瞬间被推杆二顶出插槽二,而传动键一将瞬间被推入插槽一,从而由从动齿轮一带动主轴进行反转,使得两布线板由外相内往中心运动;

上述过程中,由于主动齿轮一与从动齿轮一通过同步带联动,而主动齿轮二与从动齿轮二通过过渡齿轮联动,因此,从动齿轮一、从动齿轮二的旋向将始终相反。而本案中结合弹簧一、分离弹簧一、结合弹簧二、分离弹簧二的设置,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储能、蓄力的作用,以确保传动键一、传动键二可被推动(由于传动键与从动齿轮之间具有摩擦力,因此当弹簧储能完毕后可瞬间克服摩擦力推出或推入传动键);另一方面,在等待弹簧蓄力期间,也给空转的一传动键和插槽的对接提供的动作时间,其实际使用时,与从动齿轮相结合的传动键将率先被顶出至插槽外,而空转的传动键将等待与插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再由结合弹簧释放,将其瞬间推入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中主轴的正反转将在卷扬筒旋转后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干预,也无需电路系统介入,其正反转的过程均有机械结构直接驱动,稳定性极好且具有极佳的可靠性。

所述结合弹簧一536、分离弹簧一537、结合弹簧二546、分离弹簧二54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50,所述套环50套接所述主轴51。从而使得结合弹簧一、分离弹簧一、结合弹簧二、分离弹簧二在使用过程中无扭转,使其形态更为稳定、使用效果更好、工作状态更佳。

所述传动键一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凸棱一,所述插槽一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凸棱一适配的一对凹槽一;从而提升传动键一与从动齿轮一之间的结合力,以及传动键一进入插槽一的推入力,使得结合弹簧一、分离弹簧一的储能、释放过程更为合理、稳定。

所述传动键二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对凸棱二,所述插槽二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凸棱二适配的一对凹槽二。从而提升传动键二与从动齿轮二之间的结合力,以及传动键二进入插槽二的推入力,使得结合弹簧二、分离弹簧二的储能、释放过程更为合理、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