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叶物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62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离心风叶物流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移离心风叶用的物流单元。



背景技术:

离心风叶是离心风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它们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向周向排送气体,离心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工装车又称工业装备运输车,本文称之为物流单元,主要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内部物料的配送周转,对物料的长途运输问题考虑较少,现有的离心风叶转移用工装车体积庞大、笨重,既无法进入生产车间配送又增加了运送人员的操作劳动强度,严重影响运输效率和工作效率,而且这些工装车需要大量的存放空间。

因此,如何提高运输效率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存放空间,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叶物流单元,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存放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包括前框、后框、左框、右框、顶框和底框,形成一个长方体容器,左框和右框都分别与前框和后框铰接,顶框和底框分别与后框铰接,所述左框和右框的结构相同,都包含有相互铰接的第一框和第二框,左框和右框能够同时朝向容器内部的方向进行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后框包括竖杆和横杆,多根竖杆和横杆组合成3个长方形的框架,其中一个面积最大的为主框架,两个面积较小的为第一副框架和第二副框架,两个副框架平行设置,并且它们形成的平面都垂直于主框架,所述第一副框架与左框铰接,所述第二副框架与右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框和右框的顶部都设置有锁栓,锁栓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框上,锁栓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框的对应位置,以确保锁栓在锁止时,能够让第一框和第二框处于同一个平面;在解锁后,第一框和第二框能够叠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小杯脚,在所述前框的立柱上设置有杯脚立柱,杯脚立柱的端部形状与小杯脚的形状相配,小杯脚可以卡合在杯脚立柱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框的竖杆底部以及前框的立杆底部都设置有大杯脚,能够与竖杆顶端和立杆顶端形状配合,大杯脚可以卡合在这些竖杆顶端和立杆顶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可拆可组,通用性高;可折叠可堆高,节省储存空间;可采用吊车进行吊装作业,大幅降低转运过程中的劳动量,可大幅降低风叶转运过程中的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框向上折叠的示意图。

其中,10-前框,101-立柱,102-杯脚立柱,103-大杯脚,20-后框,21- 主框架,22-第一副框架,23-第二副框架,201-竖杆,202-横杆,203-小杯脚, 204-大杯脚,30-左框,31-第一框,32-第二框,33-锁栓,40-右框,41-第一框,42-第二框,43-锁栓,50-顶框,60-底框,70、80、90、100-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叶物流单元的展开和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该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包括前框10、后框20、左框30、右框40、顶框50和底框60,形成一个长方体容器,左框30和右框40都分别与前框10和后框20通过铰链70和铰链90铰接,顶框50和底框60分别与后框20通过铰链100铰接,所述左框30和右框40的结构相同,都包含有通过铰链80相互铰接的第一框(31,41)和第二框(32,42),左框30和右框40能够同时朝向容器内部的方向进行折叠。

后框20包括若干竖杆201和横杆202,多根竖杆201和横杆202组合成3个长方形的框架,其中一个面积最大的为主框架21,两个面积较小的为第一副框架22和第二副框架23,两个副框架(22,23)平行设置,并且它们形成的平面都垂直于主框架21,所述第一副框架22与左框30通过铰链70铰接,所述第二副框架23与右框40通过铰链70铰接。

顶框50通过铰链100连接在后框的横杆202上,该横杆202连接在第一副框架22和第二幅框架23的上端横杆202的中部;底框60通过铰链 100连接在后框的另一根横杆202上,该横杆202连接在第一副框架22和第二幅框架23的下端横杆202的端部,这样在折叠时,顶框50和底框60的位置不会发生干涉,能够顺利地完成折叠。

左框30和右框40的顶部都设置有锁栓33和锁栓43,锁栓(33,43)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框(31,41)上,锁栓(33,43)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框(32,42) 的对应位置,以确保锁栓(33,43)在锁止时,能够让第一框(31,41)和第二框 (32,42)处于同一个平面;在解锁后,第一框(31,41)和第二框(32,42)能够叠合在一起。

在主框架21的竖杆201上设置有小杯脚203,在所述前框10的立柱101上设置有杯脚立柱102,杯脚立柱102的端部形状与小杯脚203的形状相配,小杯脚203可以卡合在杯脚立柱102的端部。这样的设置,方便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在折叠后可以进行堆叠,此时,堆叠在上面的小杯脚203卡合在下面的杯脚立柱102的端部,从而实现多层离心风叶物流单元的堆叠。

后框20的竖杆201底部设置有大杯脚204,前框10的立柱101底部设置有大杯脚103,能够与竖杆201顶端和立柱101顶端形状配合,大杯脚 (103,204)可以卡合在这些竖杆顶端和立杆顶端。这些大杯脚(103,204)用于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在车间内展开时的站立,也用于在流通时两层离心风叶物流单元的堆叠。堆叠时,上面的大杯脚(103,204)卡合在下面的竖杆201或立柱101的顶端上,二者进行形状配合,只能从下面物流单元的竖杆201和立柱101顶部卸除上面的物流单元车架,这样就不会产生前后左右的物流单元移动情况,增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了让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在折叠后体积缩小,结构紧凑,将左框30 和右框40设置成大小相同,它们的面积之和不大于2倍主框架21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在转移时,可采用专门设计的快速堆高机进行吊装、转移到车间外面或者物流车辆上面。

使用时,将处于如图2所示折叠状态的离心风叶物流单元的左框30 和右框40展开,使得第一框(31,41)和第二框(32,42)处于同一平面内,将锁栓 33的栓杆插入锁口内,实现锁栓33的锁定;将与后框20铰接的底框60放平,底框50的一部分搭放在前框10的底部;将与后框20铰接的顶框50沿着铰链100转动到图3状态,从而使得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形成一个展开的长方体容器。此时可以把放置离心风叶的内卡中空板安放进去,然后将离心风叶逐个放置在内卡中空板中,直到内卡中空板放满了离心风叶(或者离心风叶放完了),然后放下顶框50,使得本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形成一个封闭的单元。

存放有离心风叶的本离心风叶物流单元,可以由吊车吊装到物流车上。若需要堆叠,则将大杯脚(103,204)的位置对应下面的离心风叶物流单元的立柱101或者竖杆201端部并且卡合住这些立柱101或者竖杆201端部,实现本离心风叶物流单元之间的堆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