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39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装箱机集瓶台,包括平顶链输送系统、分隔板、搓瓶导向块和多个搓瓶滚轮,瓶子由平顶链输送系统进入集瓶台,直接或间接地先后经过搓瓶滚轮和搓瓶导向块的搓瓶动作影响,顺利分道进入并排的分隔板形成的板道中,瓶子便能排列整齐由上部气动抓瓶装置提放至下部的纸箱或塑箱里,完成瓶子装箱工序。

但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的结构,为一体成型的搓瓶滚轮90,如此的结构会产生两个技术问题:一、当瓶子92正对搓瓶滚轮90前行,两者接触并产生撞击,搓瓶滚轮90顶死瓶子92,瓶子92不能向前移动;二、当瓶子92从搓瓶滚轮90侧边经过时,因对称一侧也有另一瓶子92存在,搓瓶滚轮90对应的两侧受同向摩擦力作用,使得搓瓶滚轮90未能转动。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搓瓶滚轮存在缺陷,不仅不能通过滚动起到搓瓶作用,甚至阻碍了瓶子的正常前行,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其将单一滚轮化整为零,有效提高装箱机集瓶台分瓶效率,消除堵瓶、倒瓶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包括中心架和多个滚轴,所述中心架包括主轴和衔接件,所述主轴活动连接所述衔接件,实现所述衔接件以所述主轴为轴心转动;所述滚轴相互并列设置,所述滚轴以所述主轴为轴心环绕设置,所述衔接件连接所述滚轴,所述滚轴实现自转。

进一步,所述衔接件为两个,所述主轴的两端通过活动部件分别连接所述衔接件。

进一步,所述滚轴包括滚筒和滚筒轴,所述滚筒套设所述滚筒轴,所述滚筒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衔接件。

进一步,所述滚轴包括滚轮和活动部件,所述滚轮的两端通过所述活动部件分别连接所述衔接件。

具体地,每一根滚轴与相邻两根滚轴刚好不触碰。

进一步,所述滚轴以所述主轴为轴心等角度等距离环绕设置。

具体地,所述衔接件为带多个孔的圆板,所述主轴和所述滚轴对应插入所述衔接件的孔。

进一步,所述衔接件为带有多个孔的放射状支架,所述主轴和所述滚轴对应插入所述衔接件的孔。

具体地,所述活动部件为轴承或轴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国产装箱机的单一滚轮系统,使得滚轴与瓶子之间平稳接触,确保每个接触点都能产生平滑的滚动摩擦,产生附加荷载最小,平稳且高效地实现输送和分流瓶子的目的,有效提高装箱机集瓶台分瓶效率,消除堵瓶、倒瓶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1应用到装箱机集瓶台的示意图。

图中:90-搓瓶滚轮;92-瓶子;10-滚轴;11-滚筒;12-滚筒轴;20-中心架;21-衔接件;

22-主轴;23-轴承;30-本实施例1的搓瓶滚轮装置;40-平顶链;50-搓瓶滚轮装置固定架;60-分瓶前搓瓶轮;70-搓瓶轮固定架;72-减速机;80-分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包括中心架20和多个滚轴10,所述中心架20包括主轴22和衔接件21,所述主轴22活动连接所述衔接件21,实现所述衔接件21以所述主轴22为轴心转动;所述滚轴10相互并列设置,所述滚轴10以所述主轴22为轴心环绕设置,所述衔接件21连接所述滚轴10,所述滚轴10实现自转。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1的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包括十六个滚轴10和一个中心架20。

中心架20包括一主轴22、两个衔接件21和两个轴承23。衔接件21为带多个孔的圆板,圆板具有一个中心孔和十六个圆周孔,圆周孔以中心孔为基准等角度环绕设置。主轴22通过轴承23分别活动连接两个衔接件21,具体为,主轴22的两端套一轴承23,并分别塞设于衔接件21的中心孔里。

每个滚轴10包括一根滚筒11和一根滚筒轴12,滚筒11套设滚筒轴12。滚筒11与滚筒轴12之间有宽裕,使滚筒11可以相对滚筒轴12转动。每个滚轴10活动连接中心架20,具体地,滚筒轴12的两端对应连接两个衔接件21的圆周孔,使十六个滚轴10相互并列设置,并以所述中心架20的主轴22为轴心等角度等距离环绕设置。

而且,每一根滚轴10与相邻两根滚轴10刚好不触碰。滚轴10相互不触碰的设计是为了,每个滚轴10的自转不会联动其他滚轴10,从而避免对其他滚轴10上的瓶子92产生阻力。每一根滚轴10与相邻两根滚轴10之间的间隙要足够的小,使瓶子92前行时在两根滚轴10之间平稳过渡,减少冲击,减轻负荷。因此,每一根滚轴10与相邻两根滚轴10刚好不触碰的设计,能满足上述两个目的。

本实施例1的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每个滚轴10可以自转,每个滚轴10能以中心架20的主轴22为轴心公转,使得滚轮装置与瓶子92之间平稳接触,确保每个接触点都能产生平滑的滚动摩擦,产生附加荷载最小,平稳且高效地实现输送和分流瓶子92的目的。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1应用到装箱机集瓶台,其工作原理是:装箱机集瓶台包括相互对接的输送区和分瓶区,输送区包括平顶链40、搓瓶滚轮装置固定架50以及本实施例1的搓瓶滚轮装置30,分瓶区包括分瓶前搓瓶轮60、搓瓶轮固定架70和分瓶板80。平顶链40铺设于输送区,搓瓶滚轮装置固定架50置于平顶链40上,搓瓶滚轮装置固定架50连接多个搓瓶滚轮装置。搓瓶轮固定架70置于分瓶区的台面上,搓瓶轮固定架70连接多个分瓶前搓瓶轮60,且搓瓶轮固定架70通过减速机72带动搓瓶轮固定架70左右移动,多个分瓶板80间隔地并列设置,形成多个并列的分瓶通道,每个分瓶通道的宽度仅容一瓶子92通过。实际使用时,平顶链40批量传送瓶子92,瓶子92依次通过本实施例1的搓瓶滚轮装置30和分瓶前搓瓶轮60后,进入分瓶通道。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一、当瓶子92正对本实施例1的搓瓶滚轮装置30前行,两者接触并产生撞击时,由于本实施例1的滚轴10受其他方向上接触的瓶子92的作用力,滚轴10会以主轴22为轴心产生窄幅地公转,瓶子92能被推送到左右两侧而向前移动,滚轴10不会顶死瓶子92;二、当瓶子92从本实施例1的滚轴10的侧边经过,而对称一侧也有另一瓶子92存在时,因为两个瓶子92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独立的滚轴10上,两个瓶子92不会相互产生力的作用,则,两个瓶子92相互不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的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1)实施例2的滚轴包括滚轮和轴承,滚轮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连接所述中心架的两个连接架;2)实施例2的衔接件为放射状支架,对应实施例1的其他结构的前提下,实施例2的衔接件具有十六条从中心等角度等距离发散的幅条,衔接件的中心具有一中心孔,每个幅条的端部具有一圆周孔,对应连接滚轴的两端。

上述两个实施例提供了轴承连接实现活动连接,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知常识可知,除了轴承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部件可以实现该功能,如轴套。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轴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国产装箱机的单一滚轮系统,使得滚轴与瓶子之间平稳接触,确保每个接触点都能产生平滑的滚动摩擦,产生附加荷载最小,平稳且高效地实现输送和分流瓶子的目的,有效提高装箱机集瓶台分瓶效率,消除堵瓶、倒瓶现象。

本实施例所述装箱机集瓶台的搓瓶滚轮装置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