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的防散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27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的防散丝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筋捆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的防散丝结构。



背景技术:

绕丝盘是钢筋捆扎机在使用时的配件。为方便储存、运输和安装,绕丝盘必须将最外圈的钢丝端部固定以防止钢丝膨胀后散开,简称防散丝。现有的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通常采用下列三种方式防散丝:1. 在外圈缠绕胶带,此种方式通常见于国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但自动化生产线成本高,手工缠绕胶带则较为繁琐且缠绕后不够美观,采用胶带的另一不足在于胶带上的胶会随钢丝进入捆扎机内部,影响捆扎机正常工作;2. 将钢丝端部弯折后卡在绕丝盘的制动槽中,采用此种方式,由于钢丝端部被弯折,在使用时,需要将这弯折部剪去,操作麻烦且浪费钢丝;3. 绕丝盘上设孔,钢丝端部插入孔后弯折卡住,此种方式缺点同上述第二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采用胶带方式带来的胶会随钢丝进入捆扎机内部,或者将钢丝端部弯折带来的制造、使用麻烦且浪费钢丝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的防散丝结构,不需要胶合物或者弯折钢丝,制造、使用方便,且不浪费钢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的防散丝结构,包括可用于容纳和缠绕钢丝的盘体,盘体呈H形,包括两侧板和中空孔,还包括一可在钢丝平直方向上夹紧钢丝端部的弹性防散件,防散件与至少一块侧板可拆卸连接。

采用防散件将钢丝端部夹紧的同时和侧板可拆卸连接,防散件不与钢丝端部或侧板产生相对位移,相比采用胶带固定的方式,避免胶带上的胶随钢丝进入钢筋捆扎机内部影响捆扎机正常工作;相比采用弯折钢丝固定的方式,制造、使用方便,且不浪费钢丝。

作为优选,防散件开设可夹紧钢丝端部的夹紧槽,并开设供至少一块侧板端缘卡入的卡槽。弹性防散件开设夹紧槽,可以利用弹力有效的固定钢丝端部,防散件通过卡槽可与盘体固定。并且,钢丝端部可以被防散件完全收纳,不会外露于防散件,保证钢丝端部不会伤害到操作者。

作为优选,防散件中段开设可夹紧钢丝端部的夹紧槽,两端均开设供侧板端缘卡入的卡槽。防散件两端均开设卡槽,使得防散件与盘体间的连接更牢固。

作为优选,防散件中段开设可夹紧钢丝端部的夹紧槽,一端开设供侧板端缘卡入的卡槽,另一端抵触于另一侧板内壁。防散件与侧板抵触,使得防散件被压缩,防散件与侧板间的摩擦力更大,钢丝和防散件间的摩擦力也越大,有效固定钢丝端部,防止钢丝膨胀散开。

作为优选,防散件抵触侧板的一端开设贯穿的缺口。在实际使用中,不同绕丝盘的两块侧板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使是同一绕丝盘,也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两块侧板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防散件抵触侧板的一端开设贯穿的缺口,使得防散件的弹性变形范围更大,适用性更好。

作为优选,至少一块侧板端缘开设均匀分布的制动槽,卡槽可卡在制动槽的槽底部,使防散件的上表面与侧板端缘基本齐平。现有的绕丝盘的一块侧板端缘通常都开设均匀分布的制动槽,将卡槽卡在制动槽的槽底部,防散件的上表面与侧板端缘基本齐平,防散件不占用额外空间。

作为优选,至少一块侧板端缘开设均匀分布的制动槽,卡槽中开设与制动槽外凸部配合的贯穿的插槽,防散件可卡在制动槽的外凸部,使防散件的上表面与侧板端缘基本齐平。现有的绕丝盘的一块侧板端缘通常都开设均匀分布的制动槽,卡槽中开设与制动槽外凸部配合的插槽,将卡槽卡在制动槽的的外凸部,防散件的上表面与侧板端缘基本齐平,防散件不占用额外空间,并且,使得绕丝盘可容纳的钢丝长度尽可能大。

作为优选,防散件中段开设可夹紧钢丝端部的夹紧槽,两端均抵触于侧板内壁。防散件两端均被压缩,从而可以利用防散件与侧板内壁的摩擦力将防散件与盘体固定,同时,利用夹紧槽与钢丝端部间的摩擦力将钢丝与防散件固定。

作为优选,中空孔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孔、外孔以及内孔与外孔间设置的连接筋,内孔用于安装绕丝盘,外孔的端面连接侧板,中间段构成钢丝缠绕面,侧板的外壁均设置加强筋。采用双层结构的中空孔,提高了绕丝盘的结构强度,侧板上设置的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绕丝盘的结构强度,防止绕丝盘变形。

作为优选,防散件为O型弹性件,至少一块侧板端缘开设制动槽,防散件缠绕于钢丝端部,张紧后卡设于侧板的制动槽中。防散件可为O型弹性件如O型橡胶密封圈或橡皮筋等,成本低,制造简单,功能可靠。

本实用新型将防散件代替胶带或者弯折钢丝的方式,相比采用胶带的方式,不需要胶合物,能够防止胶带上的胶随钢丝进入捆扎机内部;相比弯折钢丝的方式,不需要弯折钢丝,制造、使用方便,且不浪费钢丝。进一步地,各技术特征组合后,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防散件可以是O型弹性件;

2. 防散件还可以是特制的,开设夹紧槽,可以将钢丝端部完全包裹,钢丝端部不露出防散件,保证人身安全;

3. 防散件两端可以抵触侧板内壁或者卡入侧板端缘,从而将防散件与盘体固定;

4. 防散件抵触侧板的一端开设贯穿的缺口,使得防散件的弹性变形范围更大,适用性更好;

5. 绕丝盘的侧板端缘通常都开设均匀分布的制动槽,将卡槽卡在制动槽的槽底部,防散件的上表面与侧板端缘基本齐平,防散件不占用额外空间;

6. 卡槽中开设与制动槽外凸部配合的插槽,将卡槽卡在制动槽的的外凸部,防散件的上表面与侧板端缘基本齐平,防散件不占用额外空间,并且,使得绕丝盘可容纳的钢丝长度尽可能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盘体和钢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体;2-钢丝;3-防散件;4-中空孔;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制动槽;14-加强筋;31-夹紧槽;32-卡槽;33-缺口;41-内孔;42-外孔;43-连接筋;321-外侧壁;322-内侧壁;323-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盘体和钢丝,盘体1呈H形,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中空孔4,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平行,外侧设置加强筋14。第一侧板11端缘上开设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制动槽13。中空孔4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孔41和外孔42,内孔41和外孔42之间设置连接筋43,内孔41用于安装绕丝盘,外孔42的端面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外孔42中间段构成钢丝2的缠绕面,钢丝2缠绕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缠绕面上。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散件,防散件3为一体成型且具有弹性的防散件。防散件3大致呈“T”字形,包括较宽部和较窄部,其较窄部中间处开设夹紧槽31,夹紧槽31可卡入钢丝2端部,其较宽部开设卡槽32,卡槽32可卡入第一侧板11端缘,较窄部的外端开设贯穿的缺口33。卡槽32的外侧壁321低于内侧壁322,中间开设贯穿的插槽323,卡槽323尺寸与第一侧板11的制动槽13的外凸部配合。卡槽32的外侧壁321也可以高于或者等于内侧壁322。夹紧槽31的尺寸与钢丝2直径相配合,卡槽32的尺寸与第一侧板11的厚度相配合。防散件3较宽部尺寸和第一侧板11的制动槽13的尺寸相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的防散丝结构,包括可用于容纳和缠绕钢丝2的盘体1,盘体1呈H形,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中空孔4,还包括一可在钢丝2平直方向上夹紧钢丝2端部的防散件3,防散件3一端卡入第一侧板11,另一端抵触于第二侧板12内壁。钢丝2端部插入防散件3上的夹紧槽31中,第一侧板11端缘插入防散件3上的卡槽32中,制动槽13的外凸部插入插槽323中。防散件3的上表面与第一侧板11端缘基本齐平。防散件3开设缺口33的一端抵触第二侧板12内壁。

防散件3卡在制动槽13的外凸部,内侧壁322可抵触钢丝2,相对于将防散件3卡在制动槽13的槽底部,绕丝盘可缠绕更多的钢丝。

防散件3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板12间的摩擦力使得防散件3不会从盘体1上脱离,同时防散件3的夹紧槽31与钢丝2端部的摩擦力使得防散件3不会与钢丝2端部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有效的将钢丝2端部固定,防止钢丝2膨胀散开。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散件,实施例2的防散件与实施例1的防散件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2的防散件3上未开设插槽323。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2的防散件3未开设插槽323,且防散件3卡在制动槽13的槽底部。实施例2中,防散件3上表面与侧板端缘基本齐平。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一种钢筋捆扎机的绕丝盘的防散丝结构,盘体1呈H形,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中空孔4,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平行,第一侧板11端缘上开设均匀分布的制动槽13,外侧还开设加强筋14,加强筋14为不贯穿的加强筋。中空孔4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孔41和外孔42,内孔41和外孔42之间设置连接筋43,内孔41用于安装绕丝盘,外孔42的端面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外孔42中间段构成钢丝2的缠绕面,钢丝2缠绕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缠绕面上。第二侧板12外侧设置指示安装方向的提示语。

防散件3为O型弹性件,O型弹性件缠绕在钢丝2端部,张紧后卡设于第一侧板11上的不同制动槽13中。

需要指出的是,除采用O型弹性件作为防散件的技术方案外,其它技术方案中,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均可不开设制动槽13。虽然在现有的绕丝盘中均开设制动槽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绕丝盘上也开设了制动槽13,但是开设制动槽13与否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