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58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罐,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茶叶是一种干品,对空气中的水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极易受潮变质,若茶叶贮存不当,茶叶中的物质在外界水分、温湿度变化、氧气、光等因子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致使茶叶变质。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茶叶罐,内置各类保鲜剂、吸水纸等,具有一定的防潮保鲜效果,但大多茶叶罐盖子和罐口内壁之间存在空隙,密封性差,存放的茶叶易受潮;另外市场上的茶叶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罐口过大,使茶叶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在反复开关茶叶罐的过程中,茶叶大面积的接触空气,茶叶同样会吸附一定量的水分,使其受潮变质,并且,罐口过大,使防止茶叶劣变的保鲜剂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大,导致保鲜剂加速失效,且目前大多茶叶罐保鲜剂更换不便;生活中,每次取茶叶都是把罐盖打开,再用手拿取或者直接倒在杯子中,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会污染茶叶,但若直接倒的话,容易出现茶叶倒过量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解决传统茶叶罐开口过大易于与空气反应,影响茶质的问题,并且在取茶叶时,容易出现茶叶倒过量的情况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茶叶保鲜剂更换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包括罐身本体,罐身本体的底部由固定底板和旋转底板构成,固定底板同心设置在旋转底板的上方,固定底板下底面圆心处设置有转轴,旋转底板转动连接在转轴上;

固定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扇面,第一扇面上开有第一导料口,旋转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扇面,第二扇面上开有第二导料口,其中第一导料口与第二导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时形成了茶叶通道;

罐身本体的顶部开口,且开口上设置有罐盖,罐盖内设置有夹层,夹层包括从罐盖底部向罐盖顶板处依次粘接的吸水纸层、吸水疏水两相透气层和多孔面板层,其中多孔面板层与罐盖顶板之间存在保鲜剂置物腔;

罐盖的顶板由固定板部分和转动板部分构成,固定板部分和转动板部分通过铰链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位于罐身本体底部的固定底板和旋转底板能方便茶叶的倒出和储存,在需要将茶叶倒出时,只需要转动旋转底板,使第二导料口与第一导料口相对设置,通过两个导料口相对错开的大小,来避免开口过大造成茶叶浪费的问题,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二导料口与第一导料口错开,则旋转底板挡住第一导料口,固定底板挡住第二导料口,整个罐身本体的底部则封闭,同时茶叶通过罐身本体的开口进入罐身本体,然后通过罐盖将罐身本体封闭,设置在罐盖内的夹层能进一步保持罐内的干燥程度,保证茶叶的清洁度,而保鲜剂置物腔可以放置保鲜剂,使茶叶进一步延长品质,罐盖的顶板由固定板部分和转动板部分构成,通过转动板部分相对于固定板部分的转动,可以使工作人员在不打开罐盖的情况下通过打开转动板部分,来直接更换保鲜剂,方便了使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第一导料口与第二导料口均为圆形孔,且第二导料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导料口的口径。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料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导料口的口径这样避免了两个导料口相错时,有茶叶卡在固定底板与旋转底板之间,影响出茶的效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还包括茶叶承接槽,茶叶承接槽由在茶叶通道做往返运动的槽身和设置在罐身本体外部的挡板构成,槽身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位于罐身本体内部,挡板的板面面积大于第二导料口的面积。

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取茶叶时,取出量不准确以及空气通过茶叶通道进入罐身本体内影响茶质,故通过增设的茶叶承接槽来取出茶叶,茶叶承接槽的槽身可以从茶叶通道伸入到罐身本体内,通过槽身带有的凹槽来称取茶叶,然后通过挡板将茶叶承接槽的槽身拉出,来实现较为准确的称量,同时这样进一步避免了空气通过茶叶通道进入罐身本体内影响茶质,而挡板的板面面积大于第二导料口的面积,则防止整个槽身进入到茶叶罐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罐盖内壁位于夹层的下方处设置有突起,吸水纸层安装在突起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夹层通过突起能更稳定的安装在罐盖内,防止因为长期使用造成的潮湿等影响从罐盖中脱落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固定底板的下底面与旋转底板上底面紧密接触。

在本技术方案中,固定底板的下底面与旋转底板上底面相互接触能保证空气不会从固定底板和旋转底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罐身本体内,从而造成茶叶产生质变。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罐身本体底部的内壁上沿周向开有凹槽,旋转底板的边缘卡在凹槽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凹槽能进一步方便的使旋转底板稳固的卡在罐身本体的底部,并且提高了密封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罐身本体与罐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层。

在本技术方案中,罐身本体与罐盖的连接处设置的密封层能防止空气从罐身本体与罐盖的连接处进入罐身本体中。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罐盖顶板上的转动板部分与罐盖侧壁的连接处上设置有密封泥。

在本技术方案中,密封泥使得转动板部分与罐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防止空气进入保鲜剂置物腔,延长了保鲜剂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料口的设置改善传统取茶使不利于茶叶保鲜的问题,同时也通过对罐盖的设计使罐盖在拥有保鲜除潮功能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罐盖顶板的设计使使用人员更方便地更换保鲜剂。

2、通过改变第一导料口和第二导料口的大小,进一步提高了出茶的效率。

3、通过茶叶承接槽,进一步改善了取出茶叶时对量的控制,同时进一步避免取茶过程中空气进入到罐身本体内。

4、突起进一步稳固住了夹层,避免夹层脱落,影响茶叶的质量。

5、固定底板与旋转底板紧密接触防止了空气从罐身本体底部进入。

6、凹槽进一步稳定了旋转底板,避免旋转底板旋转时发生摆动。

7、密封层能防止空气从罐身本体与罐盖的连接处进入罐身本体中。

8、密封泥使得转动板部分与罐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防止空气进入保鲜剂置物腔,延长了保鲜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茶叶承接槽开启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茶叶承接槽闭合闭合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料口与第二导料口错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料口与第二导料口相对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罐盖顶板结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5、6和7所示,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包括罐身本体1,罐身本体1的底部由固定底板2和旋转底板3构成,固定底板2同心设置在旋转底板3的上方,固定底板2下底面圆心处设置有转轴4,旋转底板3转动连接在转轴4上;固定底板2上设置有第一扇面21,第一扇面21上开有第一导料口22,旋转底板3上设置有第二扇面31,第二扇面31上开有第二导料口32,其中第一导料口22与第二导料口32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时形成了茶叶通道;罐身本体1的顶部开口,且开口上设置有罐盖5,罐盖5内设置有夹层,夹层包括从罐盖5底部向罐盖5顶板处依次粘接的吸水纸层61、吸水疏水两相透气层62和多孔面板层63,其中多孔面板层63与罐盖5顶板之间存在保鲜剂置物腔64;罐盖5的顶板由固定板部分51和转动板部分52构成,固定板部分51和转动板部分52通过铰链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吸水纸层61吸收罐身本体1内的水汽,而吸水疏水两相透气层62能将吸水纸层61吸收的水份转移至多孔面板层63,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潮导湿作用,位于罐身本体1底部的固定底板2和旋转底板3能方便茶叶的倒出和储存,如图6,在需要将茶叶倒出时,只需要转动旋转底板,使第二导料口32与第一导料22口相对设置,茶叶就会从茶叶通道倒出,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如图5中所示只需要将第二导料口32与第一导料口22错开,则旋转底板3挡住第一导料口22,固定底板2挡住第二导料口32,整个罐身本体1的底部则封闭,同时茶叶通过罐身本体1的开口进入罐身本体1,然后通过罐盖5将罐身本体1封闭,设置在罐盖5内的夹层能进一步保持罐内的干燥程度,保证茶叶的清洁度,而保鲜剂置物腔64可以放置保鲜剂,使茶叶进一步延长品质,罐盖5的顶板由固定板部分51和转动板部分52构成,如图1所示,通过转动板部分52相对于固定板部分51的转动,可以使工作人员在不打开罐盖5的情况下直接更换保鲜剂,方便了使用。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第一导料口22和第二导料口32,第一导料口22与第二导料口32均为圆形孔,且第二导料口32的口径大于第一导料口22的口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料口32的口径大于第一导料口22的口径这样避免了两个导料口相错时,有茶叶卡在固定底板2与旋转底板3之间,影响出茶的效率。

实施例3

如图3、4和6所示,对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增设了茶叶承接槽,茶叶承接槽由沿茶叶通道做往返运动的槽身71和设置在罐身本体1外部的挡板72构成,槽身71的一端与挡板72连接,另一端位于罐身本体1内部,挡板72的板面面积大于第二导料口32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是将茶叶承接槽还未塞入到罐身本体1中,而图4所示的是茶叶承接槽塞入到了罐身本体1中,在通过茶叶承接槽取出茶叶时,按图4所示的状态将茶叶承接槽塞入到了罐身本体1中,通过抖动茶叶罐,使茶叶进入到茶叶承接槽中的槽身上,然后按图3的状态取出茶叶承接槽,并由此将茶叶倒出实现茶叶的称取,通过本装置进一步改善了取出茶叶时对量的控制,同时进一步避免取茶过程中空气进入到罐身本体1内。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罐盖5,罐盖5内壁位于夹层的下方处设置有突起8,吸水纸层61安装在突起8上,在本实施例中,突起8进一步稳固住了夹层,避免夹层脱落,影响茶叶的质量。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固定底板2,固定底板2的下底面与旋转底板3上底面紧密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板2的下底面与旋转底板3上底面相互接触能保证空气不会从固定底板2和旋转底板3之间的缝隙进入罐身本体1内,从而造成茶叶产生质变。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罐身本体1,罐身本体1底部的内壁上沿周向开有凹槽81,旋转底板3的边缘卡在凹槽81内,在本实施例中,凹槽81进一步稳定了旋转底板3,避免旋转底板3旋转时发生摆动。

实施例7

如图2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增设了密封层9,罐身本体1与罐盖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层9,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层9能防止空气从罐身本体1与罐盖5的连接处进入罐身本体1中。

实施例8

如图7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增设了罐盖5,罐盖5顶板上的转动板部分52与罐盖5侧壁的连接处上设置有密封泥91,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泥91使得转动板部分52与罐盖5的连接处更加紧密,防止空气进入保鲜剂置物腔64,延长了保鲜剂置物腔64内保鲜剂的使用寿命。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