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23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包装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瓶,特别涉及一种方形的饮料瓶。



背景技术:

当今,包装瓶特别是方形的包装瓶,为了便于生产和美观的考量会设计端盖和瓶体分体生产。然后将两者进行固定,合二为一。

现有的生产方式,基本采用端盖与瓶身靠胶水粘结固定,或者靠顶盖与饮料瓶口螺纹的摩擦力阻止顶盖与瓶体分离,如此极易在商品搬运过程中顶盖边角翘起、顶盖脱落。靠胶水粘结固定,如此极易在商品搬运过程中因重力冲击导致底座与瓶体脱落致使商品包装标签破损。而且此种方式的生产过程工序多、生产效率低,使用胶水浪费资源不符合环保趋势且储运过程中极易产生破损,影响销售,给生产、流通企业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包装瓶,端盖与瓶身紧扣为一体,连接牢固,不易脱落,减少胶水等非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克服上述缺陷,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包括:瓶身和至少一个端盖;瓶身具有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嵌入槽;端盖具有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卡钩;嵌入槽在卡钩进入方向的前端具有定位凸台;卡钩与嵌入槽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应;卡钩嵌入嵌入槽后,被定位凸台阻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凸台的一侧为斜面,卡钩的一侧也为斜面,定位凸台的斜面倾斜角度与卡钩的斜面倾斜角度一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倾斜角度的范围为30度-60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倾斜角度的范围为45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凸台在卡钩进入方向的前端具有导向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凸台和/或卡钩外凸的形状为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定位凸台和/或卡钩外凸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包装瓶为方形;瓶身具有两对对称设置的嵌入槽,分别设置在方形的四条边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端盖为两个,分别为上端盖和下端盖;端盖具有盖板和端盖壁,端盖壁外凸于盖板;卡钩设置在端盖壁的内侧;瓶身与端盖相配的位置具有避让槽,避让槽与端盖壁相配;端盖壁的外形与瓶身的外形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瓶身具有纵向和/或横向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充分考虑到塑料制品本身具有的柔韧性和锁扣原理,在端盖边缘内置若干个凸出的卡钩,在瓶身的顶部和底部设计若干个与卡钩能够相互咬合的嵌入槽,包装瓶的端盖、瓶体以及包装标签组合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当包装瓶在搬运过程中受外力冲击时,端盖和瓶身因非完全粘连而抵消外力冲击、卡钩和嵌入槽的咬合力避免端盖翘角、脱落现象,且以上部分与外包装标签无粘连,完全避免标签破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包装瓶的外形图。

图2是包装瓶的分解图。

图3是瓶身的立体图。

图4是上端盖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下端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瓶身与上下端盖连接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包装瓶的外形图。

图2是包装瓶的分解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包装瓶包括:上端盖10、瓶身20、下端盖30和包装纸40。上端盖10固定在瓶身20的上方,下端盖30固定在瓶身20的下方,包装标签40包裹在瓶身20的四周。

图3是瓶身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瓶身20主体为方形。瓶身20具有瓶口21、上避让槽22和下避让槽23。瓶口21设置在瓶身20的顶端,用于倾倒包装瓶内的饮料或其他物质。上避让槽22和下避让槽23比瓶身20的小预定的尺寸。预定的尺寸也就是上端盖10、下端盖30的端盖壁的厚度,使得上端盖10、下端盖30盖在相应的上避让槽22、下避让槽23后,上下齐平,外形一致。

瓶身20在上避让槽22位置的每条边上,各设置一个上导向槽221、上定位凸台222和上嵌入槽223,而且各自两两对称设置。由于上端盖10从上向下扣在瓶身20上,所以上导向槽221、上定位凸台222和上嵌入槽22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上导向槽221的两侧具有倒角,方便上端盖10的卡钩进入。上定位凸台222的上表面为斜面,倾斜角度的范围为30度-60度,45度为最佳。上定位凸台222的下表面为水平面。本实施例中,上定位凸台2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还有一段高度,所以上定位凸台222外凸的形状为直角梯形。如果上定位凸台222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大,直接与下表面连接,则上定位凸台222外凸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瓶身20在下避让槽23位置的每条边上,各设置一个下导向槽231、下定位凸台232和下嵌入槽233,而且各自两两对称设置。由于下端盖30从下向上扣在瓶身20上,所以下导向槽231、下定位凸台232和下嵌入槽233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下定位凸台232的下表面为斜面,上表面为水平面。其他结构特征与上导向槽221、上定位凸台222和上嵌入槽223相同,不再重复叙述。

瓶身20的四个侧面各具有1个纵向加强筋24和若干个横向加强筋25,提高瓶身20的强度。

图4是上端盖的仰视立体图。

如图4所示,上端盖10由上盖板11和上端盖壁12构成。上盖板11上具有瓶口孔14,避让瓶身20上的瓶口21。上端盖壁12外凸于上盖板11,上端盖壁12形成与上避让槽22相配的中空四边形。上端盖壁12的四边内侧各具有一个上卡钩13。上卡钩13的位置与上嵌入槽223位置相对应。

上卡钩13的下表面为斜面,倾斜角度的范围为30度-60度,45度为最佳。上卡钩13的上表面为水平面。本实施例中,上卡钩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还有一段高度,所以上卡钩13外凸的形状为直角梯形。如果上卡钩13的下表面的倾斜角度大,直接与上表面连接,则上卡钩13外凸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图5是下端盖的俯视立体图。

如图5所示,下端盖30由下盖板31和下端盖壁32构成。下端盖壁32外凸于下盖板31,下端盖壁32形成与下避让槽23相配的中空四边形。下端盖壁32的四边内侧各具有一个下卡钩33。下卡钩33的位置与下嵌入槽233位置相对应。下卡钩33的上表面为斜面,下表面为水平面,其他结构特征与上卡钩13相同,不再重复叙述。

图6是瓶身与上下端盖连接后的结构图。

上端盖10从上向下盖在瓶身20上,上端盖壁12套在上避让槽22上。四个上卡钩13先进入上导向槽221。继续向下,上卡钩13下表面的斜面与上定位凸台222上表面的斜面相遇,两者产生一定的形变。然后,上卡钩13通过上定位凸台222,进入上嵌入槽223内。此时,上卡钩13上表面的平面与上定位凸台222下表面的平面相邻,上卡钩13被上定位凸台222阻挡,无法向上移出,完成上端盖10固定在瓶身20上的过程。

下端盖30从下向上盖在瓶身20上,除了方向相反,其他的结构特征和作用原理与上端盖10相同,也不在重复叙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