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包装盒和形成该包装盒的可折叠坯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81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纸质包装盒和形成该包装盒的可折叠坯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盒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包装盒最为常用的是纸质包装盒,纸质包装盒通常是由纸板折叠而成,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还原成纸板,便于回收和存放。根据用户的需要,纸质包装盒的折法各种各样,但是市场上的大多数纸质包装盒打开后就无法再关闭,如用于存放食品,则会出现潮湿、霉变等现象。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如能够开合的纸质包装盒,但是往往在制作过程中比较繁琐,加工成本高、加工时间长。公开号为CN202156602U的带便携式开合盖的包装盒能够很好地解决了开合后仍然能继续关闭盒子而保持物品的问题。但是该包装盒中盒顶部的撕拉线由于与易于拉开,采用齿刀线的结构,该类型会在纸盒上留下明显的齿印,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美观且开合容易的纸质包装盒。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通过折叠而形成该纸质包装盒的可折叠坯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纸质包装盒,包括一呈长方体且由一张白卡纸折叠后粘接而成的盒体,所述的盒体包括盒底、盒前侧壁、盒后侧壁、盒左侧壁、盒右侧壁以及盒顶,所述的盒前侧壁为由前内层侧壁和位于所述前内层侧壁的前外层侧壁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前外层侧壁的下侧边缘与所述盒底的前侧边缘相交接,所述前外层侧壁的上侧边缘与所述盒顶的前侧边缘相交接,所述的前外层侧壁上具有一左右延伸的第一齿刀线,所述盒顶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左侧正半刀线和一右侧正半刀线,所述盒顶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左侧反半刀线和一右侧反半刀线,所述的左侧正半刀线和所述的左侧反半刀线之间的距离为3-3.5mm,所述的右侧正半刀线和所述的右侧反半刀线之间的距离为3-3.5mm,所述的前外层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左侧正半刀线与所述第一齿刀线左端部的左连接正半刀线以及连接所述的右侧正半刀线与所述第一齿刀线右端部的右连接正半刀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前外层侧壁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左连接正半刀线右侧的左连接反半刀线,所述左连接反半刀线的上端部与所述左侧反半刀线的前端部相接,所述左连接反半刀线的下端部与所述左连接正半刀线相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前外层侧壁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右连接正半刀线左侧的右连接反半刀线,所述右连接反半刀线的上端部与所述右侧反半刀线的前端部相接,所述右连接反半刀线的下端部与所述右连接正半刀线相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齿刀线包括左水平段、右水平段以及位于所述左水平段和右水平段中部的弧形段,所述的弧形段相对于所述的左水平段和右水平段向下凸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前内层侧壁的上边缘高于所述第一齿刀线的高度,所述的前内层侧壁上设置有一缺口,所述的缺口与所述第一齿刀线的弧形段形状相匹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白卡纸的厚度为0.3-0.6mm。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形成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纸质包装盒的可折叠坯件,所述坯件包括:沿前后方向顺次相接的前内层侧壁、盒底、盒后侧壁、盒顶、前外层侧壁,所述的前内层侧壁与所述的盒底通过一第一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盒底与所述的盒后侧壁通过一第二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盒后侧壁与所述的盒顶通过一第三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盒顶与所述的前外层侧壁通过一第四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三、四折叠线相互平行,所述盒顶的正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左侧正半刀线和右侧正半刀线,所述盒顶的反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左侧反半刀线和右侧反半刀线,所述的左侧正半刀线、右侧正半刀线、左侧反半刀线和右侧反半刀线均从所述第三折叠线延伸到所述第四折叠线处且相互平行,所述的左侧正半刀线和左侧反半刀线之间的距离为3-3.5mm,所述的右侧正半刀线和右侧反半刀线之间的距离为3-3.5mm,所述的前外层侧壁上具有一左右延伸的第一齿刀线,所述的前外层侧壁上设置有用连接所述左侧正半刀线与所述第一齿刀线左端部的左连接正半刀线以及连接所述的右侧正半刀线与所述第一齿刀线右端部的右连接正半刀线;所述盒底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左舌部,所述盒底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右舌部,所述的第一左舌部与所述盒底通过第五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右舌部与所述盒底通过第六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盒后侧壁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左舌部,所述盒后侧壁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右舌部,所述的第二左舌部与所述盒后侧壁通过第七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右舌部与所述盒后侧壁通过第八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盒顶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左舌部,所述盒顶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右舌部,所述的第三左舌部与所述盒顶通过第九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第三右舌部与所述盒顶通过第十折叠线相连接,所述前外层侧壁的左侧设置有第四左舌部,所述前外层侧壁的右侧设置有第四右舌部,所述的第四左舌部与所述前外层侧壁通过第十一折叠线相连接,所述的第四右舌部与所述前外层侧壁通过第十二折叠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左侧正半刀线、右侧正半刀线、左侧反半刀线和右侧反半刀线来替代以往的带有齿痕的齿状线,其外形更加美观,包装盒开合方便,在打开后仍轻松的关闭,利于存放产品的保存,适合各种物品的存放。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纸质包装盒未开盖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纸质包装盒开盖后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坯件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可折叠坯件上的左侧正半刀线、右侧正半刀线、左侧反半刀线和右侧反半刀线时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0、盒体;1、盒底;2、盒前侧壁;3、盒后侧壁;4、盒左侧壁;5、盒右侧壁;6、盒顶;21、前外层侧壁;22、前内层侧壁;211、第一齿刀线;61、左侧正半刀线;62、右侧正半刀线;63、左侧反半刀线;64、右侧反半刀线;212、左连接正半刀线;213、右连接正半刀线;214、左连接反半刀线;215、右连接反半刀线;221、缺口;300、坯件;301、前内层侧壁;302、盒底;303、盒后侧壁;304、盒顶;305、前外层侧壁;306、第一折叠线;307、第二折叠线;308、第三折叠线;309、第四折叠线;310、左侧正半刀线;311、右侧正半刀线;312、左侧反半刀线;313、右侧反半刀线;314、第一齿刀线;3141、左水平段;3142、右水平段;3413、弧形段;315、左连接正半刀线;316、右连接正半刀线;317、第一左舌部;318、第一右舌部;319、第五折叠线;320、第六折叠线;321、第二左舌部;322、第二右舌;323、第七折叠线;324、第八折叠线;325、第三左舌部;326、第三右舌部;327、第九折叠线;328、第十折叠线;329、第四左舌部;336、第四右舌部;330、第十一折叠线;331、第十二折叠线;332、左连接反半刀线;333、右连接反半刀线;335、缺口;400、模切台;401、蚀刻刀模;402、蚀刻刀模;403、脱碳钢刀模;404、脱碳钢刀模;405、刀模底座;406、刀模底座;500、白卡纸;600、模切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带便携式开合盖的纸质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一呈长方体且由一张白卡纸折叠后粘接而成的盒体100,白卡纸的厚度选用0.3-0.6mm,盒体100包括盒底1、盒前侧壁2、盒后侧壁3、盒左侧壁4、盒右侧壁5以及盒顶6,盒前侧壁2为由前外层侧壁21和位于前外层侧壁21的前内层侧壁22构成的双层结构。前外层侧壁21的下侧边缘与盒底1的前侧边缘相交接,述前外层侧壁21的上侧边缘与盒顶6的前侧边缘相交接,前外层侧壁21上具有一左右延伸的第一齿刀线211,盒顶6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左侧正半刀线61和一右侧正半刀线62,盒顶6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左侧反半刀线63和一右侧反半刀线64,左侧正半刀线61和左侧反半刀线63之间的距离为3-3.5mm,右侧正半刀线62和右侧反半刀线64之间的距离为3-3.5mm,前外层侧壁21上设置有连接左侧正半刀线61与第一齿刀线211左端部的左连接正半刀线212以及连接右侧正半刀线62与第一齿刀线221右端部的右连接正半刀线213,前外层侧壁21上还设置有位于左连接正半刀线212右侧的左连接反半刀线214,左连接反半刀线 214的上端部与左侧反半刀线62的前端部相接,左连接反半刀线214的下端部与左连接正半刀线212相接。前外层侧壁21上还设置有位于右连接正半刀线213左侧的右连接反半刀线215,右连接反半刀线215的上端部与右侧反半刀线64的前端部相接,右连接反半刀线215的下端部与右连接正半刀线213相接。前外层侧壁21上的第一齿刀线211包括左水平段2111、右水平段2112以及位于左水平段2111和右水平段2112之间的弧形段2113,弧形段2113相对于左水平段2111和右水平段2112向下凸出。前内层侧壁22的上边缘高于第一齿刀线211的高度,前内层侧壁22上设置有缺口221,缺口221与第一齿刀线211的弧形段2113形状相匹配。

当用户沿着第一齿刀线211撕开盒体时,左连接正半刀线212与左连接反半刀线214之间的纸板、左侧正半刀线61和左侧反半刀线63之间的纸板均被分成上下两层,右连接正半刀线213与右连接反半刀线215之间的纸板、右侧正半刀线62和右侧反半刀线64之间的纸板亦是被分成上下两层;当用户需要将此盒子关闭时,只要将由弧形段2113处形成的弧形凸起插在缺口211内即可。

如图3所示的坯件300,包括:沿前后方向顺次相接的前内层侧壁301、盒底302、盒后侧壁303、盒顶304、前外层侧壁305,前内层侧壁301与盒底302通过第一折叠线306相连接,盒底302与盒后侧壁303通过第二折叠线307相连接,盒后侧壁303与盒顶304通过第三折叠线308相连接,盒顶304与前外层侧壁305通过第四折叠线309相连接,第一折叠线306、第二折叠线307、第三折叠线308、第四折叠线309相互平行。盒顶304的正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左侧正半刀线310和右侧正半刀线311,盒顶304的反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左侧反半刀线312和右侧反半刀线313,左侧正半刀线310、右侧正半刀线311、左侧反半刀线312和右侧反半刀线313均从第三折叠线308延伸到第四折叠线309处且相互平行,左侧正半刀线310和左侧反半刀线312之间的距离为3-3.5mm,右侧正半刀线311和右侧反半刀线313之间的距离为3-3.5mm,前外层侧壁305上具有一左右延伸的第一齿刀线314,前外层侧壁305上设置有连接左侧正半刀线310与第一齿刀线314左端部的左连接正半刀线315以及连接右侧正半刀线311与第一齿刀线314右端部的右连接正半刀线316。左连接正半刀线315的右侧还设置有左连接反半刀线332,右连接正半刀线316的左侧还设置有右连接反半刀线333,左连接反半刀线332的上端部与左侧反半刀线312的前端部、下端部与左连接正半刀线315相接,右连接反半刀线333的上端部与右侧反半刀线313的前端部相接、下端部与右连接正半刀线316相接。盒底30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左舌部317,盒底30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右舌部318,第一左舌部317与盒底302通过第五折叠线319相连接,第一右舌部318与盒底302通过第六折叠线320相连接,盒后侧壁30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左舌部321,盒后侧壁30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右舌部322,第二左舌部321与盒后侧壁303通过第七折叠线323相连接,第二右舌部322与盒后侧壁通过第八折叠线324相连接,盒顶304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左舌部325,盒顶304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右舌部326,第三左舌部325与盒顶304通过第九折叠线327相连接,第三右舌部326与盒顶304通过第十折叠线328相连接,前外层侧壁305的左侧设置有第四左舌部329,前外层侧壁305的右侧设置有第四右舌部336,第四左舌部329与前外层侧壁305通过第十一折叠线330相连接,第四右舌部336与前外层侧壁305通过第十二折叠线331相连接。沿着上述这些折叠线折叠坯件300,并将前外层侧壁305与前内层侧壁301粘接、将第二左舌部321与第四左舌部329粘接、将第二右舌部322与第四右舌部336粘接即可形成上述的包装盒。为了便于用户的使用,将前外层侧壁305上的第一齿刀线314设置成包含左水平段3141、右水平段3142以及位于左水平段 3141和右水平段3142之间的弧形段3143,弧形段3143相对于左水平段3141和右水平段3142向下凸出。在前内层侧壁301的中部位置设置缺口335,此缺口335后序可以供前外层侧壁305上的弧形段3143插入定位。

上述的坯件300是通过将印刷有图案的白卡纸500进行模切成型得到的,其中,左侧反半刀线312、右侧反半刀线313、左侧正半刀线310和右侧正半刀线311是一次切割完成的。如图4所示,白卡纸500放置在模切台400上,位于白卡纸500上方的模切版600上装有一对用于模切左侧正半刀线310和右侧正半刀线311的脱碳钢刀模403和404,在模切台400上装配有一对用于模切左侧反半刀线312和右侧反半刀线313的蚀刻刀模401和402,模切版600上在与蚀刻刀模401和402相对的位置上装配有脱碳钢材质的刀模底座405和406。一对脱碳钢刀模403和404的高度、宽度一致,一对蚀刻刀模401和402的高度、宽度一致,一对刀模底座405和406的高度、宽度一致,蚀刻刀模401(或402)的高度D1与对应底座405(或406)的高度D3之和等于脱碳刚刀模403(或404)的高度D2。如图5所示,刀模底座405的宽度W1是脱碳钢刀模403宽度W2的2倍,刀模底座405的下端部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同样的,刀模底座406的宽度也是脱碳钢刀模404宽度的2倍,刀模底座406的下端部也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蚀刻刀模、脱碳钢刀模以及刀模底座的具体高度可根据所采用的白卡纸厚度来选择。这样,当模切版600朝向模切台400方向移动时,利用蚀刻刀模401和402以及脱碳钢刀模403和404便能实现将左侧反半刀线312、右侧反半刀线313、左侧正半刀线310和右侧正半刀线311一次切割完成。

同样的,按照上述左侧反半刀线312、右侧反半刀线313、左侧正半刀线310和右侧正半刀线311的切割方法,左连接正半刀线315、右连接正半刀线316、左连接反半刀线332、右连接反半刀线333也可以一次切割完成。由于这些正、反半刀线均有连接关系,这8条上、反半刀线也同时一次切割完成。

本例的纸质包装盒外形美观,开合容易,加工便利,适用于各种物品的包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