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石散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000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灰石散装机,适用于电力、建材、化工等领域。



背景技术: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直接加工成石料烧制成生石灰,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熟石灰,熟石灰经调配成石灰浆、石灰膏等,用作涂装材料和砖瓦粘合剂,石灰石大量用于建筑材料、工业领域。石灰石多堆放在地面,再利用装载机装车,易产生扬尘、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石灰石散装机解决了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实现了装卸过程自动化、装车效率高、环保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卸过程自动化,装车效率高,粉尘污染少的石灰石散装机。

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石散装机,包括散装下料管、下料软管、下降头、收尘软管、收尘器、卷扬装置、料位控制器、电控系统;所述的下料管的一端连接料库,另一端下料软管;所述的下料软管的下端安装下降头,下料软管内水平安装上下叠放的棒阀和板阀两个阀门;所述的收尘器、收尘软管,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通过下料软管,由收尘软管进入收尘器净化后排放;所述的卷扬装置与物料完全隔离,通过钢绳连接下料软管;所述的料位控制器设置在下降头上部边缘的位置,料位控制器连接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控制电动卷扬装置按设定的状况自动升降散装下料软管,所述的料位控制器为阻旋式料位控制器,避免堵塞而影响控制信号,所述的料位控制器采用固体音叉限位开关,灵敏准确。

散装下料管为钢质结构,寿命相比布袋提高8-10倍,减少下料管与收尘管间灰尘经收尘器排入收尘袋或灰库中。下料软管内水平安装上下叠放的棒阀和板阀两个阀门,棒阀中安装多个阀杆,板阀中安装两个相向运动的阀板,两者相互配合实现了阀门的快速开启、关闭。下降头为双锥式结构,其外部设置橡胶层,与外系统密封严密。提升后下料口自动封闭。

石灰石散装机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通过下料软管,由收尘软管进入收尘器净化后排放。收尘管、下料管都是可伸缩管,可根据需要下降、上升。

卷扬装置与物料完全隔离,通过钢绳连接下料软管,自动跟踪料位控制器可靠的控制电动卷扬装置按设定的状况自动升降散装下料管或在料满时自动报警、停机。

料位控制器为阻旋式料位控制器,克服了经常因堵塞而影响控制信号的弊端。且其采用原装进口的固体音叉限位开关,质量好、灵敏、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配有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定位、自动跟踪料位探测;工作全过程处于封闭状态,有效的防止粉尘外逸,也利于设备作除尘处理,实现无尘装车;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及耐用性、能耗低、卸料流畅、装车能力大;可安装在库底直接用车散装发放,安装维护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石灰石散装机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下料管;2.下料软管;3.棒阀;4.板阀;5.下降头;6.收尘软管;7.收尘器;8.卷扬装置;9.电机;10.料位控制器;11.卷扬装置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灰石散装机,包括散装下料管1、下料软管2、棒阀3、板阀4、下降头5、收尘软管6、收尘器7、卷扬装置8、电机9、料位控制器10、卷扬装置基座11。

下料管1为钢质结构,寿命相比布袋提高8-10倍,可减少下料管与收尘管间灰尘经收尘器排入收尘袋或灰库。下料管1的一端连接料库,另一端连接下料软管2的上端,下料软管2的下端安装下降头5,下料软管内水平安装上下叠放的棒阀3和板阀4两个阀门,棒阀3在上部,板阀4在下部,棒阀3中安装多个相向运动的阀杆,板阀4中安装两个相向运动的阀板,当开始下料时,先打开两个阀板,然后打开阀杆,使石灰石卸下,关闭时,先关闭阀杆,再关闭阀板,阀杆间有一定的间隔,关闭时的阻力小,即使有小颗粒的石灰石漏下,也可通过阀板的关闭来截断,实现了阀门的开启、关闭非常的快捷,不会出现无法关闭阀门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下料时当料堆增高触埋料位控制器时,卷扬机启动,下降头随下料软管一起上升,脱离料堆,大约提升20cm,卷扬机会自动停止。卸料不停,料堆会再次触埋料位控制器,下降头也会再次被提升;如此往复,直到车厢装满,闸门关闭。下降头为双锥式结构,提升后将下料口自动封闭,且下降头的外部设置橡胶层,与外系统密封严密,石灰石散装机配有全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全过程处于封闭状态,防止粉尘外逸。

料位控制器为阻旋式料位控制器,克服了经常因堵塞而影响控制信号的弊端,其采用原装进口的固体音叉限位开关,灵敏准确。

卷扬装置8与物料完全隔离,通过钢绳等机构连接,电机9带动卷扬装置工作。料位控制器控制电动卷扬装置8按设定的状况自动升降散装下料管1或在料满时自动报警、停机。

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通过下料软管2,由收尘软管6进入收尘器7净化后排放,实现无尘作业。收尘软管6、下料管1都是可伸缩管,可下降、上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