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盖板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205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盖板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盖板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试剂盒用于盛放检测化学成分、药物残留、病毒种类等化学试剂的盒子,一般医院、制药企业使用。试剂盒的产生正是为了使实验人员能够摆脱繁重的试剂配制及优化过程,所以试剂盒中一般配备有相应的使用说明书,用户按照说明书不需或只需少量的优化即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现有的试剂盒盒体在受到碰撞的时候往往没有缓冲的作用,容易对试剂盒内的试剂管造成损坏破裂,当碰撞较大时盒体还容易产生变形损坏,安全性低;此外,当实验步骤较多,使用的试剂较多时,做实验时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寻找试剂,而且还容易拿错试剂管,使实验无法顺利完成或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试剂盒在搬运和运输的过程中,试剂管容易震荡或碰撞,导致试剂管撞坏导致的漏液。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安全可靠和实验准确性高的带有盖板的试剂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和实验准确性高的带有盖板的试剂盒,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盖板的试剂盒,包括盒体、盒盖、衬板、底板和盖板,所述盒体从内至外依次包括抗菌复合膜层、橡胶层、蜂窝层和外面板层,所述蜂窝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蜂窝基板、蜂窝复合板和外蜂窝基板,所述盒盖与盒体为铰链连接,所述盒盖顶面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衬板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底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层和缓冲层,所述固定层顶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开孔和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二开孔,所述缓冲层包括上橡胶减振垫、下橡胶减振垫和设置在上橡胶减振垫和下橡胶减振垫中间的弹簧,所述盖板设置在衬板上方,所述盖板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一盖孔和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二盖孔,所述盖板顶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第二磁铁。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复合膜层、橡胶层、蜂窝层和外面板层依次通过胶水粘合设置,所述内蜂窝基板、蜂窝复合板和外蜂窝基板依次通过胶水粘合设置。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外面板层为硬质PVC材料层。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呈圆形状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用于放置试剂管。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永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呈圆柱体状设置。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上橡胶减振垫底面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下橡胶减振垫顶面上。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盖孔和第二盖孔内壁上均设置有记忆棉。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盒盖盖上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为相互排斥设置。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抗菌复合膜层能有效抑制盒体内细菌的滋生,保证盒体内环境卫生,防止试剂管的液体被污染,橡胶层在试剂管与盒体内壁发生碰撞时,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防止试剂管损坏破裂,蜂窝层在提高盒体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盒体的重量,使盒体的携带和搬运更加方便,外面板层提高盒体的总体强度,使盒体在受到碰撞时不易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衬板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用时,试剂管根据实验使用的顺序依次放入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内,当需要使用试剂时,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内取出相应的试剂管,使用完毕后,放入对应的第二通孔(或第一通孔)内,使实验员有序的进行实验,有效防止实验时拿错试剂管,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缓冲层,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震荡和碰撞,防止试剂管撞坏导致的漏液。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盖板对试剂管进一步固定,使试剂管的放置更加稳固,同时,盖板还能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防止试剂管内的试剂被污染,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盖板顶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第二磁铁,当盒盖盖上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为相互排斥,通过磁铁的斥力,使盖板能压在试管口上,防止盖板上下晃动,当需要使用试剂盒是,取出的盖板的顶面和盒盖的顶面相贴合,使盖板能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吸引力固定在盒盖的顶面上,放置方便,同时不会污染盖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中盒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中蜂窝层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中盖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盖板的试剂盒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盖板的试剂盒包括盒体1、盒盖2、衬板3、底板4和盖板5,其中:

盒体1呈长方体状设置,盒体1从内至外依次包括抗菌复合膜层11、橡胶层12、蜂窝层13和外面板层14,抗菌复合膜层11、橡胶层12、蜂窝层13和外面板层14依次通过胶水粘合设置,抗菌复合膜层11能有效抑制盒体1内细菌的滋生,保证盒体1内环境卫生,防止试剂管的液体被污染,橡胶层12在试剂管与盒体1内壁发生碰撞时,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防止试剂管损坏破裂,蜂窝层13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蜂窝基板131、蜂窝复合板132和外蜂窝基板133,内蜂窝基板131、蜂窝复合板132和外蜂窝基板133依次通过胶水粘合设置,提高盒体1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盒体1的重量,使盒体1的携带和搬运更加方便,外面板层14为硬质PVC材料层,提高盒体1的总体强度,使盒体1 在受到碰撞时不易损坏。

盒盖2与盒体1为铰链连接,盒盖2顶面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第一磁铁21,第一磁铁21为永磁铁,第一磁铁21呈圆柱体状设置。

衬板3设置在盒体1内部的空腔上,衬板3呈长方体状设置,衬板3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均呈圆形状设置,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均用于放置试剂管,使用时,试剂管根据实验使用的顺序依次放入第一通孔 31(或第二通孔32)内,当需要使用试剂时,从第一通孔31(或第二通孔32)内取出相应的试剂管,使用完毕后,放入对应的第二通孔32(或第一通孔31)内,使实验员有序的进行实验,有效防止实验时拿错试剂管,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底板4设置在盒体1内部空腔的底部,底板4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层41和缓冲层 42,固定层41和缓冲层42通过胶水粘合设置,固定层41顶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31相对应的第一开孔411和与第二通孔32相对应的第二开孔412,第一开孔411和第二开孔 412均用于放置试剂管,对试剂管底部进行固定,缓冲层42包括上橡胶减振垫421、下橡胶减振垫422和设置在上橡胶减振垫421和下橡胶减振垫422中间的弹簧423,弹簧423 一端固定设置在上橡胶减振垫421底面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下橡胶减振垫422顶面上,通过设置有缓冲层42,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震荡和碰撞,防止试剂管撞坏导致的漏液。

盖板5呈长方体状设置,盖板5设置在衬板3上方,盖板5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 31相对应的第一盖孔51和与第二通孔32相对应的第二盖孔52,第一盖孔51和第二盖孔 52内壁上均设置有记忆棉53,第一盖孔51和第二盖孔52均用于盖在试剂管的管口上,对试剂管进一步固定,使试剂管的放置更加稳固,同时,盖板5还能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防止试剂管内的试剂被污染,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盖板5顶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第二磁铁 54,第二磁铁54为永磁铁,第二磁铁54呈圆柱体状设置,当盒盖2盖上后,第一磁铁 21与第二磁铁54为相互排斥,通过磁铁的斥力,使盖板5能压在试管口上,防止盖板5 上下晃动,当需要使用试剂盒是,取出的盖板5的顶面和盒盖2的顶面相贴合,使盖板5 能通过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54的吸引力固定在盒盖2的顶面上,放置方便,同时不会污染盖板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