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天线用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329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顶天线用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包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顶天线用包装箱。



背景技术:

吸顶天线是室内分布系统中用于信号覆盖的主要天线类型,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效率、通信质量和网络投资。吸顶天线一般由辐射体、馈线和接地板构成,其中,接地板与墙体相接,辐射体处在接地板的下方,馈线穿过接地板与辐射体相连。根据实际需要,辐射体可采用垂直极化辐射体或水平极化辐射体,也可以是垂直极化辐射体和水平极化辐射体同时采用。

目前,吸顶天线的包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如图1所示,首先将吸顶天线放入一个纸盒内,随后将纸盒依次放入纸箱内堆叠。然而,由于吸顶天线自身的形状独特,难以与纸盒的空间完全匹配,吸顶天线在纸盒内极易晃动,包装稳固性欠佳,而且,在吸顶天线的包装过程中,工人需要先将吸顶天线放入纸盒,进而才将纸盒放入纸箱内,包装效率低下,同时,纸盒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仅浪费了纸箱的内部空间,还增加了纸箱的重量,不利于工人的包装运输。此外,纸箱、纸盒容易受潮而导致破损,包装质量不高。

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吸顶天线包装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可靠固定吸顶天线的包装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顶天线用包装箱,包括由纸板制成的箱体主体,特别的,该箱体主体四周围闭、两端开口,箱体主体由四块外轮廓呈矩形的侧壁板依次围闭而成;任意侧壁板上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并沿侧壁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任意两个呈间隔分布的侧壁板上还设有用于连通两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任意两个呈间隔分布的侧壁板的同一侧端部还形成有可相对侧壁板翻折的支撑部;两支撑部相互连接,形成位于箱体主体开口端内的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四块侧壁板依次连接,形成四周围闭、两端开口的箱体主体。在箱体主体内,任意两个呈间隔分布的侧壁板的同一侧端部形成有可相对侧壁板翻折的支撑部,这两个支撑部相互连接,形成位于箱体主体开口端内的支撑块,为吸顶天线提供支撑。设置有支撑部的两侧壁板可以是仅设置有第一通孔的两块侧壁板,也可以是设置有第二通孔的两块侧壁板,而无论是仅设置有第一通孔的两块侧壁板还是设置有第二通孔的两块侧壁板,设置有支撑部的两侧壁板均会呈间隔分布。

纸箱具有一定的延展度,吸顶天线放置在本包装箱内时,箱体主体会适度胀开,令吸顶天线可装入包装箱内。由于侧壁板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并沿侧壁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在对应的侧壁板上,位于两第一通孔之间的区域会形成可相对箱体主体伸出的外伸部。吸顶天线的底板(反射板)移动至两第一通孔之间时,底板会使外伸部往箱体外侧伸出,从而在两第一通孔之间形成用于承放底板的通孔,此时,往箱体外侧伸出的纸板包裹着吸顶天线的底板。同时,由于任意两个呈间隔分布的侧壁板上还设有用于连通两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在对应的侧壁板上,位于两第一通孔之间的区域会形成两个可相对箱体主体翻折的翻折部,两个翻折部分别位于第二通孔的两侧。吸顶天线的底板(反射板)移动至两第一通孔之间时,底板会推开两翻折部,伸出箱体主体外,这样可降低因吸顶天线的底板尺寸与纸箱尺寸不完全匹配而导致纸箱损坏的风险。

两第一通孔之间的垂直距离可根据需包装的吸顶天线的底板厚度设计,而无论两第一通孔之间的垂直距离如何变化,第二通孔始终连通两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长度优选在侧壁板宽度的50%~90%范围内,在保证吸顶天线包装稳固的同时,避免外伸部的尺寸规格过小而导致纸箱损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重复折装使用、能有效保障吸顶天线产品运输安全、降低吸顶天线包装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包装箱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包装箱的展开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包装箱与吸顶天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包装箱的展开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主体;2-第一侧壁板;3-第二侧壁板;4-第三侧壁板;5-第四侧壁板;6-闭合板;7-第一通孔;8-外伸部;9-通孔槽;10-支撑部;11-第二通孔;12-翻折部;13-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的吸顶天线用包装箱,包括由纸板制成的箱体主体1。本实施例中,纸板为S1.1B瓦楞纸板,该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不低于3KN/M、耐破强度不低于1380KPA、纸板最小综合定量不低于《纸箱通用技术要求》之规定,且纸板厚度为3±0.3mm。

本实施例1中,箱体主体1呈四周围闭、两端开口的结构设计。箱体主体1由四块规格一致且外轮廓呈矩形的侧壁板沿各自的宽度方向依次围闭而成,分别为第一侧壁板2、第二侧壁板3、第三侧壁板4和第四侧壁板5,其中,第四侧壁板5的外侧还延伸形成有闭合板6,用于与第一侧壁板2连接,构成箱体主体1。

本实施例1中,第一侧壁板2和第三侧壁板4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并沿侧壁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7。该第一通孔7沿水平方向设置,其长度为侧壁板宽度的86.7%。两第一通孔7之间即形成纸箱的外伸部8。此外,在第一侧壁板2和第三侧壁板4的同一侧端部还设置有呈L字型的通孔槽9,从而令第一侧壁板2和第三侧壁板4的端部分别形成支撑部10,该支撑部10呈矩形并可相对对应的侧壁板翻折。

本实施例1中,第二侧壁板3和第四侧壁板5上同样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并沿侧壁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7,该第一通孔7的长度为侧壁板宽度的56.7%。第二侧壁板3和第四侧壁板5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沿侧壁板长度方向布置,垂直于两第一通孔7并连通两第一通孔7,从而令第二侧壁板3和第四侧壁板5上形成有翻折部12,该翻折部12可相对对应的侧壁板翻折。

第一侧壁板2、第二侧壁板3、第三侧壁板4和第四侧壁板5沿各自的宽度方向依次围闭后,位于第一侧壁板2端部和第三侧壁板4端部的支撑部10分别位于箱体主体1的对角线位置,两支撑部10通过粘结剂或者拉钉相互连接后,即形成位于箱体主体1开口端内的支撑块13。

吸顶天线装入包装箱内后,吸顶天线的底板移动至两第一通孔7之间,随即将第一侧壁板2和第三侧壁板4的外伸部8、第二侧壁板3和第四侧壁板5的翻折部12推出箱体外,往箱体外侧伸出的纸板包裹着吸顶天线的底板,使底板落入因外伸部8、翻折部12往箱体外侧伸出或翻折而形成通孔内,实现天线产品的固定。同时,吸顶天线的外罩会落在位于箱体主体1开口端内的支撑块13上,从而令天线产品固定在包装箱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中,如图7所示,第一侧壁板2和第三侧壁板4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并沿侧壁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7,该第一通孔7的长度为侧壁板宽度的56.7%,同时,第一侧壁板2和第三侧壁板4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11;第二侧壁板3和第四侧壁板5上则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并沿侧壁板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7,该第一通孔7的长度为侧壁板宽度的86.7%,此外,在第二侧壁板3和第四侧壁板5的同一侧端部还设置有呈L字型的通孔槽9,从而令第二侧壁板3和第四侧壁板5的端部分别形成支撑部10。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