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809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箱,具体涉及一种部分安装在地下,垃圾收集量大的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及环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卫生和市容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垃圾的收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垃圾收集装置,多是在地上安装垃圾收集箱,现有的垃圾收集箱不但占地面积大,而且垃圾收集量小。且在垃圾收集箱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异味大,苍蝇纷飞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收集箱占地面积大且垃圾收集量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包括坑池,坑池的底部安装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上部的放置台,放置台上设置有多个地下垃圾箱。所述坑池还包括盖板,盖板上设置有与地下垃圾箱一一对应的垃圾通过孔。各垃圾通过孔上还分别设置有地上垃圾箱,垃圾通过孔连通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延伸至地下垃圾箱中。

优选的,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包括位于坑池一侧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提升装置相连接。通过控制箱控制提升装置,操作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卡板,地上垃圾箱通过卡板卡接在盖板上。地上垃圾箱通过卡板卡接在盖板上,安装过程简单,且方便维修更换时对地上垃圾箱进行拆卸。

优选的,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还包括滑道,所述盖板下部安装有与滑道相适配的滑轮。所述滑道和滑轮的设置,可以在取地下垃圾箱时,方便的将盖板和上部的地上垃圾箱移动至其它位置,操作过程更省力。

优选的,所述地上垃圾箱内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的底面固定有转轴杆,所述转轴杆穿过地上垃圾箱箱壁上的旋转孔;所述转轴杆上设置有扭转弹簧。当投放垃圾时,垃圾重量使旋转板旋转,垃圾进入地下垃圾箱;当不投放垃圾时,旋转板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将地上垃圾箱内空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防止下部的异味散发到外界空气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通过地上垃圾箱使用人员可以方便的投放垃圾,通过地下垃圾箱可储存更多的垃圾,在地上部分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垃圾收集量。地上垃圾箱和地下垃圾箱均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将不同的垃圾收集到不同的地下垃圾箱中,方便垃圾的后期处理。地上垃圾箱和地下垃圾箱之间的垃圾流通通道包括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设置,可以引导垃圾流动至指定位置,且垃圾通过后,橡胶管合拢,可防止垃圾异味传输至地上垃圾箱。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

图2是地上垃圾箱的剖视图。

1坑池;2提升装置;3地下垃圾箱;4盖板;5地上垃圾箱;51箱壁;52旋转扳;53转轴杆;6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坑池1,坑池1的底部安装有提升装置2,坑池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6,所述控制箱6与提升装置2相连接。所述提升装置2包括上部的放置台,放置台上设置有多个地下垃圾箱3。所述坑池1还包括盖板4,盖板4上设置有与地下垃圾箱3一一对应的垃圾通过孔。盖板4上还设置有与地下垃圾箱3一一对应的地上垃圾箱5,地上垃圾箱5通过垃圾通过孔与地下垃圾箱3相连通;地上垃圾箱5通过卡板卡接在盖板4上。所述垃圾通过孔连通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延伸至地下垃圾箱3中。所述橡胶管的设置,可以引导垃圾流动至指定位置,且垃圾通过后,橡胶管合拢,可防止垃圾异味传输至地上垃圾箱5。

进一步的,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还包括滑道,所述盖板4下部安装有与滑道相适配的滑轮。所述滑道和滑轮的设置,可以在取地下垃圾箱时,方便的将盖板4和上部的地上垃圾箱5移动至其它位置,操作过程更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垃圾箱内设置有旋转板52,旋转板52的底面固定有转轴杆53,所述转轴杆53穿过地上垃圾箱5箱壁51上的旋转孔;所述转轴杆53上设置有扭转弹簧。当投放垃圾时,垃圾重量使旋转板51旋转,垃圾进入地下垃圾箱3;当不投放垃圾时,旋转板51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将地上垃圾箱5内空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防止下部的异味散发到外界空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垃圾分离收集装置,使用人员可将垃圾投入到地上垃圾箱5,垃圾经地上垃圾箱5和垃圾通过孔进入地下垃圾箱3。当环卫工人需取出垃圾时,只需将盖板4和地上垃圾箱5移动至其它位置,再通过提升装置2将地上垃圾箱5提升至地面,最后取出地下垃圾箱3即可。通过地上垃圾箱5投放垃圾,通过地下垃圾箱3储存垃圾,使用人员使用更方便,且在地上部分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垃圾收集量。地上垃圾箱5和地下垃圾箱3均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将不同的垃圾收集到不同的地下垃圾箱3中,方便垃圾的后期处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