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116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料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多晶硅的主要生产方式为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是将三氯氢硅与氢气通入多晶硅还原炉内,在还原炉内硅芯中通入电流产生高温环境从而让三氯氢硅与氢气在还原炉内发生还原反应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将高纯度的三氯氢硅转化为高纯度的多晶硅均匀沉积于炉内硅芯上,从而得到直径约为120mm的棒状的多晶硅。

太阳能级多晶硅棒的纯度一般在于99.99999%,其较高的纯度要求多晶硅棒料的包装过程中应最大幅度的减少对多晶硅的二次污染。由于破碎后的多晶硅棒料形状尺寸一致性不好,难以用一般的包装设备对其进行包装。其次,高纯度的多晶硅在包装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金属及易污染部件与多晶硅的直接接触。多晶硅材料的特殊性质对多晶硅包装方式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厂商采用多晶硅包装方式为人工包装多晶硅,人工包装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多晶硅棒料进行灵活的包装。但是人工包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难以有效的满足年产15000吨多晶硅企业的生产需求,其次,人工包装不确定因素众多,容易产生不合格包装以及对多晶硅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同尺寸的多晶硅棒料人工包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难以满足大产量的企业的生产需求,且人工包装不确定因素众多,容易产生不合格包装以及对多晶硅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其包括进料装置、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装装置以及端封切断装置;进料装置、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装装置以及端封切断装置依次设置。进料装置包括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用于将棒料传送至包装装置处。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括包装卷筒以及传送辊组;包装卷筒设置在传送辊组的端部;传送辊组的另一端靠近包装装置。包装装置包括复合测量传感器、包装薄膜成型器、中封加热器以及至少两个中封牵引器;复合测量传感器靠近传送辊组远离包装卷筒的端部;中封牵引器设置在包装薄膜成型器远离进料装置的一端;中封加热器靠近中封牵引器设置;中封加热器以及中封牵引器均与复合测量传感器电连接。端封切断装置设置在包装薄膜成型器远离复合测量传感器一端;端封切断装置与复合测量传感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进料装置、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装装置以及端封切断装置依次设置。包装装置包括有复合测量传感器,复合测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入包装部分的棒料的直径以及长度,复合测量传感器与中封加热器以及中封牵引器均电连接。可控制中封牵引器及中封加热器做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直径的棒料进行外侧面的紧缚包装。复合测量传感器与端封切断装置电连接,能够控制端封切断部分回转式切断装置的回转速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长度的棒料的紧缚包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还包括出料装置;出料装置包括出料传送带以及毛刷;出料传送带一端靠近端封切断装置;毛刷靠近出料传送带靠近端封切断装置的端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包装装置还包括辅助传送带;辅助传送带设置在中封牵引器与端封切断装置之间;使完成中封包装的棒料传送至端封切断装置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传送辊组组包括第一张紧辊、牵引辊、离合辊、第二张紧辊、第三张紧辊以及导向辊;第一张紧辊、牵引辊、离合辊、第二张紧辊、第三张紧辊以及导向辊从包装卷筒至包装薄膜成型器依次设置;第一张紧辊靠近包装卷筒;牵引辊靠近离合辊;导向辊靠近包装薄膜成型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包装薄膜供给装置还包括备用卷筒;备用卷筒靠近包装卷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第二张紧辊与第三张紧辊之间设置有材料识别装置;材料识别装置与包装卷筒以及备用卷筒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进料装置还包括供料推头;供料推头与传送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供料推头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一种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包装设备包括进料装置、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装装置以及端封切断装置;进料装置、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装装置以及端封切断装置依次设置;进料装置包括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用于将棒料传送至包装装置处;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括包装卷筒以及传送辊组;包装卷筒设置在传送辊组的端部;传送辊组的另一端靠近包装装置;包装装置包括复合测量传感器、包装薄膜成型器、中封加热器以及至少两个中封牵引器;复合测量传感器靠近传送辊组远离包装卷筒的端部;中封牵引器设置在包装薄膜成型器远离进料装置的一端;中封加热器靠近中封牵引器设置;中封加热器以及中封牵引器均与复合测量传感器电连接;端封切断装置设置在包装薄膜成型器远离复合测量传感器一端;端封切断装置与复合测量传感器电连接;端封切断装置包括上座、下座、切断刀片以及切断刀座;上座与下座相对设置;上座连接有上座发热管;下座连接有下座发热管;切断刀片与下座连接;切断刀座通过固定装置与上座连接;上座与下座均绕其轴线转动,使切断刀片与切断刀座接触或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上述上座与下座相对的端面均设置为弧形凸起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进料装置、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包装装置以及端封切断装置依次设置。包装装置包括有复合测量传感器,复合测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入包装部分的棒料的直径以及长度,复合测量传感器与中封加热器以及中封牵引器均电连接。可控制中封牵引器及中封加热器做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直径的棒料进行外边面的紧缚包装。复合测量传感器与端封切断装置电连接,能够控制端封切断部分回转式切断装置的回转速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长度的棒料的紧缚包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的包装薄膜供给装置及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的包装薄膜成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的端封切断装置及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的端封切断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标:10-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0-进料装置;110-传送装置;120-供料推头;200-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11-第一张紧辊;212-牵引辊;213-离合辊;214-第二张紧辊;215-材料识别装置;216-第三张紧辊;217-导向辊;220-包装卷筒;230-备用卷筒;300-包装装置;310-复合测量传感器;320-包装薄膜成型器;330-中封加热器;340-中封牵引器;350-辅助传送带;400-端封切断装置;410-上座;412-上座发热管;420-下座;422-下座发热管;430-切断刀片;440-切断刀座;500-出料装置;510-出料传送带;520-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其包括进料装置100、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00、包装装置300、端封切断装置400以及出料装置500;进料装置100、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00、包装装置300、端封切断装置400以及出料装置500依次设置。

进料装置100包括传送装置110,传送装置110用于将棒料传送至包装装置300处。

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10设置为传送带,由于在传送带使用较为普遍,可增大传送装置110的匹配性,降低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10设置为传送带,由于在传送带使用较为普遍,可增大传送装置110的匹配性,降低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的成本。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其他结构来作为传送装置110。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装置100还包括供料推头120;供料推头120与传送装置110连接。设置供料推头120是为了便于将待包装棒料推送至包装装置3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供料推头120是为了便于将待包装棒料推送至包装装置30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设置供料推头120。

在本实施例中,供料推头120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供料推头120,防止的推头待包装棒料的二次污染,并防止了棒料在传送带输送过程中的打滑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供料推头120,防止的推头待包装棒料的二次污染,并防止了棒料在传送带输送过程中的打滑现象。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供料推头120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PU板等。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的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00及包装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00包括包装卷筒220以及传送辊组;包装卷筒220设置在传送辊组的端部;传送辊组的另一端靠近包装装置300。

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辊组包括第一张紧辊211、牵引辊212、离合辊213、第二张紧辊214、第三张紧辊216以及导向辊217;第一张紧辊211、牵引辊212、离合辊213、第二张紧辊214、第三张紧辊216以及导向辊217从包装卷筒220至包装薄膜成型器320依次设置;第一张紧辊211靠近包装卷筒220;牵引辊212靠近离合辊213;导向辊217靠近包装薄膜成型器320。卷筒薄膜通过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00中的第一张紧辊211、牵引辊212、离合辊213、第二张紧辊214、第三张紧辊216以及导向辊217,最终进入包装薄膜成型器320中。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00还包括备用卷筒230;备用卷筒230靠近包装卷筒220设置。设置备用卷筒230是为了便于供给不同的包装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备用卷筒230是为了便于供给不同的包装材料。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设置备用卷筒2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张紧辊214与第三张紧辊216之间设置有材料识别装置215;材料识别装置215与包装卷筒220以及备用卷筒230电连接。设置材料识别装置215能够识别正在进行包装的薄膜材料,通过先前设定好的程序来决定出料部分将完成包装的棒料输送至下一包装循环或是出料装箱。当棒料需要进行多次包装时,材料识别装置215同时能够决定备用卷筒230薄膜的材料,为下一包装循环进行准备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材料识别装置215能够识别正在进行包装的薄膜材料,通过先前设定好的程序来决定出料部分将完成包装的棒料输送至下一包装循环或是出料装箱。当棒料需要进行多次包装时,材料识别装置215同时能够决定备用卷筒230薄膜的材料,为下一包装循环进行准备工作。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设置材料识别装置215。

包装装置300包括复合测量传感器310、包装薄膜成型器320、中封加热器330以及至少两个中封牵引器340;复合测量传感器310靠近传送辊组远离包装卷筒220的端部;中封牵引器340设置在包装薄膜成型器320远离进料装置100的一端;中封加热器330靠近中封牵引器340设置;中封加热器330以及中封牵引器340均与复合测量传感器31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装置300还包括辅助传送带350;辅助传送带350设置在中封牵引器340与端封切断装置400之间;使完成中封包装的棒料传送至端封切断装置400位置。设置辅助传送带350能够将完成中封包装的棒料辅助传送至端封切断装置4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辅助传送带350能够将完成中封包装的棒料辅助传送至端封切断装置40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设置辅助传送带35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的包装薄膜成型器3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包装薄膜成型器320能够将进入成型器的包装薄膜规范为适合棒料包装的圆筒状结构,并且,该包装薄膜成型器320为可拆卸结构,如果待包装料的形状发生改变,可以根据待包装料的形状安装不同的包装薄膜成型器320,为该包装设备提供了更广的包装范围。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的端封切断装置400及包装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端封切断装置400设置在包装薄膜成型器320远离复合测量传感器310一端;端封切断装置400与复合测量传感器310电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的端封切断装置400的部分剖视图。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端封切断装置400包括上座410、下座420、切断刀片430以及切断刀座440;上座410与下座420相对设置;上座410连接有上座发热管412;下座420连接有下座发热管422;切断刀片430与下座420连接;切断刀座440通过固定装置与上座410连接;上座410与下座420均绕其轴线转动,使切断刀片430与切断刀座440接触或分离。设置端封切断装置400中含有发热管以及切断刀片430可同时对包装进行端封及切断,极大的提高了棒料的包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端封切断装置400中含有发热管以及切断刀片430可同时对包装进行端封及切断,极大的提高了棒料的包装效率。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端封结构与切断装置分开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座410与下座420相对的端面均设置为弧形凸起结构,弧形凸起结构具体设置为圆弧形凸起结构。将上座410与下座420相对的端面均设置为圆弧形凸起结构,在进行端封及切断工作时,便于上座410与下座420均绕其轴线转动,使得端封切断装置400依次进行前一个包装袋的末端封装、相邻两个包装袋切断以及后一个包装袋的首端封装。

在本实施例中,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还包括出料装置500;出料装置500包括出料传送带510以及毛刷520;出料传送带510一端靠近端封切断装置400;毛刷520靠近出料传送带510靠近端封切断装置400的端部设置。设置毛刷520能够进行旋转运动并与完成端封的棒料进行接触,从而去除端封面的端封毛刺,使得棒料的端封口更光滑,设置出料装置500有利于完成包装的棒料进行下一包装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毛刷520能够进行旋转运动并与完成端封的棒料进行接触,从而去除端封面的端封毛刺,使得棒料的端封口更光滑,设置出料装置500有利于完成包装的棒料进行下一包装循环。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设置出料装置50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棒料自动化包装设备10,进料装置100、包装薄膜供给装置200、包装装置300以及端封切断装置400依次设置。包装装置300包括有复合测量传感器310,复合测量传感器310用于测量进入包装部分的棒料的直径以及长度,复合测量传感器310与中封加热器330以及中封牵引器340电连接。可控制中封牵引器340及中封加热器330做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直径的棒料进行外边面的紧缚包装。复合测量传感器310与端封切断装置400电连接,能够控制端封切断部分回转式切断装置的回转速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长度的棒料的紧缚包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