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桥横梁拆除吊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686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桥横梁拆除吊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吊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过桥横梁拆除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在平台线码头搭载完成后,需要通过移船小车把搭载完成的船舶运输到港池的半潜驳下水,在平台线码头到半潜驳之间有连接二者的过桥横梁,便于移船小车载着船舶沿铺设好的轨道由平台线码头移动至半潜驳。当移船小车把搭载完成的船舶运输到半潜驳上的平台支架定位完成后,空载的移船小车需反向移回至平台线码头,在空载的移船小车反向移回到位后,船舶需要随半潜驳下水,此时,则需要拆除连接平台线码头与半潜驳的过桥横梁,然而,由于船舶尺寸远大于半潜驳,因此,导致船体尾部飘出半潜驳12m左右,致使船舶完全遮挡住过桥横梁,此时船舶底部与过桥横梁或平台线码头之间的间距仅有1.8m,而现有的普通的吊机、汽车吊等高度都远高于1.8m,这些常用的起吊设备都无法进入到船舶下方将过桥横梁拆除,但是,为了能让船舶随半潜驳顺利下水,则需要人工进入到船舶下方进行过桥横梁的拆除,工作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进入到船舶底部与平台线码头之间的空间的过桥横梁拆除吊运装置,提高过桥横梁的拆除工作效率及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过桥横梁拆除吊运装置,包括平移小车,平移小车上安装有吊梁支架,吊梁支架的其中一端水平突出于平移小车的同端之外,在吊梁支架水平突出于平移小车的端部上设置有吊运葫芦,所述吊梁支架顶面到平移小车底部之间的间距小于船舶底面到过桥横梁或平台线码头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过桥横梁拆除吊运装置,在需要拆除过桥横梁时,通过平移小车沿平台线码头上铺设的轨道移动到过桥横梁的端部,用钢丝绳将过桥横梁两侧的挂耳连接为一体后,再将钢丝绳挂到吊运葫芦的挂钩上,然后启动吊运葫芦提升,再通过平移小车带动吊梁支架后移,即带动过桥横梁后移至指定位置,完成过桥横梁的拆除吊运,由于吊梁支架顶面到平移小车底部之间的间距小于船舶底面到过桥横梁或平台线码头之间的间距,因此,可自由通过船底面与平台线码头之间的空间,便于进行过桥横梁的拆除,避免人工进行拆除,避免安全隐患,同时,提高拆除过桥横梁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运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左视图。

图3为吊梁支架主视图。

图4为吊梁支架俯视图。

图5为平移小车主视图。

图6为平移小车俯视图。

图7为平移小车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过桥横梁拆除吊运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平移小车1,平移小车1上安装有吊梁支架2,吊梁支架2的其中一端水平突出于平移小车1的同端之外,在吊梁支架2水平突出于平移小车1的端部上设置有吊运葫芦3,所述吊梁支架2顶面到平移小车1底部之间的间距小于船舶4底面到过桥横梁5或平台线码头6之间的间距。

所述平移小车1包括支撑框架7,支撑框架7底部按矩阵排列有四个支杆8,每个支杆8底部分别连接有滚轮9,所述支撑框架7中部设置有连接两相对边的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两侧的支撑框架7上分别设置有X形加强板11,所述相邻支杆8通过连接板12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杆8上部侧壁与支撑框架7底面之间通过加强筋13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10、X形加强板11、连接板12以及加强筋13,从而可大幅提高整个平移小车1的支撑强度,保证吊运过桥横梁5的平稳性。

所述支撑框架7的尾部还放置有压铁21,以保证小车运行的平稳性,避免前重后轻。如按前后间隔放置两个2T压铁。

所述吊梁支架2包括按矩阵排列连接在平移小车1的支撑框架7上表面的支撑柱14,沿长度方向上的两支撑柱14之间连接有吊梁15,两吊梁15的同端水平突出于平移小车1的同端之外,分别在两吊梁15水平突出于平移小车1的端部上设置吊运葫芦3,两吊梁15之间设置有多根与二者连接的吊梁加强板16。由于过桥横梁5有两个,因此,通过设置两个吊运葫芦3,可以同时拆除吊运两个过桥横梁5,避免吊运装置来回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还包括与吊梁支架2连接的横梁支架,所述横梁支架包括横杆17,横杆17中部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挂码18,钢丝绳19将横杆17两侧的挂码18连接为一体后,再将钢丝绳19挂到吊运葫芦3的挂钩上,所述横杆17两端下壁上还分别设置有吊码20,在需要吊运过桥横梁5时,通过用钢丝绳将过桥横梁5两侧的挂耳分别与横杆17对应侧的吊码20连接,从而将过桥横梁5与吊运装置连接为一体,便于吊运过桥横梁5,由于通过水平的横杆17将过桥横梁5吊起,可更进一步保持过桥横梁5吊起的平稳性,避免摇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