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快换吊具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686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快换吊具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辊轴类淬火吊具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快换吊具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型、中小型辊轴类加工企业中,表面淬火所需要的吊具夹头有两种方式:1、采用螺纹连接(如图1),2、增加试料夹头(如图2)。第一种方式通常根据辊轴产品的规格,制作含有内螺纹的吊具接头,与吊具连接,吊装在淬火设备上,但须在辊轴产品的端部加工与之相匹配的外螺纹。这种方式的弊端是:1、淬火时操作工先将含有内螺纹的吊具接头旋合在辊轴类端面上,再操作与吊具组合,上述都完成后才能上淬火设备进行淬火,据统计,完成操作需要时间约在35-40min/件。2、同时与吊具接头旋合的辊轴端头需多留余量加工外螺纹,增加后续工序加工难度。3、工件淬火时不能逆向旋转,以防工件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二种方式是需要在辊轴产品的端部车切环槽,与吊具连接,吊装在淬火设备上。这种方式的弊端是:1、需要增加辊轴的坯料长度。2、每次操作时必须提前与吊具组合在一起,完成后才能上淬火设备进行淬火,据统计,完成操作需要时间约在30-35min/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少操作步骤、使装夹时间缩短同时降低工件材料预留余量的辊轴类双频淬火快换吊具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快换吊具工装,包括吊具及吊具与辊轴的连接工装,所述吊具的端部设置有凸起环,所述辊轴的端部开设有一环状的工件槽,所述连接工装的一端开设有一与凸起环配合的环槽,凸起环插入环槽中实现吊具与连接工装的装配;所述连接工装的另一端开设有一与辊轴尺寸配合的供辊轴插入的圆孔;连接工装上插入辊轴的一端的相应位置开设有4个成90°分布的螺钉孔,此螺钉孔位置与工件槽位置相对应,辊轴插入连接工装的圆孔内,调整工件槽与螺钉孔的位置,将四个特制螺钉插入螺钉孔与工件槽内将辊轴与连接工装固定连接。

圆孔的深度为100~110毫米,插入辊轴的外径与圆孔内壁间隙不超过1.5-2mm。

4个成90°分布的螺钉孔开设在距连接工装插入辊轴的一端的端面49mm处。

所述特制螺钉为M24螺钉,特制螺钉设置有15-20mm螺纹,与连接工装旋和;特制螺钉的端头为不带螺纹扣的长15mm的光杆,其直径与工件槽宽度相配合,配合间隙约0.5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工装提前与吊具组合在一起,操作工操作时只需将辊轴推放在连接工装的圆孔内适合位置,调整工件槽与螺钉孔的位置,然后安装四个特制的M24螺钉,即可方便、快捷的完成操作,使准备时间降低至20min,减少后续加工余量约2小时,节约材料成本约25.4kg,经过计算,4个改进的特制螺钉承受的剪切力大于8000kg,每个特制螺钉承受2000kg的剪切力,在安全系数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螺纹连接的吊具工装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增加试料夹头的吊具工装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特制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辊轴类双频淬火快换吊具工装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为:1、辊轴;2、吊具;3、连接工装;4、环槽;5、特制螺钉;6、工件槽;7、螺钉孔;8、圆孔;9、凸起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快换吊具工装,如图3、4、5、6、7所示,该工装包括吊具2及用于连接吊具与辊轴1的连接工装3,所述吊具的端部设置有凸起环9,约24mm宽;连接工装的一端开设有环槽4,该环槽与凸起环通过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吊具与连接工装的连接;所述连接工装的另一端开设有一插入辊轴的圆孔8,圆孔的深度为100毫米,辊轴外表面与圆孔内壁的间隙不超过1.5-2mm,通过此间隙微调辊轴的中心。辊轴插入圆孔的一端的端部开设有一环状的工件槽6,插入辊轴的连接工装的一端距端面49mm处开设4个成90°分布的螺钉孔7,此螺钉孔位置与辊轴上的工件槽位置相对应,辊轴插入连接工装的圆孔内,调整工件槽与螺钉孔的位置,通过四个特制螺钉5将辊轴与连接工装固定连接。

所述特制螺钉为M24螺钉,特制螺钉设置有15-20mm螺纹,与连接工装旋和;特制螺钉的端头为不带螺纹扣的长15mm的光杆,该光杆插入辊轴的工件槽内,其直径与工件槽宽度相配合,配合间隙约0.5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