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递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339发布日期:2018-06-26 22:0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递包装盒。



背景技术:

传统快递包装盒的结构通常为侧板相连,两边用粘合剂粘合,四块侧板围成方桶状,后将顶部与底部的盖板向内折叠,并用胶带沿缝隙缠绕数圈以封闭。这样的结构使得传统包装盒必须依赖大量的胶带来保证自身的承重能力与结构强度,但是胶带过度使用,会导致消费者大多选择破坏包装盒的方式来取走内置物品,进而导致包装二次利用的价值丧失。此外,包装上粘连了过多的胶带,又使得包装回收再生的难度与成本大大增加。

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我国已成为快递大国。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206亿件,共消耗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胶带够绕地球赤道425圈。据统计,有55.6%的消费者在拿到快件后便将包装丢弃,而这些垃圾有400多万吨。以北京为例,每年产生的500多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有约150万吨,其中有10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因过度包装造成的垃圾处理费每年就高达3亿多元。2016年双十一期间北京仅一天的包装垃圾量就达1200多吨。解决快递包装的可持续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传统快递包装盒的诸多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对传统快递包装盒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包装盒能够由整块材料按照预设折线折叠组装完毕,在包装过程中避免过度使用胶带,同时由于开启过程中不会破坏包装盒的整体结构而能够重复使用,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递包装盒(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其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由整块材料按照预设折线折叠组成,所述盒体包括盒盖,盒身和盒底。

其中,所述盒盖包括四个盖板。所述四个盖板分别为主盖板、第一副盖板、第二副盖板和防尘板;所述盒身包括八个侧板,所述八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主侧板、第二主侧板、第一主从侧板、第二主从侧板、第一副侧板、第二副侧板、第一副从侧板和第二副从侧板;所述盒底包括一个底板。

所述第一主从侧板、第二主从侧板、第一副侧板和第二副侧板分别设置有一个插头;所述主盖板设置有两个插头,所述第一副盖板、第二副盖板、第一主从侧板和第二主从侧板分别设置有一个插孔;所述底板设置有两个插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从侧板和所述第二主从侧板的插头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个插孔相配合,所述第一副侧板的插头与所述第二主从侧板的插孔相配合,所述第二副侧板的插头与所述第一主从侧板的插孔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从侧板的插头为第一插头,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插头相配合的插孔为第一插孔,所述第一主从侧板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点为第一顶点,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一插孔到所述第一顶点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主从侧板的插头为第二插头,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二插头相配合的插孔为第二插孔,所述第二主从侧板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点为第二顶点,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二插孔到所述第二顶点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副侧板的插头为第三插头,所述第三插头与所述第二主从侧板的插孔相配合;所述第二副侧板的插头第四插头,所述第四插头与所述第一主从侧板的插孔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插头和所述第四插头到所述盒盖的距离相同,所述距离为0.5至3厘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副侧板与所述第二副侧板分别在与所述盒盖和所述盒身不相连的一侧切去一个直角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插孔的长度与所述插头的长度相同,所述插孔的宽度与所述盒体所采用的材料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从侧板、所述所述第二主从侧板、所述第一副从侧板和所述第二副从侧板均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侧板、第二主侧板、第一副侧板和第二副侧板均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防尘板设置加固组件。

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为粘合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快递包装盒通过插头与插口之间的拼接稳固了整体结构与各板块的连接,且底板为一块整体,承重能力很强,无需缠绕胶带既能保证包装盒的承重能力及结构性,避免了大量使用胶带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递包装盒的插头与插孔可以多次插拔不损坏。即使在盒面设置粘合带亦不会破坏盖板结构,所以可以在一次使用后无损回收,马上投入二次使用。即便在使用中出现了结构性损坏而无法使用也可以直接回收再生,而不需像传统快递包装那样,先撕下所有胶带附着物才能回收再生。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工成本,也使得快递包装的回收变得简便易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递包装盒,侧板及底板上所有的插头和插孔均不用刻意去穿插,按流程折叠摆放各侧板的同时,对应的插头和插孔就会自动插紧,省去了多余的动作。盖板上的插口亦简单易行。同时,箱体的大小并不会对纸箱拼接时间造成过多影响。这些与传统快递包装相比,省去了包装的单位时间,提高了包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递包装盒,因为没用使用胶带,所以消费者在拿到此包装后,仅需要掀开盒盖即可拿取内置物品,无需用如刀子、钥匙等尖锐物品或蛮力扯开胶带或破坏整个盒体来拿取物品。在节省了消费者时间的同时提升消费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递包装盒,采用了三角形-矩形双层交错侧板(两侧三角在外方形在内,两块方形在外三角形在内。且每两块侧板相连,并在折叠后呈直角)的设计,所有侧板拼接完成后,其支撑强度与传统快递包装相同。此外,增加的第二层侧板均在包装平面图的最大长宽范围以内,在增加包装盒支撑强度的同时不会增加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递包装盒的盒体展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递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主盖板,12-第一副盖版,13-第二副盖板,14-防尘板,21-第一主侧板,22-第二主侧板,23-第一副侧板,24-第二副侧板,25-第一主从侧板,26-第二主从侧板,27-第一副从侧板,28-第二副从侧板,3-底板,4-插孔,5-插头,6-加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将侧板与底板相连,每相邻两块侧板相连,其中一块为矩形一块为三角形,二者折叠后呈直角,使用插头与插孔将侧板与侧板,侧板与底板相固定。包装盒的每个侧面包括两个侧板,互相交错,其中,一组相对的侧面的三角形侧板在外,方形侧板在内;另一组相对的侧面的方形侧板在外,三角形侧板在内。包装盒的顶部包括主盖板和侧盖板和防尘板,主盖板有插头,防尘板上附有插孔,主盖板的插头插入侧盖板与防尘板的插孔以固定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与一般的快递包装盒同样地,由盒盖,盒身和盒底构成。但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由整块材料按照预设折线折叠组成,能够一体成型,无需借助其他加固组件即可完成包装。出于更加稳固包装的目的,也可以继续增加设置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那些,例如粘合带等,具体的可以是双面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递包装盒在保证了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摆脱了对胶带的依赖,同时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加以推广利用,将非常有利于我国年快递垃圾总量的减少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快递包装盒(本实施例的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由整块瓦楞纸按照预设折线折叠组成。所述盒体包括盒盖,盒身和盒底。其中,盒盖包括四个盖板。四个盖板分别为主盖板11、第一副盖板12、第二副盖板13和防尘板14。盒身包括八个侧板。八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主侧板21、第二主侧板22、第一副侧板23、第二副侧板24、第一主从侧板25、第二主从侧板26、第一副从侧板27和第二副从侧板28。盒底为一个底板3。

第一主从侧板25、第二主从侧板26、第一副侧板23和第二副侧板24分别设置有一个插头5。主盖板11设置有两个插头5。第一副盖板12、第二副盖板13、第一主从侧板25和第二主从侧板26分别设置有一个插孔4。底板3设置有两个插孔4。

第一主从侧板25和第二主从侧板26的插头5分别与底板3的两个插孔4相配合。第一副侧板23的插头5与第二主从侧板26的插孔4相配合,第二副侧板24的插头5与第一主从侧板25的插孔4相配合。第一主从侧板25的插头5为第一插头,底板3上与第一插头相配合的插孔4为第一插孔,第一主从侧板25与底板3相连接的点为第一顶点,所述第一插头与所述第一插孔到所述第一顶点的距离相等;第二主从侧板26的插头5为第二插头,底板3上与第二插头相配合的插孔4为第二插孔,第二主从侧板26与底板3相连接的点为第二顶点,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二插孔到所述第二顶点的距离相等;第一副侧板23的插头5为第三插头,所述第三插头与第二主从侧板26的插孔4相配合;第二副侧板24的插头5为第四插头,所述第四插头与第一主从侧板25的插孔4相配合。

所述第三插头和所述第四插头到所述盒盖的距离相同,所述距离为0.5至3厘米。

第一副侧板23与第二副侧板24分别在与所述盒盖和所述盒身不相连的一侧切去一个直角三角形。

插孔4的长度与插头5的长度相同,插孔4的宽度与所述盒体所采用的瓦楞纸的厚度相同。

第一主侧板21、第二主侧板22、第一副侧板23和第二副侧板24均为矩形。第一主从侧板25、第二主从侧板26、第一副从侧板27和第二副从侧板28均为三角形。

在防尘板14上设置加固组件6。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