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节能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733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急节能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急节能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逐年增加的巨大能耗引起了建筑界和节能领域的关注。据统计,电梯的能耗一般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5%~15%。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使用电梯,电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意外事故而导致突然停止运行,例如电梯供电中断,这给被困在电梯内的乘客带来不便,甚至会危机生命安全。因此,电梯中大部分都安装有应急电源,其能为应急照明、呼救对讲机等提供电源。由此可见,电梯应急电源的功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梯运行的耗能是一种不能改变的客观存在,所以要想节省电梯能量消耗总量就需要从电能的利用着手,即尽可能最大化地利用电网输出的电能。电梯驱动主机均是处于制动发电状态,并将轿厢和对重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电能,但是这部分转化的电能一部分被电动机的绕组消耗,这种消耗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导致电动机发热,影响电梯运行。另一部分则在外加的发热电阻当中被大量消耗,这种电能的消耗在浪费电能的同时也会使得机房温度升高,影响电梯正常运行。针对上述问题,一种电梯能量回馈系统应运而生,其工作原理是将原系统中通过发热电阻消耗掉的电能转化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反馈回电网,供给周围的其他设备直接使用。但是,对于电梯的节能空间仍然有待发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应急节能电梯,其具有性能稳定,功耗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急节能电梯,包括井道、设置于所述井道内并沿其上、下运行的轿厢及设置于所述井道内部上方的动力系统、位于所述轿厢顶部的控制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内部的通风系统和节能照明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探测器、语音播报器、应急控制模块,所述应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应急照明系统、呼叫开关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监控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呼叫开关将呼救信号上传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呼救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递给智能监控终端,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重力势能产电系统和热能发电系统,所述热能发电系统,包括工质、热泵、汽轮机、热交换器以及回流器,所述重力势能产电系统和所述热能发电系统电性连接蓄电池;所述节能照明系统包括LED灯和蓄光自发光贴,所述蓄光自发光贴放置在所述LED灯的两端,所述LED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质置于与外界隔绝的工质容器中其在工作状态下为液态,所述工质容器外设有保温层,所述汽轮机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端,所述回流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端相通,所述回流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工质容器的进口端相通,所述热泵与所述工质组成一蒸发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组成一冷凝端,所述蒸发端、所述汽轮机和所述冷凝端以及所述回流器组成一个工质循环系统;

优选的,所述重力势能产电系统包括所述轿厢和带动所述轿厢的转轮,连接所述转轮的直流发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直流发电机的逆变器及设置在所述转轮另一侧的配重部件和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所述轿厢并穿过所述转轮,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重部件;

优选的,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端中央的通风口和位于所述轿厢内侧壁上部的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和所述语音播报器设在所述轿厢的外壁

上部,所述呼叫开关设置在所述轿厢内左侧壁下端。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既能通过电梯的自身重力产电,又能通过电梯制动产热及空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既能为电梯在电源出现故障时提供电能,还能为轿厢内的用电设备供电,降低了能量的浪费,因此很好地解决了原有的能量回馈的不足,使得电梯变得更加的节能、环保。

2、通过蓄光自发光贴吸收可见光来持续发光,蓄光自发光贴在白天吸收10分钟可见光,就可以持续发光12小时,与LED灯管结合使用大大节约电力能源,减少能耗;且当电梯电源出现故障时,蓄光自发光贴可作为应急照明光源为被困人员提供照明。

3、设置的探测器能够探测轿厢外是否有人,语音播报系统能够提醒要乘坐电梯的乘客快速前进,以免错过电梯,节省了乘客的宝贵时间,也节省了大量的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时节能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能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能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井道,2-轿厢,3-控制模块,4-通风系统,41-通风口,42-风扇,5-照明系统,51-LED灯,52-蓄光自发光贴,6-探测器,7-语音播报器,8-重力势能产电系统,81-转轮,82-配重部件,83-绳索,84-直流发电机一,9-热能发电系统,91-热泵,92-汽轮机,93-热交换器,94-工质容器,95-回流器,96-电磁阀,10-蓄电池,11-呼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2、图3、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应急节能电梯,包括井道1、设置于所述井道1内并沿其上下运行的轿厢2、设置于所述井道1内部上方的动力系统、控制模块3、设置在所述轿厢2内部的通风系统4和节能照明系统5;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的探测器6、语音播报器7、呼叫开关11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监控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呼叫开关11将呼救信号上传至控制模块3,所述控制模块3将接收到的呼救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递给智能监控终端,所述控制模块3设置在所述轿厢2顶部,所述呼救开关11设置在所述轿厢2左侧壁下端,所述探测器6和所述语音播报器7设在所述轿厢2的外壁上部。当电梯出现故障而断电时,打开呼叫开关11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进行呼救,将情况及时告知外界以获得救援。

所述通风系统4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端中央的通风口41和位于所述轿厢侧壁上部的风扇42,所述风扇42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节能照明系统5包括LED灯51和蓄光自发光贴52,所述LED灯51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蓄光自发光贴52放置在所述LED灯51的两端。

所述重力势能产电系统8包括所述轿厢2和带动所述轿厢3的转轮81、连接所述转轮81的直流发电机一84及设置在所述转轮81另一侧的配重部件82和绳索83,所述绳索83的一端连接所述轿厢2并穿过所述转轮81,所述绳索8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重部件82,通过所述转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直流发电机的转子旋转从而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电能储存到蓄电池10中。

所述热能发电系统9,包括工质、热泵91、汽轮机92、热交换器93、回流器95及与所述汽轮机的转轴连接的直流发电机97,所述工质置于与外界隔绝的工质容器94中,其在工质容器94中为液态,所述工质容器94外设有保温层,所述汽轮机92连接所述热交换器93的入口端,所述回流器95的进口端与所述热交换器93的出口端相通并由电磁阀96控制,所述回流器95的出口端与所述工质容器94的进口端相通并由电磁阀96控制,所述热泵91与所述液态工质组成一蒸发端,汽态工质与所述热交换器93组成一冷凝端,所述蒸发端、所述汽轮机92和所述冷凝端以及所述回流器95组成一个工质循环系统。所述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设置在热泵91外侧的温度传感器感,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值,并将检测后的温度值实时上传至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温度值大于预设的阈值时,控制模块发出指令启动热泵91和电磁阀96工作,热泵91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在蒸发端释放所吸收的热量,工质吸热蒸发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态工质,气态工质通过密封管道流通到汽轮机92处并推动汽轮机旋转做功,随后气态工质被排到冷凝端并通过热交换器93与外界空气进行冷热交换,气态工质因过温度降低而转变为液态后被回流器95吸收,并将其传递给工质容器94进行下一次的循环;所述汽轮机92的转轴与所述直流发电机二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汽轮机92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传递给所述直流发电机二,所述直流发电机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热能发电系统电性连接蓄电池10。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述探测器6为红外传感器,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有乘客候梯时,将探测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探测信号后控制照明系统5和语音播报器7的开启,所述语音播报器7提示想要乘坐电梯的乘客快速前进以免错过时机等待下一次电梯的运行,节省时间,减少了电能的消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