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75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芯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滤芯用于分离液体中固体颗粒,或者使不同的物质成分充分接触,加快反应时间,可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净,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芯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流物通过滤芯流出。滤芯使用后,需要晾干回收。现有技术中旧滤芯的存放方式,一般采用放置于麻袋中或卡板上等存放方式。

但是,现有的滤芯存放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其无法快速有效的使旧滤芯晾干,且无合适的方式对流出的液体进行收集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滤芯存放装置,其不仅可以存放多个滤芯,且有利于滤芯的晾干,同时可以对滤芯排出的废液进行收集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滤芯存放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有用于分隔存放滤芯的分隔组件以及用于支撑滤芯的栅板,所述栅板位于所述分隔组件的下方,且与所述槽体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栅板与所述槽体的底面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收集滤芯排出的废液的接液槽。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沿所述槽体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搭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多个用于分隔存放滤芯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与滤芯的大小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栅板的第一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栅板搭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分隔组件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组件搭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栅板为玻璃钢格栅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槽体内设置分隔组件的技术手段,使得槽体内可以存放多个滤芯,且多个滤芯通过分隔组件间隔存放,达到了有利于滤芯晾干的目的;

(2)通过设置用于支撑滤芯的栅板,栅板位于分隔组件的下方,且与槽体的底面间隔设置的技术手段,使得栅板与槽体的底面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收集滤芯排出的废液的接液槽,达到了对滤芯排出的废液进行收集处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存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存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存放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槽体;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标识板;20、分隔组件;21、第一隔板;211、第一通孔;22、第二隔板;221、第二通孔;23、支撑组件;30、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存放装置包括槽体10,槽体10内设置有用于分隔存放滤芯(未图示)的分隔组件20以及用于支撑滤芯的栅板30,栅板30位于分隔组件20的下方,且与槽体10的底面间隔设置,栅板30与槽体10的底面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收集滤芯排出的废液的接液槽(未图示)。

通过在槽体10内设置分隔组件20的技术手段,使得槽体10内可以存放多个滤芯,且多个滤芯通过分隔组件20间隔存放,达到了有利于滤芯晾干的目的;通过设置用于支撑滤芯的栅板30,栅板30位于分隔组件20的下方,且与槽体10的底面间隔设置的技术手段,使得栅板30与槽体10的底面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收集滤芯排出的废液的接液槽,达到了对滤芯排出的废液进行收集处理的目的。

具体地,栅板30为玻璃钢格栅板,且栅板30的网格边长小于滤芯的直径,以防止滤芯从栅板30的网格中向下脱出。玻璃钢格栅板是采用模塑成型工艺制作的带有许多规则分布的矩形、方形空格的聚酯板材,具有双向同性的力学特征。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聚酯型是一种非金属材料,它不锈、不霉、不腐、不需油漆、能耐许多气、液介质的腐蚀,具有免维护性,因此较传统的金属格栅不会在化学介质的作用下发生腐蚀而生锈,不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栅板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材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分隔组件20包括沿槽体10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23。第二隔板22位于第一隔板21的下方,第二隔板22与支撑组件23固定连接,第一隔板21搭接在支撑组件23的上方。具体地,滤芯插入分隔组件20后,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分别位于滤芯的上部和下部,且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滤芯的高度,以使得滤芯得到有效地固定。

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平行间隔设置,对滤芯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滤芯插入分隔组件20后不会晃动,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具体地,支撑组件23包括设置于第二隔板22周向的方框(未图示)以及设置于方框内的多块加强板(未图示),第二隔板22和支撑组件23固定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而第一隔板21搭接在支撑组件23的上方,使得分隔组件20便于安装和拆卸,以便于对分隔组件20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第一隔板21设置有多个用于分隔存放滤芯的第一通孔211,第二隔板22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通孔211位置相对的第二通孔221。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的大小相同,第一通孔211的大小与滤芯的大小相适应。具体地,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21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优选地,第一通孔211的内径比滤芯的外径略大,以便于滤芯的插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隔板21沿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阵列有多组第一通孔组(未图示),每个第一通孔组包括三个相贯通的第一通孔211。同样的,第二隔板22设置有多组与第一通孔组位置相对的第二通孔组(未图示),且其形状、大小及数量均与第一通孔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将三个第一通孔211相贯通形成第一通孔组,使得第一隔板21可以存放更多的滤芯,同时提高了滤芯晾干的效率。具体地,第一隔板2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19组第一通孔组,第一隔板21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2组第一通孔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第一隔板21和滤芯的大小,设置其他数量的第一通孔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槽体10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栅板30的第一支撑板11。栅板30搭接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上方。槽体10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分隔组件20的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位于第一支撑板11的上方,且与第一支撑板11一体成型。分隔组件20搭接在第二支撑板12的上方。

第二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板11一体成型,减少了装置中的零件数量,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且便于安装和拆卸。栅板30和分隔组件20分别搭接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上,使得栅板30和分隔组件20便于安装和拆卸,以便于对存放装置进行清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槽体10的上端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标识板13,所述标识板13上设置有用于记载滤芯存放信息的标识牌(未图示),以便于操作人员查看。

本实用新型的滤芯存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旧滤芯依次垂直插入分隔组件20中;待旧滤芯晾干后取出,并装入麻袋或其他包装物内;将分隔组件20和栅板30依次从槽体10内取出,将槽体10内的废液吸出或倒出后进行处理。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