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及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422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及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态承载系统及模块,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及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



背景技术:

电梯为目前所有使用者必须使用的设备之一,然而现今的电梯在设计上仍存有缺失。进一步而言,现今电梯在设计上大多使用利用配重块的设计以平衡电梯的重量。然而,配重块的设计不仅体积过于笨重,成本过高,也占用了更多使用空间。

此外,现今电梯在现场的安装上由于零件过多且零散,因此不仅在组装上困难重重,耗时费力且繁杂的组装程序以及许多零散的电梯零件也增加了现场组装的成本、时间与难度。

再者,缆车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建置于山顶上。然而,由于山顶之间的距离往往过长,使得负责支撑缆车的缆绳容易因为重力而垂落。因而必须在山顶之间设置多个支撑塔支撑缆绳,以便于缆车移动。但设置多个支撑塔的设备不仅耗时、费力、成本昂贵、维修不易,甚至于占据许多空间。

此外,目前许多人居住于公寓大楼,或是在办公大楼内工作,而一旦发生例如地震、火灾等天然灾害,或是人为的大楼恐怖攻击等,瞬间造成的灾害将难以让使用者自高楼大厦移动至地面。

另外,天桥为目前行人在跨越交通繁忙、车辆众多的马路时所使用的交通管道之一,然而,由于天桥建造不易,且大部分行人的使用意愿不高,因而降低了天桥的使用价值。

承上所述,在许多国家中,高速公路建造为平面道路,因此,当狭长的平面高速公路建造完成后,将因而阻隔两旁的交通。

据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承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目前急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包括至少一悬吊承载驱动模块。至少一悬吊承载驱动模块包含至少一承载装置、至少一悬吊装置以及至少一驱动装置。至少一悬吊装置连接至少一支撑装置。至少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至少一承载装置上且连接至少一悬吊装置,以产生使至少一承载装置沿至少一悬吊装置移动的一动力。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装置以及至少一悬吊驱动模块。至少一悬吊驱动模块包含至少一悬吊装置、至少一驱动装置以及至少一阻动装置。至少一悬吊装置具有两个端点,并借由至少两个支撑装置紧固。至少一阻动装置接触至少一悬吊装置。至少一驱动装置链接至少一阻动装置及至少一承载装置,以便于驱动至少一阻动装置,使至少一阻动装置沿至少一悬吊装置移动。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以及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以及两者的组装方法,可以省时、省力、节省制造成本、节省安装步骤、节省占用空间的方式快速、安全、稳定的方式完成设置,以符合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并可应用于逃生、缆车、升降、休闲娱乐、载重等各种生活应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包括轨道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连接件的放大图;

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图4C及图4D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支撑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应用于缆车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应用于登山设备的示意图;以及

图8A及图8B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应用于天桥设备的底视图及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

11 悬吊承载驱动模块

111、211 承载装置

112、212 悬吊装置

113、213 驱动装置

114 轨道模块

115 连接件

116 卷线盘

2 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

21 悬吊驱动模块

214 阻动装置

211A 车厢

211B 机架

215 阻动件

216 支撑件

217 稳固件

218 辅动装置

S1、S2、S3、S4 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的示意图。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包括至少一悬吊承载驱动模块11。至少一悬吊承载驱动模块包含至少一承载装置111、至少一悬吊装置112以及至少一驱动装置113。至少一悬吊装置112连接至少一支撑装置S1。至少一驱动装置113设置于至少一承载装置111上且连接至少一悬吊装置112,以产生使至少一承载装置111沿至少一悬吊装置112移动的一动力。

驱动装置113包括马达等可产生动能的装置,用于产生驱动动力。在此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3包括至少一卷线盘116,其设置于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上,且连接悬吊装置112,因此,当马达启动时,可带动卷线盘116,使得卷线盘116以缠绕悬吊装置112的方式升降承载装置111。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谓主动动态的意义为将可产生动力的驱动装置113设置于承载装置111上,并在产生动力驱使承载装置111移动时,同时与承载装置111一起移动。模块的意义为将至少一承载装置111、至少一悬吊装置112以及至少一驱动装置113整体设置为单一元件,并以悬挂方式将至少一悬吊装置112悬挂于至少一支撑装置S1完成组装、设置的程序。需注意的是,所谓设置为单一元件的意义包括以任何连接、结合、包覆的元件、结构、手段、方法及工艺完成原有多个、分散零件的组装程序而成为单一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至少一支撑装置S1设置于至少一支架上、一天花板及/或一平面上,用以支撑、悬吊至少一承载装置111以及至少一驱动装置1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S1的方案并不限定,而是各种可用于支撑、悬吊的元件、结构、手段及方法皆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中。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包括轨道模块的示意图。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借由将驱动装置113设置于承载装置111上,以便于驱动悬吊装置112升降承载装置111。在实际升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承载装置111产生晃动,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还包括至少一轨道模块114,其相对于至少一承载装置111的位置设置,使至少一承载装置111借由至少一轨道模块114升降。

至少一轨道模块114包括折迭式轨道模块、伸缩式轨道模块、串联式轨道模块或者弯曲轨道模块,用户可根据需求变更、结合各种方案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定。例如,当使用者需要在升降的过程中避免碰撞到天花板等建筑空间中的障碍物时,可结合串联式轨道模块与弯曲轨道模块,使得轨道可以串联的方式串联弯曲的轨道,以便于以弯曲的轨道避开建筑空间中的障碍物。或者,用户也可以单一的弯曲轨道模块针对建筑空间中的障碍物设计其弯曲的角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定其设计方案。

上述各种轨道模块114根据其方案可包括至少一轨道底座(图中未示出),以便于将轨道模块114进一步稳固于平面上。

至少一轨道模块114包括至少N条轨道,设置于一平面上,使得承载装置111可在至少一轨道模块114上升降,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实际上的轨道数量、长度、宽度、方案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或是建筑物的空间设计。

请参阅图3,其为图2中连接件的放大图。串联式轨道模块中的至少N条轨道的两端分别包括至少一连接件115,用于彼此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15的方案并不限定,而是各种可用于连接、结合的元件、结构、手段、方法及工艺皆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115中。

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还包括至少一吊挂设备(图中未示出),用于悬吊至少N条轨道,并借由至少一连接件115互相连接设置于平面上。进一步而言,以串联式轨道模块为例,当用户欲串联3条轨道时,必须先以吊挂设备悬吊第1条轨道,并将第1条轨道稳固设置于平面上。接着,吊挂设备悬吊第2条轨道,并以连接件115将第2条轨道稳固连接于第1条的轨道上。最后,吊挂设备悬吊第3条轨道,并以连接件115将第3条轨道稳固连接于第2条的轨道上。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虽以吊挂设备悬吊至少N条轨道,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以此为限,也即任何可以载重、升降、吊挂的机器或设备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例如机械手臂、机器人或油压机等。

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还包括一校准装置(图中未标示),于连接至少N条轨道时,校准至少N条轨道的位置。同样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校准装置的方案,而是各种可用于校准、定位、侦测的元件、结构、手段及方法皆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校准装置中。

此外,为了加强轨道的稳定度及强度,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还包括至少N个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分别连接至少N条轨道。固定的方式可以各种连接的元件直接连接于至少N条轨道上,以强化固定至少N条轨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件的方案并不限定,而是各种可用于固定、结合的元件、结构、手段、方法、工艺皆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中。

本实用新型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还包括组装方法,包括设置至少一悬吊承载驱动模块11的步骤。设置至少一悬吊承载驱动模块11的步骤包含设置至少一承载装置111;设置至少一悬吊装置112,并连接至少一承载装置111于至少一支撑装置S1上,以悬吊至少一承载装置111;以及设置至少一驱动装置113于至少一承载装置111上,以驱动至少一悬吊装置112升降至少一承载装置111。

承上所述,上述设置至少一悬吊承载驱动模块11的步骤中,其包含的各个步骤为详细说明起见,实际上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前,已将各个装置(至少一承载装置111、至少一悬吊装置112以及至少一驱动装置113)整合设置于悬吊承载驱动模块11中而成为单一元件,因此,使用者在安装时,仅需将至少一悬吊装置112悬吊于至少一支撑装置S1上即可完成安装的步骤。换句话说,使用者仅需将本实用新型的悬吊承载驱动模块11移动至所需使用的地点位置后,将至少一悬吊装置112悬吊于至少一支撑装置S1上即完成安装的步骤,其余的轨道模块114则根据用户需求选择设置。

再者,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的组装方法中的轨道模块114、支撑装置S1、S2、固定件、连接件115、吊挂设备以及校准装置,其结构及作动原理如上述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A及图4B,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的立体图及侧视图。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装置S1、S2以及至少一悬吊驱动模块21。至少一悬吊驱动模块21包含至少一悬吊装置212、至少一驱动装置213以及至少一阻动装置214。至少一悬吊装置212具有两个端点,并借由至少两个支撑装置S1、S2紧固(stretched and fixed)。至少一阻动装置214接触至少一悬吊装置212。至少一驱动装置213链接至少一阻动装置214,以便于驱动至少一阻动装置214,使至少一阻动装置214沿至少一悬吊装置212移动。

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的悬吊驱动模块21还包括至少一承载装置211。承载装置211包括车厢211A和机架211B,机架211B可与车厢211A分开设置(如图5实施例),或者与车厢211A一体成型(如图4A及图4B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定。此外,机架211B与车厢211A若为分开设置的型态,则可以机架211B悬吊车厢211A。再者,机架211B悬吊车厢211A的结构则包括任何可用于连接、结合的元件、结构、手段及方法。据此,若将车厢211B替换为船舶、车辆等任何载重或交通工具时,只需在其本体上设置可与机架211B连结、连接、悬吊、结合的元件或结构,则可根据支撑装置S1、S2设置于不同的环境或场合,在支撑装置S1、S2两点之间进行该本体的移动。

相似地,在此实施例中,所谓模块的意义如上述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实施例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1以至少一驱动装置113驱动卷线盘116缠绕至少一悬吊装置112的方式升降承载装置111,相较之下,此实施例以至少一驱动装置113驱动至少一阻动装置214,使至少一阻动装置214沿着至少一悬吊装置212攀爬前进,也即,借由增加至少一阻动装置214与至少一悬吊装置212之间的摩擦力(也即阻止滑动),使得至少一阻动装置214可攀爬至少一悬吊装置212,并进一步根据支撑装置S1、S2设置的环境、型态或位置稳定、快速地移动。若悬吊驱动模块21包括至少一承载装置211时,则可借由至少一阻动装置214一同带动至少一承载装置211移动。

此外,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除了阻动装置214的设置,也可根据设置的环境、场地等考虑因素进一步设置至少一阻动件、至少一支撑件、至少一稳固件以及至少一辅动装置(subordinate dynamic device),细节于以下内容描述。

悬吊装置212包括缆绳、钢缆、铁链、齿条、炼条或皮带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悬吊装置212的方案并不限定,而是各种可用于吊挂、悬吊的元件、结构、手段及方法皆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悬吊装置212中。

支撑装置S1、S2可设置于至少一地面上、至少一地面下、至少一建筑物上、至少一支撑柱上或至少一山顶上,或者以动态的方式连接悬吊装置212,以增加悬吊装置的张力。支撑装置S1、S2包括辘轳、卷盘、配重块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S1、S2的方案并不限定,而是各种可用于支撑、固定悬吊装置212、以及增加悬吊装置212张力的元件、结构、手段及方法皆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S1、S2中。如图4C及图4D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支撑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支撑装置S2包括至少一配重块,其结合至少一阻动件215(在以下内容说明),以动态方式连接悬吊装置212,也即支撑装置S2随着悬吊装置212移动,以增加悬吊装置212张力,进一步增加阻动装置214与悬吊装置21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阻动装置214产生打滑现象。或者,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阻动装置214与悬吊装置212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动态地增加支撑装置S2的重量。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以辘轳及缆绳为例,缆绳其中一端可以任何元件固定封装于地面上,例如以水泥直接埋入底面下,另一端可以辘轳旋紧固定,以增加缆绳的张力,同样的,辘轳本身也必须以任何方法或结构固定。或者,将一辘轳设置于一山顶上,另一端山顶则将缆绳一端以任何无法脱离、松脱的方式封装、固定,设置有辘轳的另一端山顶则可将缆绳另一端旋紧固定。

驱动装置213包括马达、内然机等可产生动能的装置,用于产生驱动动力。至少一驱动装置213及至少一阻动装置214设置于至少一承载装置211上。以上述承载装置211为例,驱动装置213及阻动装置214可连接固定于承载装置211的机架211B上。此外,驱动装置213可额外设置一外壳,该外壳的样式、开口、位置与悬吊装置及阻动装置之间的关系并非本实用新型主要精神,因而未特别限定及揭露。

阻动装置214与驱动装置213连接,并借由驱动装置213带动。阻动装置214的设置位置、数量及型态可根据实际应用变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阻动装置214可设置于承载装置211两侧、上方、或下方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定其设置位置。阻动装置214的作用在于借由阻动装置214与悬吊装置21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驱动装置213驱动阻动装置214时,使阻动装置214(若包括承载装置211,则连同承载装置211)沿悬吊装置212移动。移动的方向、位置、距离、角度、高度以及稳定度则根据阻动装置211以及支撑装置S1、S2的设置位置、数量及型态而定。

承上所述,以上述缆绳的悬吊装置212为例,当缆绳两端借由支撑装置S1、S2拉紧、固定时,增加缆绳的拉力将可进一步增加缆绳与阻动装置214之间的摩擦阻力,因而进一步提升承载装置211重量的支撑力。例如,当缆绳两个端紧固于两个建筑物之间时,缆绳与阻动装置214之间的摩擦力越大,则阻动装置214与缆绳之间将越不易产生滑动现象。据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支撑装置S1、S2与阻动装置214的设置型态及位置应用于各种需要在两点之间移动的场合中。

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应用于缆车实施例的示意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缆车上时,由于支撑装置S1、S2设置于两个山顶上,而第一山顶与第二山顶形成设置缆绳的一倾斜角度,因此,可根据此方案增加至少一阻动件215(图4A、图4B、图4C、图4D及图5的实施例也可增加),使其与至少一缆绳接触,以增加至少一阻动装置214与至少一缆绳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摩擦力。据此,将本实用新型取代现有的缆车设备,仅需增加缆绳的张力,则可使得承载装置211在山顶之间移动,而不需额外设置支撑塔的成本。

承上所述,在图4A、图4B及图5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悬吊装置212与承载装置211产生干扰现象,可在适当位置增加至少一支撑件216,用于支撑悬吊装置212。支撑件可设置为例如滑轮的型态,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定,而是任何可用于支撑、抵靠的元件或结构皆包括在支撑件的范畴中。

再者,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图5电梯的实施例中时,由于电梯为上下移动的装置,因此,可根据电梯的方案增加至少一稳固件217,用于夹持至少一悬吊装置212,进一步稳固承载装置211移动时的角度与平衡。进一步而言,当承载装置211借由阻动装置214带动时,由于支撑装置S1、S2的设置位置关系可能造成承载装置211的倾斜,因此,借由稳固件217的设置可稳固、夹持悬吊装置212,进一步稳固承载装置211的角度,使其维持平衡状态而避免倾斜的现象。此外,若电梯在实际安装时,因建筑物自身的空间狭小,因而无法安装较大马力(体积较大)输出的驱动装置时,也可进一步安装配重块,以增加电梯可承载的负重。此外,若将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设置于建筑物外部墙面,除了用于电梯升降的用途外,也可作为紧急逃生系统。进一步而言,缆绳一端借由支撑装置S1、S2埋入地面固定,缆绳另一端可设置于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用于紧固缆绳。据此,当发生紧急事故时,使用者可使用本实用新型自窗户外垂降至地面逃生。

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阻动件、支撑件以及稳固件的设置位置、数量及连接关系并非本实用新型主要精神,因而未特别限定及揭露,该些元件只需有效作动、发挥其功能即可。

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应用于登山设备的示意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登山的交通工具时,由于支撑装置S1、S2设置于山底下及山顶上,而山底下及山顶上形成设置缆绳的一倾斜角度,因此,除了上述的阻动件215外,在此实施例中可根据此方案增加至少一辅动装置218,使其与地面接触而增加摩擦力,以便于提升承载装置211重量的支撑力。据此,将本实用新型取代现有的登山设备,仅需增加缆绳的张力,则可使得承载装置211在山顶上及山底下之间移动,因而大幅降低设置登山设备的成本。此外,需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阻动装置214沿着缆绳攀爬前进,而辅动装置218沿着地面摩擦前进,因此,两者在旋转方向上为相反方向。

请参阅图8A及图8B,其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应用于天桥设备的底视图及侧视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天桥设备时,由于支撑装置S1、S2设置于地面下,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可根据此方案增加至少一支撑装置S3、S4,用于支撑悬吊装置212。实际应用时,承载装置211包括汽车等可承载的交通工具,驱动装置包括汽车原有的引擎动力,辅动装置218包括汽车原有的车轮,阻动装置214则设置于汽车底部的车轮两侧,悬吊装置212包括两条缆绳。据此,当汽车从原有的路面行驶至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时,将由接触地面的车轮转换为接触缆绳的阻动装置214,并改变为借由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2的驱动装置213驱动阻动装置214沿着缆绳前进。需注意的是,在支撑装置S3、S4与缆绳接触的位置可设置例如滑轮等元件,使缆绳突出于支撑装置S3、S4表面,进一步避免支撑装置S3、S4在转角处与阻动装置214产生干扰现象。据此,将本实用新型取代现有的登山设备,仅需增加缆绳的张力,则可使得承载装置211在天桥上移动,因而大幅降低设置天桥设备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阻动动态系统以及悬挂式主动动态承载模块,以及两者的组装方法,可以省时、省力、节省制造成本、节省安装步骤、节省占用空间的方式快速、安全、稳定的方式完成设置,以符合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并可应用于逃生、缆车、升降、休闲娱乐、载重等各种生活应用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