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217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



背景技术:

地埋式水平垃圾压缩箱因其占地面积小,基建要求低,可室内安装,也可室外安装,得到广泛运用。但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意识的提高,现在传统的地埋式水平垃圾压缩箱弊端越来越明显。其弊端主要表现为:垃圾箱尾部和地坑散落的垃圾不易清理;垃圾压缩时垃圾中的污水会被挤出,而现在传统的地埋式水平垃圾压缩箱是直接在箱体底板上开多个小孔让污水流出,从而照成地坑到处是垃圾污水,这不仅会使污水产生的臭气扩散垃圾站周围,同时对垃圾箱的使用寿命也有一定影响;垃圾投料口在没投垃圾时也为打开状态,造成垃圾箱内垃圾散发的臭气扩散到垃圾站和周边居民区;垃圾箱压满后,用垃圾车将垃圾转运走,在将垃圾推入垃圾车的垃圾箱中时,有垃圾散落到地面,严重时会散落到地坑中,造成二次污染;垃圾箱尾部为敞开式设计,这就使得垃圾压缩过程中从推头与垃圾箱缝隙中挤出的垃圾落入垃圾尾部后,垃圾长期积累多后,垃圾就会被挤落到地坑中出,同时垃圾的臭气可以从垃圾箱尾部扩散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该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的投料口、开闭门和检修门均关闭时,垃圾箱处于全密闭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散发的气味扩散出去,并且解决了垃圾污水、垃圾散落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该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推动装置,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推动装置的一侧设有开闭门,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头和交叉设置的两个推头油缸,所述推头油缸的一端均与所述推头远离所述开闭门的一侧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开闭门的内侧壁铰接,所述推头底平面与所述箱体底部内侧的接触处设有尼龙板,所述推头与所述箱体内侧壁的接触处设有牛筋板。

优选地,推头前平面与所述箱体底部内侧靠近所述开闭门部分的夹角为85°~88°。

优选地,所述箱体顶部设有投料口、投料口盖板和投料口油缸,所述投料口油缸能够带动所述投料口盖板开启或闭合,所述投料口盖板与所述投料口一侧铰接,所述投料口油缸一端与所述投料口盖板外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顶部外侧的固定柱铰接,所述投料口处还设有喷头,所述投料口盖板和所述投料口的接触处还设有密封胶条。

优选地,所述开闭门与所述箱体的接触处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开闭门依靠开闭门油缸和锁紧摇臂实现打开、闭合和锁紧,所述开闭门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开闭门侧边铰接,所述开闭门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紧摇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锁紧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箱体上紧邻所述开闭门侧边的外部侧壁铰接,所述开闭门侧边上设有与所述锁紧摇臂配合使用的突起。

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多个穿透所述箱体底部的排污孔,所述排污孔上设有滤网,所述排污孔之间采用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外侧的钢管连接,所述钢管的排污口与污水收集坑相连。

优选地,所述箱体顶部外侧远离所述投料口油缸的一端还设有红外线感应器和挡板,所述红外线感应器能够感应所述箱体顶部外侧通过的垃圾车,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红外线感应器的正前方。

优选地,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开闭门的一端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一侧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检修门与所述箱体的接触处设有密封胶条,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检修门配合使用的压紧螺栓。

优选地,所述箱体通过剪刀式举升机构升降,所述剪刀式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油缸和滑动支座,所述举升油缸设置在地坑底部,所述滑动支架一端与所述箱体底部外侧铰接,另一端与地坑底部铰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通过设置投料口、开闭门、检修门并且均采用密封胶条,当投料口、开闭门和检修门均关闭时,垃圾箱处于全密闭状态,最大限度了减少了臭气的扩散。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通过采用推头底平面并在推头地平面设置尼龙板的设计代替传统的推头尾部设置导向架,从而使推头底平面与垃圾箱底平面完全贴合,解决垃圾压缩过程中因传统的推头底平面不能与垃圾箱底平面完全贴合,在压缩过程中垃圾从缝隙中挤出的问题;推头前平面设计可以使推头推出垃圾箱一段距离,从而在将垃圾推入垃圾车的垃圾箱时可以多往垃圾箱前部推一段距离,彻底解决垃圾车对接时垃圾散落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通过采用交叉设置的两个推头油缸压缩,提高垃圾的压实密度,从而将垃圾中的水分尽可能的排出,防止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污水从垃圾车中溢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减少垃圾运输趟数。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通过通过在垃圾箱底部设置多个排污孔,再将这些排污孔用钢管连接起来,再集中排到地坑的污水收集坑内,污水收集坑内设置有污水泵,污水泵及时将污水抽到市政管道中出,从而时时保证地坑的清洁。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通过在投料口处设置喷头,并且喷头能够喷射除臭剂,当垃圾投料口开启时,喷头喷射除臭剂,抑制垃圾臭气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箱体底板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工作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举升卸料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推动装置,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推动装置的一侧设有开闭门,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头和交叉设置的两个推头油缸,所述推头油缸的一端均与所述推头远离所述开闭门的一侧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开闭门的内侧壁铰接,所述推头底平面与所述箱体底部内侧的接触处设有尼龙板,所述推头与所述箱体内侧壁的接触处设有牛筋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箱体底板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工作状态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举升卸料状态图;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地埋式水平压缩垃圾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推动装置,所述箱体1远离所述推动装置的一侧设有开闭门6,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头12和交叉设置的两个推头油缸13,所述推头油缸13的一端均与所述推头12远离所述开闭门6的一侧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箱体1远离所述开闭门6的内侧壁铰接,所述推头底平面121与所述箱体1底部内侧的接触处设有尼龙板122,所述推头12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的接触处设有牛筋板124。

所述推头装置采用交叉设置的两个推头油缸13控制所述推头12的运动,并且所述两个推头油缸13的一端均与所述推头12远离所述开闭门6的一侧铰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箱体1远离所述开闭门6的内侧壁铰接;所述交叉设置的两个推头油缸13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箱体1内垃圾的压实密度,将垃圾中的水分尽可能的排出,防止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污水从垃圾车中溢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减少垃圾运输次数,节约成本;并且所述交叉设置的两个推头油缸13能够左右导向所述推头12,从而不需要像传统压缩式垃圾箱在推头的侧面设置导向轨道。所述推头12用于压缩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所述推头12采用所述推头底平面121设计代替传统的推头尾部设置导向架,所述推头底平面121与所述箱体1底部内侧完全贴合,有效避免了垃圾压缩过程中因传统的推头底平面不能与箱体底部完全贴合,在压缩过程中垃圾从缝隙中挤出的问题;所述推头底平面121在垃圾压缩过程中同时起到了上下导向的作用,有助于将垃圾压缩更整齐;在将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装入垃圾车中的垃圾箱时,所述推头底平面121能够有助于所述推头12将垃圾推出所述箱体1一段距离,进而在将垃圾推入垃圾车的垃圾箱时能够朝向垃圾箱的前部推出一段距离,避免垃圾散落在地面造成二次污染。所述推头底平面121与所述箱体1底部内侧的接触处设有尼龙板122,能够有效减少所述推头底平面121与所述箱体1底部内侧之间的摩擦力,并且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同样能够减少所述箱体1底板的磨损。所述推头12与所述箱体1内侧壁的接触处设有牛筋板124,所述牛筋板124韧性好且有一定强度,所述推头12运动时,所述牛筋板124与所述箱体1的顶部内侧和底部内侧完全贴合,有效防止垃圾经由所述推头12与所述箱体1的顶部内侧和底部内侧的接触处的缝隙中挤出。

如图2所示,优选地,推头前平面123与所述箱体1底部内侧靠近所述开闭门6部分的夹角为85°~88°,即所述推头前平面123采用前倾设计,且相对于所述推头前平面123与所述箱体1底部内侧接触的一端,所述推头前平面123与所述箱体1顶部内侧接触的一端更接近于所述开闭门6。所述推头前平面123采用前倾设计,能够保证所述推头12在将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推入垃圾车的垃圾箱后,垃圾在垃圾车的垃圾箱中形成斜坡,有效防止所述推头12退回所述箱体1内部后,垃圾从垃圾车的垃圾箱中散落到地面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如图5所示,可能地,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投料口102、投料口盖板4和投料口油缸5,所述投料口油缸5能够带动所述投料口盖板4开启或闭合,所述投料口盖板4与所述投料口102一侧铰接,所述投料口油缸5一端与所述投料口盖板4外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顶部外侧的固定住15铰接,所述投料口102处还设有喷头11,所述投料口盖板4和所述投料口的接触处还设有密封胶条41。当水平压缩垃圾箱不工作时,所述投料口盖板4盖合所述投料口102以防止垃圾产生的臭气向垃圾箱外部扩散。当所述投料口盖板4盖合所述投料口102时,以所述投料口盖板4面向所述箱体1内部一侧为内侧,以所述投料口盖板4面向所述箱体1外部的一侧为外侧,则所述投料口油缸5一端与所述投料口盖板4外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顶部外侧铰接,所述投料口油缸5控制所述投料口盖板4的开启和闭合。所述投料口102处还设有喷头11,所述喷头11与安装在所述箱体1旁边的一体化设计的除臭系统(未标出)相连,所述喷头11能够向所述投料口102喷射除臭剂,抑制垃圾投料时产生的臭气和灰尘。所述投料口盖板4和所述投料口102的接触处设有密封胶条41,保证所述投料口盖板4盖合所述投料口102时周边密封性更好,防止所述箱体1内的臭气传播到外界环境。

如图1所示,较佳地,所述开闭门6与所述箱体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胶条61,所述开闭门6依靠开闭门油缸7和锁紧摇臂8实现打开和闭合,所述开闭门油缸7的第一端与所述开闭门6侧边铰接,所述开闭门油缸7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紧摇臂8的第一端铰接,所述锁紧摇臂8的第二端与所述箱体1上紧邻所述开闭门侧边的外部侧壁铰接,所述开闭门6侧边上设有与所述锁紧摇臂8配合使用的突起62。所述开闭门油缸7能够控制所述开闭门6的打开和闭合,所述开闭门6与所述箱体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胶条61,保证所述开闭门6闭合所述箱体1时周边密闭性更好,防止所述箱体1内的臭气传播到外界环境或垃圾经由所述开闭门6掉出;当所述开闭门6闭合时,所述锁紧摇臂8恰好扣在所述突起62上,进而将所述开闭门锁死,进一步防止所述箱体1内的臭气传播到外界环境或垃圾经由所述开闭门6掉出。

如图3和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多个穿透所述箱体1底部的排污孔141,所述排污孔141上设有滤网143,所述排污孔141之间采用设置于所述箱体1底部外侧的钢管14连接,所述钢管14的排污口142与污水收集坑(未标出)相连。通过在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多个排污孔141,然后将所述排污孔141之间采用钢管14链接,并且所述钢管14的排污口142与污水收集坑相连,所述推头12压缩垃圾时产生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污孔141排放到所述钢管14内,然后通过所述排污口142集中排放到污水收集坑中,污水收集坑内设置有污水泵,污水泵及时将污水抽到市政管道中出,从而时时保证地坑的清洁。通过在所述排污孔141上设置滤网143,防止了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进入所述排污孔141而引起所述排污孔141的堵塞。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顶部外侧远离所述投料口油缸5的一端还设有红外线感应器10和挡板9,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能够感应所述箱体1顶部外侧通过的垃圾车,所述挡板9位于所述红外线感应器的正前方。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能够感应所述箱体1顶部外侧通过的垃圾车,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接收到垃圾车的信号后,分别向控制所述投料口油缸5的电磁阀和所述除臭降尘系统输出信号,进行所述投料口102开启或关闭,以及所述喷头11喷射开始或停止。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的外部设有保护罩101以防止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损坏。将所述挡板9设置于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的正前方,能够保证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只检测到所述外线感应器10和所述挡板9之间信号,提高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远离所述开闭门6的一端设有检修门2,所述检修门2一侧与所述箱体1铰接,所述检修门2与所述箱体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胶条21,所述箱体1上设有与所述检修门2配合使用的压紧螺栓103。通过设置所述检修门2,能够方便定时地清理所述箱体1内远离所述开闭门6一端的垃圾,同时方便检修所述推头油缸13。所述检修门2与所述箱体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胶条21,并且所述检修门2关闭时通过所述箱体1上的压紧螺栓103压紧,能够防止污水从所述检修门2中溢出以及垃圾气味经由所述检修门2扩散出来。所述箱体1远离所述开闭门6的一侧仅设有所述检修门2,其余均为密闭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垃圾在压缩过程中从所述推头12与所述箱体1顶部内侧和底部内侧的缝隙中挤出的垃圾掉入地坑中。

如图6所示,可能地,所述箱体1通过剪刀式举升机构3升降,所述剪刀式举升机构3包括举升油缸31和滑动支座32,所述举升油缸31设置在地坑底部,所述滑动支架32一端与所述箱体1底部外侧铰接,另一端与地坑底部铰接。所述箱体1内垃圾压满后,启动所述举升油缸31,所述剪叉式举升机构3即可托举所述箱体1向上举起到与机动垃圾车22对接的高度;所述滑动支座32在地坑和所述箱体1之间交叉布置,这样可以使所述箱体1在上升时同时向所述机动垃圾车22移动一段距离,使得从所述机动垃圾车22中散落的垃圾不会落入地坑中。

具体地,当需要向所述投料口102投放垃圾时,环卫工人将垃圾车21开过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时,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检测到信号后,分别向控制所述投料口油缸5的电磁阀和所述除臭降尘系统输出信号,所述投料口油缸5开始收缩,从而带动所述投料口盖板4开启,环卫工人将垃圾投放入所述垃圾投料口102内;并且所述除臭降尘系统通过所述喷头11向所述投料口102喷射除臭剂,抑制垃圾投料时产生的臭气和灰尘。垃圾倾倒完毕后,环卫工人将所述垃圾车21开出去时,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0检测到信号后,同样分别向控制所述投料口油缸5的电磁阀和所述除臭降尘系统输出信号,所述投料口油缸5伸张,所述投料口102关闭,同时所述喷头11停止喷射除臭剂。然后启动所述推头油缸13,带动所述推头12进行垃圾压缩工作,所述推头12压缩垃圾产生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污孔141排放到所述钢管14内,然后通过所述排污口142集中排放到污水收集坑中,污水收集坑内设置有污水泵,污水泵及时将污水抽到市政管道中出;当倒入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压缩完毕后,关闭所述推头油缸13,所述推头12停止垃圾压缩工作。当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装满并且压缩完全后,启动所述举升油缸31,所述剪刀式举升机构3托举所述箱体1向上举升到与所述机动垃圾车22对接的高度,并且所述滑动支架32同时将所述箱体1向所述机动垃圾车22移动一段距离;启动所述开闭门油缸7,所述开闭门油缸7伸张推动所述开闭门6打开,与所述机动垃圾车22对接;对接完成后,启动所述推头油缸13,所述推头油缸13伸张,带动所述推头12将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推入所述机动垃圾车22的垃圾箱中,并且垃圾在所述机动垃圾车22的垃圾箱中形成倾斜面,能有效减少垃圾掉落到地面上造成二次污染。所述箱体1内的垃圾卸完后,启动所述推头油缸13将所述推头12收回所述箱体1内,启动所述开闭门油缸7将所述开闭门6闭合并且所述锁紧摇臂8扣住所述突起62,然后启动所述举升油缸31,带动所述箱体1重新归位到地坑中,恢复到待工作状态。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