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G高回弹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9891发布日期:2018-10-23 17:0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PVG高回弹输送带。



背景技术:

由于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具有良好的阻燃、抗静电、抗冲击、耐磨损、耐腐蚀、性价比高、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的井下煤炭运输。随着煤矿产能的提高,拉伸强度较高的高级别整芯带使用比例逐年增加,满足了煤矿煤炭运输的需要,但也因高级别整芯带横向柔度偏低,出现了带体不易成槽、空载跑偏影响调试等问题,改善整芯带横向柔度的问题显得很突出。在应用中还存在橡胶与带芯的粘合性能差、易脱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VG高回弹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VG高回弹输送带,包括:压制花纹、上覆盖层、织物整体带芯、带芯浸渍层、下覆盖层、黏合胶层、边胶;所述织物整体带芯是由芳纶纤维-棉、锦棉混合编织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整体结构,经向线为芳纶纤维,纬向线为尼龙和棉纤维,为了提高带芯与覆盖胶的粘合强度,在经向线的表面覆盖一层棉纤维,织物整体带芯强度为1200N~2240N/mm;所述带芯浸渍层是指在织物整体带芯上浸渍的添加纳米级炭黑作为补强剂的聚氯乙烯层,选用这种材料是为了提高织物整体带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导电性;所述黏合胶层通过压延的方式附着在织物整体带芯上下两面,使织物整体带芯骨架与上覆盖层、下覆盖层结合成一个整体;所述上覆盖层、下覆盖层选用添加纳米级炭黑和阻燃剂的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丁腈橡胶NBR热塑性弹性体作为覆盖胶,可以适当降低覆盖胶的硬度,改善高级别整芯阻燃输送带横向柔度;所述边胶加贴在输送带两侧,防止输送带磨边;所述压制花纹位于上覆盖层、下覆盖层表面上,压制花纹能使输送带带体与托辊呈紧贴状态,减少跑偏现象。

优选的,上覆盖层、下覆盖层单面厚度为1.5mm-4.5mm。

优选的,黏合胶层选用添加松焦油的增粘生胶,利于胶料的渗透,提高胶与骨架的粘合,在反复弯曲、疲劳下不脱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制花纹,2.上覆盖层,3.织物整体带芯,4.带芯浸渍层,5.下覆盖层,6.黏合胶层,7.边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的一种PVG高回弹输送带,包括:压制花纹1、上覆盖层2、织物整体带芯3、带芯浸渍层4、下覆盖层5、黏合胶层6、边胶7;所述织物整体带芯3由芳纶纤维-棉、锦棉混合编织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整体结构,经向线为芳纶纤维,纬向线为尼龙和棉纤维,为了提高带芯与覆盖胶的粘合强度,在经向线的表面覆盖一层棉纤维,织物整体带芯3强度为1200N~2240N/mm;所述带芯浸渍层4是指在织物整体带芯3上浸渍的添加纳米级炭黑作为补强剂的聚氯乙烯层,选用这种材料是为了提高织物整体带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导电性;所述黏合胶层6通过压延的方式附着在织物整体带芯3上下两面,使织物整体带芯3骨架与上覆盖层2、下覆盖层5结合成一个整体;所述上覆盖层2、下覆盖层5选用添加纳米级炭黑和阻燃剂的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丁腈橡胶NBR热塑性弹性体作为覆盖胶,可以适当降低覆盖胶的硬度,改善高级别整芯阻燃输送带横向柔度;所述边胶7加贴在输送带两侧,防止输送带磨边,上覆盖层2、下覆盖层5与边胶7是带芯的保护层,在工作时能保护带芯不受物料的直接冲击、磨损、腐蚀,防止带芯早期损坏,延长输送的使用寿命;所述压制花纹1位于上覆盖层2、下覆盖层5表面上,压制花纹1能使输送带带体与托辊呈紧贴状态,减少跑偏现象。

所述上覆盖层2、下覆盖层5单面厚度为1.5mm-4.5mm。

所述黏合胶层6选用添加松焦油的增粘生胶,生胶组分是天然橡胶与一定量的丁苯橡胶,添加松焦油利于胶料的渗透,提高胶与骨架的粘合,在反复弯曲、疲劳下不脱层。

上覆盖层2、下覆盖层5的覆盖胶所选用材料考虑:采用极性相似、溶解度参数和内聚能密度均相近的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制备的NBR/PVC热塑性弹性体具有硬度低、弹性高、永久变形小、耐老化和耐磨性强等优点;而氯化聚乙烯CPE本身具有弹性体性质,与橡胶和塑料的相容性、共混性好,且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还可以提高PVC的弹性、韧性和低温性能;用CPE改性后的PVC制得的NBR/PVC热塑性弹性体可以适当降低覆盖胶的硬度,改善高级别整芯阻燃输送带横向柔度,解决带体不易成槽、空载跑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具有强度大、运输平衡等特点,同时有良好的阻燃、抗静电、抗冲击、耐磨损、不打滑、不脱落等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