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角度可调的气雾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155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射角度可调的气雾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雾罐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空气清新剂、杀虫剂、香水、沐浴液、发胶、摩斯等领域,气雾罐一般是由顶盖、罐身及底盖所构成这种结构的气雾罐。现有的气雾罐还存在较多的弊端,如喷射管固定连接在气雾罐的瓶嘴处,只能竖立喷射,对一些狭小区域需要调节喷射角度时,由于气雾罐在整体空间的限定而不便于转动,造成喷射管难以喷射至对应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气雾罐的顶盖部位增设喷射管,所述喷射管一端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通过可摆转地铰接方式连接于顶盖,可通过摆转夹持结构,达到更改喷射角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更改喷射角度的气雾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喷射角度可调的气雾罐,包括顶盖、罐体和底盖,所述顶盖的上方左端设置有喷射管,所述顶盖的中部上端设置有按钮,所述喷射管的右端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通过可摆转的铰接方式连接于按钮,所述喷射管的左端设置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通过螺纹拧紧的方式与喷射管连接,所述喷射管的下端设置有子扣,所述罐体的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与子扣配合使用的母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气雾罐的顶盖部位增设喷射管,所述喷射管一端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通过可摆转地铰接方式连接于按钮,可通过摆转夹持结构,达到更改喷射角度的目的。所述喷射管的左端连接有延长管,并且所述延长管通过螺纹拧紧的方式与喷射管连接,不仅可以使喷射出的液体或气体远离使用者,还可以深入到一些狭小的地方进行作业。所述子扣和母扣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安放延长管,不用的时候,直接通过子扣扣在罐体表面上的母扣上,不仅方便下次使用,还能避免延长管的遗失。

作为优选:所述延长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可弯曲性。

作为优选:所述延长管的直径小于喷射管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延长管使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可弯性,能够弯曲进入夹缝当中进行喷射,并且所述延长管的直径小于喷射管的直径,能够喷射的更远,喷射位置更全面。

作为优选:所述按钮的上表面增设有凸点,所述凸点由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按钮的上表面增设有凸点,达到防滑的目的,所述凸点由橡胶制成,使其凸点具有柔软性,对手指不会有刺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不仅能够改变喷射的角度,而且设有延长管,可以在夹缝当中进行喷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喷射角度可调的气雾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母扣;2、凹槽;3、子扣;4、延长管;5、喷射管;6、夹持结构;7、凸点;8、按钮;9、顶盖;10、罐体;11、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喷射角度可调的气雾罐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喷射角度可调的气雾罐,包括顶盖9、罐体10和底盖11,所述顶盖9的上方左端设置有喷射管5,所述顶盖9的中部上端设置有按钮8,所述喷射管5的右端设置有夹持结构6,所述夹持结构6通过可摆转的铰接方式连接于按钮8,所述喷射管5的左端设置有延长管4,所述延长管4通过螺纹拧紧的方式与喷射管5连接,所述喷射管5的下端设置有子扣3,所述罐体10的侧面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部设置有与子扣3配合使用的母扣1,所述延长管4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可弯曲性,所述延长管4的直径小于喷射管5的直径,所述按钮8的上表面增设有凸点7,所述凸点7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射角度可调的气雾罐,通过在所述气雾罐的顶盖9部位增设喷射管5,所述喷射管5一端设置有夹持结构6,所述夹持结构6通过可摆转的铰接方式连接于按钮8,可通过摆转夹持结构6,达到更改喷射角度的目的。所述喷射管5的左端连接有延长管4,并且所述延长管4通过螺纹拧紧的方式与喷射管5连接,不仅可以使喷射出的液体或气体远离使用者,还可以深入到一些狭小的地方进行作业。所述子扣3和母扣1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安放延长管4,不用的时候,直接通过子扣3扣在罐体10表面上的母扣1上,不仅方便下次使用,还能避免延长管4的遗失。所述延长管4使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可弯性,能够弯曲进入夹缝当中进行喷射,并且所述延长管4的直径小于喷射管5的直径,能够喷射的更远,喷射位置更全面。所述按钮8的上表面增设有凸点7,达到防滑的目的,所述凸点7由橡胶制成,使其凸点7具有柔软性,对手指不会有刺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