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前轴热处理输送线的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332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前轴热处理输送线的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轴热处理输送线的吊具,主要用于对汽车前轴正火、回火热处理生产线上的吊挂。



背景技术:

输送式热处理生产线在汽车前轴产品等领域的热处理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前轴在热处理过程中既要受到800℃的高温,又要在短时间内急速冷却到400℃,这对吊挂前轴的吊具是极大的考验,传统的吊具是用一根圆钢制作,然后用铁丝扎紧固定,一个吊具只适用于吊挂一根前轴,吊具使用周期短,效率低,报废率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前轴热处理输送线的吊具,该吊具结构合理,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寿命长,资源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前轴热处理输送线的吊具,包括吊轴和吊架;所述吊架左右两侧各设置有吊挂口,所述吊挂口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吊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吊轴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孔,吊轴的下端设置有凸台;吊轴穿装在连接孔中,吊轴与连接孔为间隙配合,凸台与连接孔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吊架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连接部分为筋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梯形,开口较大一侧朝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吊挂口开口端设为倾斜坡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轴上端设为圆柱体两侧竖直切去一部分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吊架材质为ZGCr25Ni20Si2。

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轴材质为ZGCr25Ni20Si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互独立,可单独更换,性能可靠,经久耐用,使用寿命比原先提高了10倍以上,可连续生产使用1年以上,期间不需要更换任何部件;汽车前轴垂直悬挂,与吊具接触面积少,可使汽车前轴受热均匀,加热充分,大大提高了汽车前轴的合格率,汽车前轴吊挂数量从1根增加到6根,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吊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吊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吊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吊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吊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吊架凹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吊轴;2、吊架;3、汽车前轴;4、连接孔;5、固定孔;6、凸台;7、吊挂口;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汽车前轴热处理输送线的吊具,包括吊轴1和吊架2。

吊架2为王字型,整体铸造加工而成,为节省材料,吊架2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连接部分为20mm厚的筋板;吊架2总长905mm,宽580mm,材质为ZGCr25Ni20Si2。

吊架2左右两侧各设置3个吊挂口7,吊挂口7用于吊挂汽车前轴3,吊挂口7开口端设为倾斜坡口,方便汽车前轴3进入。吊挂口7两侧各设置一个凹槽8,凹槽8的形状为梯形,开口较大一侧朝上,利于汽车前轴3定位固定,难以脱挂。

吊架2前后侧各设置一个连接孔4。

吊轴1的下端设置有凸台6,吊轴1穿装在连接孔4中,吊轴1与连接孔4为间隙配合,凸台6与连接孔4为过盈配合,这样吊轴1可从连接孔4中脱离,方便拆卸,而凸台6对吊轴1进行限定,防止吊轴1从连接孔4中脱离。

吊轴1上端设为圆柱体两侧竖直切去一部分的形状,吊轴2上端设置固定孔5,用于将吊轴1与输送设备本体销轴连接,固定孔5直径为20mm。吊轴1直径为40mm,凸台6直径为60mm。

吊轴1材质为ZGCr25Ni20Si2。

该吊具运行时,吊轴1穿过连接孔4对吊架2进行安装,通过吊轴1下端的凸台6固定吊架2,吊轴1上端的固定孔5与输送设备本体销轴连接,然后分别将汽车前轴3挂进吊架2的吊挂口7,通过凹槽8对汽车前轴3定位固定,防止汽车前轴3脱挂,该吊具依次可以吊运6件汽车前轴3,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左、右、前、后等方位描述均以图1进行描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