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板机转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596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板机转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板机转辊。



背景技术:

制板机是制造板材通过压榨机对秸秆,复合材料进行压榨,然后通过传送机进行输送,在传送机上设置转辊对层板进行传送,现有技术中的辊轴为等径的,材质为铁管,导致容易层板容易发生歪斜,影响传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板机转辊,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板机转辊,制板机转辊包括辊身,辊身两边为端头,辊身与端头之间为弯曲部,在弯曲部表面布满针形的橡胶刺,在橡胶刺内部隐藏设置金属条,金属条的长度为橡胶刺的一半,所述橡胶刺高度为弯曲部宽度的五分之一;端头的直径大于辊身的直径,其中弯曲部为管径的渐变区域,所述辊身包括轴管,包裹在轴管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密封层,加强层和防滑层,在防滑层外周设置凸棱,所述凸棱等间距分布在辊身的圆周上;端头的外侧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与端头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呈现台锥形,与端头的接触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侧面留有穿孔,在穿孔设置螺栓,螺栓的螺杆插入端头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弯曲部表面设置防滑套,防滑套的厚度与防滑层的厚度相同,所述防滑层材质为塑料防滑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选用橡胶,密封层紧贴在轴管上;所述防滑层的厚度为13~25mm;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25~30mm,所述密封层的厚度为 25~35mm。

进一步的,所述凸棱三等分或四等分在辊身的圆周上。

进一步的,所述端头的材质为钛合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外周光滑;端头与辊身直径之比为27:21。

本实用新型改进新型,设计巧妙在辊身两端设置弯曲部能够用于对层板的限制,在传送过程容防止层板发生歪斜,能够保障传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层板与转辊的接触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身、2端头、3弯曲部、4支撑杆、5凸棱、6穿孔、7加强层、8密封层、9轴管、10防滑套、11防滑层、12层板、13橡胶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制板机转辊,制板机转辊包括辊身1,辊身1 两边为端头2,辊身1与端头2之间为弯曲部3,在弯曲部3表面布满针形的橡胶刺13,在橡胶刺13内部隐藏设置金属条(图未示意),金属条能够对橡胶刺13起到支撑作用,最好选用具有挠性的金属,例如钢条,铝条等;金属条的长度为橡胶刺的一半,所述橡胶刺的高度为弯曲部宽度的五分之一。端头2的直径大于辊身1的直径,端头与辊身直径之比为27:21。其中弯曲部3为管径的渐变区域,所述辊身1包括轴管9,包裹在轴管9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密封层8,加强层7和防滑层11,所述密封层8选用橡胶,密封层8紧贴在轴管9上;所述防滑层11的厚度为13~25mm;所述加强层 7的厚度为25~30mm,所述密封层8的厚度为25~35mm。

在防滑层11外周设置凸棱5,所述凸棱5等间距分布在辊身1的圆周上;具体的,所述凸棱5三等分或四等分在辊身1的圆周上。

端头2的外侧设置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端头2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 4呈现台锥形,支撑杆4用于转辊的固定,所述支撑杆4外周光滑,能够减小摩擦。与端头2的接触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所述支撑杆4的侧面留有穿孔6,在穿孔6设置螺栓,螺栓的螺杆插入端头2内部。

所述弯曲部3表面设置防滑套10,防滑套10的厚度与防滑层11的厚度相同,所述防滑层11材质为塑料防滑纤维;所述端头2的材质为钛合金。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效果图,将层板12放置在辊身上面进行传送。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在辊身两端设置了弯曲部用于限制层板12的移动,放置层板靠近端头,在辊身上设置的防滑层能够增加层板与辊身之间的摩擦,在辊身上的凸棱5能够增加摩擦,可以进一步增加防滑的效果,凸棱5在传送过程容防止层板发生歪斜,能够保障传送效率;若层板12的宽度足够宽与弯曲部3相邻,弯曲部上的橡胶刺能够配合辊身上的凸棱5 对层板进行限制,起到限制固定作用,防止层板12发生歪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