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扎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663阅读:29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扎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扎口机。



背景技术:

扎口机是一种将包装袋封口的机械化设备,它具备智能化,效率高,故障少等特点。目前,常用扎口机多为人工操作形式,需要人手动将包装袋袋口握成束后置于扎口机的枪口上,再由扎口机枪口进行卡扣扎口或胶带扎口,费时费力,显然不适合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需要。现有技术中,虽然有简易的自动扎口机,其工作原理为包装袋通过传输机构直接运输到扎口机枪口上聚集,实现扎口,但是,由于包装袋袋口易张开或倒伏,因此在实际操作时,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整理,才能保证扎口工作的顺利进行。即使经过人工整理后,由于袋口是直接运送至扎口机枪口上的,没有限位机构的帮衬,还会出现扎口不美观,甚至扎口不完整的现象,给自动化生产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扎口机,以解决包装袋袋口易倒伏,扎口品质不佳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扎口机,包括导向槽,及设于导向槽下方的限位卡口、轴向勾爪侧向卡口和扎口枪,所述导向槽由两个轴对称的传送机构组成,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和沿传送带依次间隔排列的传动轮,两传送带相对设置,之间留有供包装袋袋口通过的缝隙,形成导向槽的槽口;所述限位卡口为上下设置的一对U形卡槽,其开口端朝向导向槽的输入端,其轴向与导向槽的槽口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其底端位于两传动轮间隔所在的空间,确保经过导向槽引导的包装袋顺利进入限位卡口的槽口中,并在底端聚集;所述轴向勾爪为上下设置的一对L杆,其中,上轴向勾爪贴近上限位卡口的上表面设置,下轴向勾爪贴近下限位卡口的下表面设置,所述轴向勾爪由电机驱动进行轴向和径向运动;所述侧向卡口和扎口枪分设于限位卡口的两侧,其中,侧向卡口设于上下轴向勾爪所在的平面之间,为上下设置的一对具有弧形槽口的限位块,且所述侧向卡口的弧形槽口朝向限位卡口底端位置设置,由电机或汽缸驱动径向运动,用于对袋口的侧向进行限位;所述扎口枪位于上下侧向卡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用于扎口。

进一步地,两传送机构的输入端呈V字形导口,便于袋口进入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口的U型槽的一端或两端槽口设有向外张开的延伸段,延伸段可起导向作用,避免因袋口倒伏等原因造成的包装袋无法顺利进入限位卡口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口的底端上方和下方与轴向勾爪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还设有勾爪限位块,用于防止轴向勾爪轴向运动过度造成机械损失或袋口损伤等。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扎口枪具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上侧向卡口的上表面贴近上限位卡口的下表面设置,下侧向卡口的下表面贴近下限位卡口的上表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扎口枪的枪口处还设有导向口,确保袋口能够全部进入扎口枪中。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扎口机,该扎口机通过导向槽和限位卡口的导向,确保袋口能够顺利聚集在限位卡口的底端,再通过轴向勾爪的轴向限位,侧向卡口的侧向限位,将袋口先扎成束,最后扎口枪从另一侧面进入进行扎口,确保袋口的四个方向的全面限制,避免袋口倒伏,袋口张开等原因造成的扎口质量不佳的缺陷;该扎口机结构简单,能够完全替代人工,扎口效率高,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扎口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扎口机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扎口机扎口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扎口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扎口机10,其结构如图1-4所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扎口机10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所述扎口机10包括导向槽1,及设于导向槽1下方的限位卡口21、22、轴向勾爪31、32、侧向卡口41、42、扎口枪5和勾爪限位块61、62,其中:

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槽1由两个轴对称的传送机构组成,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11和沿传送带11依次间隔排列的传动轮12,两传送带11相对设置,之间留有供包装袋袋口通过的缝隙,形成导向槽1的槽口,两传送机构的输入端呈V字形导口,便于袋口进入导向槽1槽口;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卡口21、22为上下设置的一对U形卡槽,其开口端朝向导向槽1的输入端,其轴向与导向槽1的槽口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其底端位于两传动轮12间隔所在的空间,确保经过导向槽1引导的包装袋顺利进入限位卡口21、22的槽口中,并在底端聚集,所述限位卡口21、22的U型槽的一端还设有向外张开的延伸段23,延伸段23可起导向作用,避免因袋口倒伏等原因造成的包装袋无法顺利进入限位卡口21、22的技术问题;所述轴向勾爪31、32为上下设置的L杆,其中,上轴向勾爪31贴近上限位卡口21的上表面设置,下轴向勾爪32贴近下限位卡口22的下表面设置,所述轴向勾爪31、32由电机驱动进行轴向和径向运动;所述侧向卡口41、42和扎口枪5分设于限位卡口21、22的两侧;所述限位卡口21、22的底端上方和下方与轴向勾爪31、32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还设有勾爪限位块61、62,用于防止轴向勾爪31、32轴向运动过度造成的机械损伤或袋口损伤,确保扎口匀称;所述侧向卡口41、42设于上下轴向勾爪32所在的平面之间,为上下设置的一对具有弧形槽口的限位块,所述上侧向卡口41的上表面贴近上限位卡口21的下表面设置,下侧向卡口42的下表面贴近下限位卡口22的上表面设置,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结构紧凑,扎口枪5具有足够的运动空间,所述侧向卡口41、42的弧形槽口朝向限位卡口21、22底端位置设置,由电机驱动进行径向运动,用于对袋口的侧向进行限位;

如图3所示,所述扎口枪5位于上下侧向卡口42所在的平面之间,其枪口处设有导向口51,确保袋口能够全部进入扎口枪5中进行扎口。

如图4所示,工作时,外部的包装袋输送装置20与导向槽1对接,将装载物料的包装袋运输到扎口机10处,此时,包装袋的袋口先通过导向槽1,运动到限位卡口21、22的底端,然后轴向勾爪31、32先径向运动,再轴向运动,将包装袋待扎处进行上下轴向限位,最后,侧向卡口41、42配合扎口枪5从两侧推进,实现四面限位扎口,确保扎口质量。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