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6349发布日期:2018-11-30 19:1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的日益丰富,民众日常生活中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目前大部分居民区依旧采用简易的垃圾桶/区对垃圾进行收集,然而垃圾桶/区的存储量有限,且垃圾无法进行压缩,因部分垃圾长度较长或尺寸较大,在垃圾由垃圾桶转移至垃圾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便。

国内专利公开专利号CN201458198U公开了一种用于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中的垃圾输送装置,请参阅图4,图4为一种用于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中的垃圾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有与垃圾投放口连通垃圾竖槽1、排放阀2、螺旋片推动器3、驱动电机4、存储箱5、排放通道6、地面7、垃圾输送管道8。

该专利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垃圾从垃圾竖槽1连通的垃圾投放口,通过垃圾竖槽1投进并临时存储在存储箱5内,通过螺旋片推动器3把存储箱5 内的垃圾输送到排放通道6,排放通道6内的垃圾由垃圾收集站抽吸经输送管道8被抽到中央垃圾收集站。

然而,上述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中的垃圾输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大量杂物投入存储箱5内,不可避免的会夹杂一些不利于管道输送的超体积、超长的杂物,如废弃的酒瓶、盆、碗、铲、勺等,即使传统的垃圾输送收集系统管径达500mm螺旋片推动器3、管道8也可能会卡滞堵塞,不便于垃圾的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垃圾桶存储量有限,垃圾无法压缩,尺寸较大或长度较长的垃圾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投放管道、螺旋输料装置、存放斗、垃圾输出闸门和驱动装置;

所述螺旋输料装置包括输料管、螺旋叶片和马达,所述输料管的入料端与投放管道的出料端相连接,输料管入料端向出料端方向的直径逐渐减小,螺旋叶片设置在输料管内并与输料管内壁相适配,马达通过动力输出轴与螺旋叶片传动连接;

所述存放斗的入料端与输料管的出料端相连接,存放斗的出料端用于与垃圾输出管道相连接;

所述垃圾输出闸门设置在存放斗的出料端;

所述驱动装置与垃圾输出闸门传动连接,用于控制垃圾输出闸门的开合。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投放管道和存放斗之间设置螺旋输料装置,将螺旋输料装置的输料管出料端的直径设置得小于入料端的直径,并通过设置马达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螺旋叶片工作,垃圾经螺旋叶片的输送,在直径逐渐变小的输料管内压缩,并进入存放斗内对垃圾进行储存,当垃圾车管路连接垃圾输出管道,进行垃圾的转运时,操控驱动装置打开垃圾输出闸门,将已压缩的垃圾投入垃圾输出管道,并被抽吸至垃圾车内。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料装置还包括剪切板,剪切板设置在输料管的出料端,剪切板的板面上设有开口,开口与朝向输料管出料端一侧的螺旋叶片尺寸相适配。

通过将完成压缩的部分垃圾经过剪切板的开口通过剪切板,在螺旋叶片转动时螺旋叶片的边缘与剪切板的开口适配,产生剪力对垃圾进行剪切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为电动马达。

通过设置电动马达驱动螺旋叶片工作,便于为马达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还包括垃圾投放门,所述垃圾投放门设置在投放管道的入料端。

通过在投放管道的入料端设置垃圾投放门,在垃圾完成投放后可将垃圾投放门关闭,防止异味由投放管道散发,影响周边环境。

进一步地,还包括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设置在投放管道上。

通过在投放管道上设置除臭装置,可对投入投放管道内的垃圾进行除臭及异味覆盖的处理,防止异味散发。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杆,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杆与垃圾输出闸门传动连接,用于控制垃圾输出闸门的开合。

通过在驱动装置及垃圾输出闸门之间设置连杆,使得驱动装置无需与垃圾输出闸门共同设置在存放斗的出料端,避免污物进入驱动装置影响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投放管道、存放斗和螺旋输料装置;

所述投放管道的出料端与存放斗的入料端相连接;

所述螺旋输料装置设置在存放斗内,包括输料管、螺旋叶片和马达,输料管的入料端与存放斗的出料端相连接,输料管的入料端直径大于输料管的出料端直径,螺旋叶片的一端通过动力输出轴与马达传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输料管内,并与输料管的内壁相适配;

所述输料管的出料端用于与垃圾输出管道相连接。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垃圾投入收集装置并在存放斗内进行储存,通过在存放斗的出料端设置输料管,输料管入料端的直径大于出料端的直径,在垃圾车连接垃圾输出管道对垃圾进行转运时,马达带动螺旋叶片工作,在直径逐渐变小的输料管内对垃圾进行压缩,减小垃圾的占用空间,驱动装置打开垃圾输出闸门,将已压缩的垃圾投入垃圾输出管道,并被垃圾车抽吸进行转运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料装置还包括剪切板,剪切板设置在输料管的出料端,剪切板的板面上设有开口,开口与朝向输料管出料端一侧的螺旋叶片尺寸相适配。

通过将完成压缩的部分垃圾经过剪切板的开口通过剪切板,在螺旋叶片转动时螺旋叶片的边缘与剪切板的开口适配,产生剪力对垃圾进行剪切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为电动马达。

通过设置电动马达驱动螺旋叶片工作,便于为马达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还包括垃圾投放门,所述垃圾投放门设置在投放管道的入料端。

通过在投放管道的入料端设置垃圾投放门,在垃圾完成投放后可将垃圾投放门关闭,防止异味由投放管道散发,影响周边环境。

进一步地,还包括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设置在投放管道上。

通过在投放管道上设置除臭装置,可对投入投放管道内的垃圾进行除臭及异味覆盖的处理,防止异味散发。

进一步地,还包括垃圾输出闸门、连杆和驱动装置,所述垃圾输出闸门设置在输料管的出料端,驱动装置通过连杆与垃圾输出闸门传动连接。

通过设置垃圾输出闸门,在日常使用状态时,将输料管的出料端处于封闭状态,使存放斗储存压缩及剪切后的垃圾,在垃圾输出管道与垃圾车连通的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连杆打开垃圾输出闸门,将压缩及剪切后的垃圾收集至垃圾车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垃圾收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垃圾收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垃圾收集装置的另一种投放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用于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中的垃圾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投放管道; 102、垃圾投放门; 103、除臭装置;

104、第二投放口;

201、螺旋输料装置; 202、输料管; 203、螺旋叶片; 204、马达;

205、剪切板;

301、存放斗;

401、垃圾输出闸门; 402、连杆; 403、驱动装置;

501、物位传感器;

601、垃圾输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垃圾收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垃圾投放门102设置在投放管道101的入料端,除臭装置103设置在投放管道101上,螺旋输料装置201的输料管202的入料端与投放管道101的出料端连接,输料管202沿入料端至出料端的直径逐渐减小。螺旋叶片203设置在输料管202内,并与输料管202的内壁相适配,马达204通过动力输出轴与螺旋叶片203相连接。剪切板205设置在输料管 202的出料端,剪切板205的板面设有开口,开口的直径与螺旋叶片203朝向输料管202出料端的一侧边缘相适配,存放斗301的入料端通过剪切板205 与输料管202的出料端相连接,存放斗301的出料端与垃圾输出管道601相连接。垃圾输出阀门401设置在存放斗301的出料端,并通过连杆402与驱动装置403相连接,物位传感器501设置在存放斗301内的上方,并与垃圾收集系统通信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具体操作时,开启投放管道的垃圾投放门,并将垃圾投入投放管道内,随后关闭垃圾投放门,防止异味由投放管道的入料端向外散发。垃圾由投放管道的出料端进入输料管,此时开启马达,马达工作,并通过动力输出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垃圾进入输料管内的螺旋叶片,在螺旋叶片的带动下,向输料管的出料端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垃圾在直径逐渐减小的输料管内被压缩。当压缩后的垃圾移动至输料管的出料端时,螺旋叶片在转动过程中朝向输料管出料端的边缘与剪切板的开口相接触并产生剪力,垃圾在螺旋叶片转动的过程中被挤压并剪切,剪切和压缩完成后,此时的垃圾尺寸得以通过剪切板的开口,进入存放斗中,在垃圾储存过程中,物位传感器对存放斗内的垃圾进行感应,在垃圾的处理过程中,除臭装置喷出除臭剂对垃圾及内部空间进行除臭处理。当物位传感器监测到存放斗内垃圾达到一定数量时,向垃圾收集系统发送信号,通知垃圾车前来收集垃圾,垃圾车进行垃圾收集时,驱动装置启动,并通过连杆带动垃圾输出闸门开启,将经过压缩及剪切处理的垃圾投放至垃圾输出管道,垃圾输出管道与垃圾车连接后,将垃圾抽吸至垃圾车内。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垃圾收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垃圾投放门102设置在投放管道101的入料端,除臭装置103设置在投放管道101上,投放管道101的出料端与存放斗301 的入料端相连接。螺旋输料装置201的输料管202设置在存放斗301的出料端,输料管202沿入料端至出料端的直径逐渐减小。螺旋叶片203设置在输料斗301内,一端通过动力输出轴与马达204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输料管 202内,并与输料管202的内壁相适配。剪切板205及垃圾输出闸门401沿垃圾移动方向依次设置在输料管202的出料端,剪切板205的板面设有开口,开口的直径小于输料管202出料端的直径。垃圾输出闸门401通过连杆402 与驱动装置403相连接。垃圾输出管道601与输料管202的出料端相连接。物位传感器501设置在投放管道101上,并与马达204和驱动装置403相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具体操作时,开启投放管道入料端的垃圾投放门,将垃圾投入投放管道内,随后关闭垃圾投放门,防止异味有投放管道的入料端向外散发。垃圾经过投放管道的出料端进入存放斗进行存放,除臭装置在垃圾存放的过程中喷洒除臭剂对内部空间及垃圾的异味进行处理。监测到有垃圾存在的物位传感器向垃圾收集系统发送信号,通知垃圾车前来收集垃圾,垃圾车进行垃圾收集时,垃圾车连接垃圾输出管道,马达及驱动装置启动,马达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螺旋叶片工作,螺旋叶片将存放斗内的垃圾向输料管的出料端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垃圾在直径逐渐减小的输料管中将垃圾压缩,并在输料管出料端,当压缩后的垃圾移动至输料管的出料端时,螺旋叶片在转动过程中朝向输料管出料端的边缘与剪切板的开口相接触并产生剪力,垃圾在螺旋叶片转动的过程中被挤压并剪切,剪切和压缩完成后,驱动装置启动并通过连杆带动垃圾输出闸门开启,将经过压缩及剪切的垃圾投入垃圾输出管道,垃圾输出管道与垃圾车连接,并将垃圾抽吸至垃圾车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选用汽缸或电机进行对垃圾输出闸门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物位传感器和与物位传感器通信连接的垃圾收集系统,物位传感器监测到垃圾投入后,将信号传递至垃圾收集系统,垃圾收集系统向垃圾车发送垃圾收集信息,由垃圾车对垃圾收集装置内的垃圾进行处理,垃圾收集系统可以由人工进行操作,进行信息的接收和传递,也可以选用程序对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物位传感器可通过激光照射的方式进行垃圾的堆积量检测,当垃圾堆放高度高于物位传感器所处位置时,激光束长期收到阻挡,此时物位传感器通过发送电信号控制驱动装置及马达启动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马达采用电动马达,在某些实施例中,马达也可以选用液力马达及气动马达。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而中垃圾收集装置的另一种投放管道结构示意图,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在投放管道上设置第二投放口,第二投放口的开口大小大于投放管道入料端的开口大小,用于操作者投放较大体积的垃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