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挤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344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挤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管挤出器,尤其适用于牙膏、美容产品、药物的挤出。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天天都要和软管打交道,由于软管包装成本低,携带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常用的如牙膏、化装品、药物软膏等。

但是软管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随着内装容量的减少,挤压时会发生挤上跑下的问题,而且也无法彻底挤干净,造成浪费。所以需要借助一种器具来辅助使用。本发明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模拟人们捏挤软管方法,通过一些机构传动来达到装卸方便、操作灵活、挤的干净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两挤出辊由对应夹板相对往复运动驱动,形成相向抵触挤压的软管挤出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软管挤出器,包括一对挤出辊、一对夹板和驱动臂,其特征在于:挤出辊两端均具有一轴段,在一端的轴段上套固有一棘轮、活动套设有一驱动臂和一扭簧,该扭簧一簧臂抵触在驱动臂上,驱动臂上设置有一簧片棘爪,该簧片棘爪端部抵触在棘轮上,驱动臂摆动借助簧片棘爪拨动棘轮;两挤出辊成旋转对称配合,两挤出辊借助两端的轴段对应定位在夹板的开口轴座中;所述扭簧另一簧臂抵触在同侧夹板上;两夹板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的轴定位点,并借助两端对称设置的压紧卡簧约束成一体。

所述夹板具有半圆头部、平直尾部和能相互抵触的包边;轴定位点和开口轴座设置在半圆头部处,且轴定位点设置在包边上;包边以轴定位点为分界部逐渐往尾部斜薄出。

所述夹板在包边内侧还设置有一挡板,该挡板与开口轴座连体成型,在开口轴座后沿成型有装配孔,提供压紧卡簧簧臂穿过的通道。

所述驱动臂一端具有轴孔、另一端具有一圆销;在轴孔位的内侧成型有圆凹部,该圆凹部的深度与棘轮厚度相当,装配时棘轮没设在该圆凹部;轴孔位的外侧成型有凸圆环,装配时扭簧套设在该凸圆环上;所述圆销既提供扭簧簧臂的抵触之需,表面也能顺滑地被夹板抵触。

所述轴定位点指的是夹板一侧包边成型有半圆凸部,另一侧包边成型有与吻合的半圆凹部,两夹板旋转后能相互咬合。

本实用新型利用夹子原理,设计的挤出器,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挤出效率高的特点;借助一对夹板相对运动,即可驱动各自的挤压辊反向旋转,将软管吸入并挤压出膏状物,既方便也减少残留,节约资源,也利于软管的回收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软管挤出器立体图

图2示出了第一位置剖面图

图3示出了第二位置剖面图

图4示出了第三位置剖面图

图5示出了软管挤出器分解图

其中

1—挤出辊 11—轴段 12—摩擦纹 2—夹板

21—开口轴座 22—半圆头部 23—平直尾部 24—包边

241—分界线 25—轴定位点 26—挡板 27—装配孔

3—驱动臂 31—轴孔 311—圆凹部 312—凸圆环

32—圆销 33—簧片棘爪 4—棘轮 5—扭簧

6—压紧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软管挤出器,包括一对挤出辊1、一对夹板2、驱动臂3、棘轮4、扭簧5和压紧卡簧6。

挤出辊1两端均具有一轴段11、表面设计有摩擦纹12,如本图例中的齿轮纹,以增加对光滑软管的夹持力;在一端的轴段11上套固有一棘轮4、活动套设有一驱动臂3和一扭簧5;也就是说,驱动臂3一端具有轴孔31、另一端具有一圆销32;在轴孔31位置的内侧成型有圆凹部311,该圆凹部311的深度与棘轮4厚度相当,装配时棘轮4没设在该圆凹部311;轴孔31位置的外侧成型有凸圆环312,装配时扭簧5套设在该凸圆环312上;圆销32既提供扭簧5簧臂的抵触之需,表面也能顺滑地被夹板2抵触。在驱动臂上,设置有一簧片棘爪33,该簧片棘爪33端部抵触在棘轮4上,驱动臂3摆动借助簧片棘爪33拨动棘轮4,由棘轮4带动挤出辊1旋转。

两挤出辊1成旋转对称配合,两挤出辊1借助两端的轴段11对应定位在夹板2的开口轴座21中;两夹板2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的轴定位点5,并借助两端对称设置的压紧卡簧6约束成一体,如图2。更具体地说,夹板2具有半圆头部22、平直尾部23和能相互抵触的包边24;轴定位点25和开口轴座21设置在半圆头部22一端,并且轴定位点25设置在包边24上;包边24以轴定位点25为分界部逐渐往尾部斜薄出,既给两夹板2平直尾部23相对大的操作间距,而当两平直尾部的包边24相接触时,半圆头部22一端即会微微张开,以便插入软管扁平的尾部。或者,在夹板2两平直尾部的包边24再设置有微凸点或分界部,如图1和图5中的分界线241,使两夹板有两种张开程度,绕定位轴点25旋转至分界线241前部包边24接触区间,为正常挤出操作;而当再继续使力,过度到以分界线241为支点,再行至分界线241后侧的包边相接触,此时两夹板2再克服压紧卡簧6的弹力,并在扭簧5作用下,两挤出辊1能张开更大的间隙,以便软管初次装入或抽出空软管,给更换软管提供一便利。

如图3,所述扭簧5一簧臂抵触在驱动臂3上、另一端抵触在同侧夹板2上;一捏一放两夹板2的平直尾部23,即由驱动臂3通过簧片棘爪33拨动棘轮4带动对应挤出辊1相反方向旋转,也即从夹板半圆头部22一侧往内卷入软管,迫使软管内的膏体往出口处挤出,达到挤出的目的。而当释放施加于两夹板2上的外力,在扭簧5的弹性力作用下,两夹板2尾部弹开复位,簧片棘爪33滑过棘轮4表面,等待下次挤出作业。而实际上簧片棘爪在滑过棘轮时,会使棘轮略为回转,减轻对软管尾部的挤压力,使软管内部压力降低,有效避免膏体继续往外流,造成浪费。关系如图4。

夹板2在包边24内侧还设置有一挡板26,该挡板26与开口轴座21连体成型,在开口轴座21后沿成型有装配孔27,提供压紧卡簧6簧臂穿过的通道,如图2和图5。为了提高手捏时的摩擦力,可在平直尾部3的表面成型有防滑纹。借助挡板26和包边24,形成一约束驱动臂3、棘轮4、扭簧5和压紧卡簧6的一装配空间。

所述轴定位点25有两种结构,一是指的夹板一侧包边24成型有半圆凸部,另一侧包边成型有与吻合的半圆凹部,两夹板2旋转后能相互咬合,形成定位点和翘板运动的轴支点;本结构中,两夹板为完全相同的结构;二是如图中,一夹板2两侧包边均成型有半圆凹部,而另一夹板两侧包边上,即成型有与之吻合的半圆凸部,两者配合同样可形成轴定位,但两夹板为两不同结构,需由两套模具成型,装配时需选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