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3534发布日期:2018-06-05 21:2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的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特别适用于人员密集,单个垃圾投放量大,垃圾分类困难的场所,如:城市街道、小区、社区、商场、学校、医院。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传统分类垃圾桶主要靠投放者的自觉来完成垃圾的分类,这样分类效率低,而且分类也很不完善,而市面上的自动分类垃圾桶普遍采用大量的传感器对垃圾进行探测识别分类,分类垃圾桶不仅造价高昂,体积庞大,而且分类效率低,适应面窄,很不符合实际的需求,对于城市街道的垃圾分类就需要一种高效的,符合街道和市民实际需求的自动分类垃圾桶,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市场现有分类垃圾桶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分类垃圾桶,采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识别垃圾,体积小巧,分类效率高,分类准确,符合实际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是由桶盖、桶身、太阳能硅光板、投放识别格、图像采集摄像头、垃圾回收格、铰链、暗锁、回收口开合扇面、小型伺服电机、大型伺服电机、转动平台、支撑平台、支撑滚轮、转轴、主控制器、电源组成。桶盖为半球形,桶盖上方为太阳能硅光板,内部为投放识别格和主控制器,投放识别格空间大小为四分之一半球,内顶部安装有图像采集摄像头,投放识别格底面为回收口开合扇面,回收口开合扇面与小型伺服电机用小转轴连接,桶身内部为垃圾回收格分为四区,各自为四分之一的柱体形,垃圾回收格依托于下方转动平台,转动平台下面连接支撑滚轮,转动平台和垃圾回收格整体由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下方为大型伺服电机和电源,大型伺服电机和转动平台由转轴相连接,桶身和桶盖用铰链和暗锁连接。其中自动分类垃圾桶垃圾识别方式采用计算机视觉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识别垃圾,识别效率高,识别准确,体积小巧,分类效率高,符合实际需求,外观简洁美观,符合很多不同的环境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分类垃圾桶盖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分类垃圾桶身的俯视图。

图中:1.太阳能硅光板,2.图像采集摄像头,3.垃圾投放识别格,4.铰链,5.回收口开合扇面,6.分类回收格,7.支撑平台,8.电源,9.长转轴,10.大型伺服舵机,11.支撑滚轮,12.转动平台,13.桶身,14.暗锁,15.桶盖,16.主控制器,17-1.小型伺服舵机,17-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分类垃圾桶,是由桶盖15、桶身13、太阳能硅光板1、投放识别格3、图像采集摄像头2、垃圾回收格6、固定铰链4、暗锁14、回收口开合扇面5、小型伺服电机17-1、转轴17-2、大型伺服电机10、转动平台12、支撑滚轮11、支撑平台7、长转轴9、主控制器16、电源8组成,桶盖15为半球形,桶盖15上方为太阳能硅光板1,内部安装有投放识别格3和主控制器16,投放识别格3空间大小为四分之一半球,投放识别格3顶部安装有图像采集摄像头2,投放识别格3底面为回收口开合扇面5,回收口开合扇面5与小型伺服电机17-1连接,桶身13内部为垃圾回收格6一共分为四区,各自为四分之一的柱体形,垃圾回收格6依托于下方转动平台12,转动平台12下表面连接支撑滚轮11,转动平台12和垃圾回收格6整体由支撑平台7支撑,平台下方为大型伺服电机10和电源8。垃圾投入到投放识别格3,顶部的图像采集摄像头2对垃圾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经过主控制器16的识别分析,将投入的垃圾进行分类,并且控制大型伺服舵机10的转动,带动转动平台12将相应的分类回收格6转到回收口开合扇面5的正下方,小型伺服舵机17-1转动,回收口开合扇面17-1打开,垃圾掉入相应的分类回收格6中,小型伺服舵机17-1反向转动回收口开合扇面5关闭,完成垃圾分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